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电子资源
(2)有人说“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写得“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 (1)这首诗开头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用苇花、浪头描绘出秋天的肃静萧疏,渲染离别的哀伤气氛,以景衬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不舍、依依惜别之情。
(2)赞同。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作者凝望着远去的客船,心中推想今夜客船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友人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送别时的依依不舍、分别后的惆怅独归,而是从友人的角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含蓄隽永。 解析 (1)其实只要读懂前两句诗,就很容易分析出它的作用。
(2)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一般的送客诗,往往易落入写自己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据此可作答。
6.(2018余姚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8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赞扬了友人 、 的品格。(4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1)比喻 对偶 淡泊 坚贞
(2)(示例1)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示例2)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示例3)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电子资源
解析 (1)首先要读懂词句,再判定修辞方法以及作者对友人的评价。“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这两句字面上是说,只有“古井”才能够真正“无波”,也只有“秋筠”才是真正“有节”。这里苏轼借“古井”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用“秋筠”有节比喻人有坚贞的节操。 (2)首先要读懂词句,再体会其间的思想情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大意是说,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应为过往伤怀,而应豁达处世,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表现了词人豪放达观的洒脱情怀。结合“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也可理解此时词人是有着一种失意惆怅的情怀的。 7.(2017绍兴诸暨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 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时和“老去”时的行为表现和 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2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6分) 答:
答案 (1)内心感受 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解析 (1)上片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而如今,人已老去,一旦逢春,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只能在小屋中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今昔对比之下,抒发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深深的感叹与无奈。
(2)赏析的主要是内容和手法。内容上,“试问春归谁得见?”这一句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以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面的内容。看下面的内容,那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离此而去的春天,与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它们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的。手法上,写与燕子“相遇”应该是想象和拟人,答题时注意结合内容答出手法的效果。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电子资源
8.(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 ”一脉相承。(2分)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答:
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 (1)题考查识记能力,此诗出自初中教材,难度较小。
(2)题目要求赏析诗歌对比艺术的特色,答题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内容的对比,可结合结构层次条分缕析;②对比的艺术效果,关键点为前十四句,其层层铺叙、渲染都是为结尾两句作铺垫,使前后对比强烈,震撼人心。
作业20: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二)
1.(2019温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电子资源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本诗的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唐宋诗举要》云:“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赏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答:
答案 (1)运用拟人,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江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江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
(2)①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②以景作结,回头远望锦江,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情思,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解析 (1)分析诗歌语言,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然后考虑其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最后要结合表达的情感分析。颔联中“芳草有情”“好云无处不遮楼”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结合以上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 (2)分析尾联的作用,首先要理解尾联的两句诗。第一句点出对友人的思念,与题目中的“回寄蔡氏昆仲”照应,可以算作点题。第二句是写景,从手法上来说是以景作结,这样使得该诗情韵悠长,余味无穷。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2.(2019浙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
送田少府贬苍梧①
高適
沉吟对迁客,惆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暌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羡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③。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注] ①苍梧:今属广西梧州。②暌:离别。③数奇:时运不好。数,命数。奇,不吉。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