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一轮浙江语文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 专题作业 下载本文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电子资源

②王诗,诗人把美好的春色和自己的政治际遇联系起来,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了诗人清梦,实际上是诗人为大好的政治形势而激动难眠,这就使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解析 (1)苏诗由“春宵”“月有阴”和“夜沉沉”可知是深夜时分,而王诗借“漏声残”可断定为拂晓时分。

(2)结合诗歌营造的情境才能准确把握作者情感。苏诗首句就以“值千金”来表明时间的珍贵,奠定了惜时的基调;而最后两句写官宦阶层纵情享乐的场面,含有批评其不珍惜时间的意思。王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春夜香尽漏残、月移风寒的画面,景色动人,作者更是因将受重用而兴奋难眠,作者面对大好前景而思绪难平的激动心情表露了出来。

7.(2017杭州地区重点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 画 [清]蒋士铨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题王石谷画册玉簪 [清]蒋士铨

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搔头放几枝。 分付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

(1)简要概括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描绘王石谷所画玉簪花的形象。(3分) 答:

(2)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融画意、诗情、理趣于一体。请分别找出两首诗中富有哲理的那一句,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答:

答案 (1)花叶翠绿,花蕊洁白,画家笔下的玉簪花美丽动人,生机勃勃。(意思符合即可) (2)第一首:“人间万象模糊好。”“雨山”迷迷蒙蒙、模模糊糊,好像明镜中女子美丽的发髻,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就人生而言,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最好是含糊看待,乐得自在。

第二首:“不宜开到十分时。”吩咐凉风对玉簪花梢头之花勤加约束,不要让它开到十分,花儿开到十分之时,正是它生命行将结束之时,盛极而衰,世间一切事物莫不如此。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电子资源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里要求概括玉簪花的形象。“大叶翠离离”“白玉”是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分析形象即可。

(2)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

8.(2017杭州地区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海 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 棠 [宋]崔鶠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1)两首诗都写了海棠的什么特点?(4分) 答:

(2)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4分) 答:

答案 (1)娇、嫩。

(2)第一首:①拟人,描写海棠叶和花之美;②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笔虽巧但仍不能写尽海棠的美,表达了喜爱之情。

第二首:①比喻,海棠如出浴美人,绿叶红花如身上的绿绸嫩肤;②用典,“华清出浴初”运用《长恨歌》中的典故,表现海棠之美;③对比,以桃李和海棠相比,表达喜爱之情;④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海棠之美,后两句虚写。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王诗中直接点明了海棠的特点:“绿娇隐约”“红嫩妖娆”。崔诗也用“华清出浴初”“红肤”“娇妍”体现海棠的特点,分析可知两首诗都写了海棠的“娇”“嫩”。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电子资源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首前两句表面上写的是蛾眉轻扫、娇嫩妖娆、面带红妆的女子,其实是把海棠拟作人。“功未尽”“清才”则是直接抒情,说自己的笔墨和才能无法描摹出海棠的美,无法满足自己吟咏的兴致,表达出对海棠的喜爱之情。第二首前两句既是比喻也是用典,把海棠比作《长恨歌》中刚出浴的贵妃,把绿叶比作美人的衣装,把红花比作美人的肌肤。同时用桃李来对比、衬托海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