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讲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下载本文

3.名词的“格”

“格”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处 所、时间等。

把名词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格关系)研究清楚,有助于说明动核结构的下位区分和句型或句式的更细密的区分,也有助于分析句法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和复杂化。

4、语义指向

语义结构虽然要在句法结构中得到映射,但它们之间并不一致。所以,语义指向的定义就

不能限定在句法结构中的直接成分之间。

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是指词语在句子里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

(1)、补语的语义上可以指向多种句法成分,它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还可以指向其他成分。例如: ①我吃饱了。 指向主语“我”;

②老王喝酒喝醉了。指向主语“老王” ; ③ 他穿好衣服出门去了。 指向动词“穿” ; ④ 这个问题我一定记得牢牢的。 指向动词 “记”; ⑤ 我们已经打扫干净教室了。 指向宾语 “教室”; ⑥ 他摔断了腿。 指向宾语“腿”。

此外,补语的语义还可指向其他成分。如“把”字的宾语:

⑦ 她把鞋跟穿掉了。 指向“把”的宾语“鞋跟”。 (2)、状语的语义多数指向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如: ① 他回来得很迟,于是轻轻地爬上了床。 ② 女同志之间谈起这一类的事儿来比较随便。 但也可以指向宾语和主语等。例如:

③ 他们圆圆地围了一个圈。

9

④ 他酽酽地给我彻了杯茶。 ⑤ 小孩胆战心惊地走到我面前。

⑥ (老栓)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 ⑦ 他每月只挣二百来块钱。

(3)、定语的语义一般直接指向它所修饰的成分。如: ① 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 “雪白” 指向“墙壁”, ② 我有一本很厚的词典。 “很厚” 指向“词典”。 但定语的语义还可指向其他成分.如:

③ 昨天晚上,他看了一夜的书。 “一夜”,指向“看” 定语的语义指向有时相当复杂,如:

④ 他拨了两块钱的草。

例中的?°两块钱?±.语义上既不指向?°草?±(并不是?°草?±值?°两块钱?±),也不指向?°他?±和?°拔?±,而是指向?°他拔草?±这一行为。

(4)动词有动作方向的问题。 例如:

“我找不着东西吃”, “吃”指向受事“东西”; “我找不着老师学”, “学”指向施事“我”; “我找不着老师教”, “教”指向施事“老师”。

可见,语义上的关系虽然要在句法平面上得到映射,但映射的结果却是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表现出不平衡性,它们之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再比例如: ①她非常聪明。 ②我买了许多新书。 ③她光吃菜,不吃饭。 ④他吃了饭就工作。

例①②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上是平行的。而例③则不一样,?°光?±(?°只?±的意思)在句法上和?°吃菜?±组合,在语义上却仅指向?°菜?±;而例④中的?°了?±,可语义上和?°他吃饭?±整个事件相关。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作层次分析时,无须受语义上的约束(不是不顾意义),

10

从语义上来看组合层次。

研究语义指向,有助于分析句子中几个语义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也有利于理解句子的内容,解释语言现象。例如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

①a我买了《语义学》。 b《语义学》我买了。 ②a我只买了《语义学》。 *b《语义学》我只买了。

“只”的语义是后指的,如果将“语义学”作主题化移动,那么“只”的语义指向在这句里实际上落空了,所以变换句不成立。

表“总括”的“都”实际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③a 这些书我读过。 b我读过这些书。 ④a这些书我都读过。 *b我都读过这些书。 ⑤a这些书我们都读过。 b我们都读过这些书。

?°都?±的语义一般是前指的,当?°这些书?±后移后,?°都?±前面的成分只有?°我?±,而?°我?±又是单数,和表?°总括?±的?°都?±在语义上不相匹配,?°都?±的语义指向其实也是落空的,所以④b不能成立。

“把”字句之所以有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变换式,是因为“把”字句中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当句中补语指向受事时,选用受事作?°把?±的宾语;当句中补语指向施事时,则选用施事作“把”字的宾语。比如: ① 他把衣服洗干净了。

② 这些衣服真把他洗累了。

③ 他把鞋穿破了。 *鞋把他穿破了。 ④ 他把小鸡踩死了。

⑤ 两顿肉就把他吃腻了。 *他把两顿肉吃腻了。 ⑥ 三句话就把他说火了。

?°被?±字句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请比较: ⑦ 衣服被他洗完了。 *衣服被他洗累了。

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除了上述几种现象外,还有其他情况。请比较:

① 他喝醉了酒。 他喝酒喝醉了。 ② 他吃腻了肉 。 他吃肉吃腻了。

11

③ 他踢破了皮球 。 * 他踢皮球踢破了。 ④ 他吃光了。 * 他吃饭吃光了。

例③④不能像①②那样变换,也是由于各自语义指向的不同,前者的?°破?±和?°光?±是分别指向宾语?°皮球?±和?°饭?±的,后者的?°醉?±、?°腻?±都是指向主语?°他?±的。

5、歧义

有些句法结构体(短语或句子)在语义平面是多义的,如果没有语境的帮助,或者使用不

当,就会引起歧义,从而产生误解。例如:

“母亲的回忆”,“母亲”既可理解为施事,也可理解为受事; “这个人连我都不认识”,“我”既可理解为施事,也可理解为受事.

研究句法结构中反映出的语义平面的歧义,有助于了解一种语义结构的表达式可能有的各种变换方式。

语言的各个层次上都含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语义指向上的模糊性,也是造成歧义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句法结构里,当某一成分可以同时与其他几个成分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因而会造成歧义。试比较:

① 他在火车上写字。 ② 他在黑板上写字。

例① “在火车上”指向“他”时,意思是“他坐在火车上写字”,指向“字”时,意思是“他站在地上往火车上写字”,同时指向“他”和“字”时,指的是“他在火车上往火车上写字”。②则在一般情况下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而没有歧义。

有些句子的歧义,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解释,而运用语义指向来解释则比较方便。例如:

③ 三个人就抬起了五百斤。 ④ 外语就考了八十分。

“就”的语义指向既可向前,又可向后。它的语义性质是限定范围的,语义性质在语用蕴含上的意义是“量少”。这种歧义性与语义指向相关的事实,可以从反面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