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
②
①
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③之军二十万,景翠④《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
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⑤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从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⑦。,韩氏果亦效重宝⑧。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释)①周君:根据下文的“德东周”可知应是东周君。②材士:勇猛之土。③公仲:韩国相。④景翠:楚国的大将。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⑥执圭:楚国的爵位名。后面“柱国”是楚国的官名。⑦煮枣:古邑名。战国魏地,在今山东省东明县南。⑧重宝中国古铜币的一种名称。 8.请用“/”给划曲线句划分停顿。 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宜阳城方八里(__________) (2)临山而救之(__________) ..(3)秦王耻之 (__________) (4)则无加焉矣(__________)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仲之军二十万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则削迹于秦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亦必尽其宝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妈也 ..D.景翠得城于秦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
(2)秦悉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12.选文中赵累认为“宜阳必拔”的依据是什么?
13
⑥
【2019·河北廊坊市大城县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③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虢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注释)①叔瞻: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宰相。②虞:与下文的虢(guó)都是古代诸侯国名。③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这里比喻祸害刚露苗头时。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昔晋公子重耳出亡 亡:___________ .②假道于虞 假:___________ .③无令有后患 患:___________ .④反灭虞 反:___________ .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受其璧而假之道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唇亡而齿寒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争于腠理者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垂棘之璧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2)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11.郑国、虞国破亡,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国“战胜于朝廷”,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019·河北保定定兴县一模】
14
②
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
③
④
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
昭炯戒⑤
。”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④迨:等到。⑤炯戒:明显的警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王生不说.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生益.愠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君变色.以去 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欲改励 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 所 成 10.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请铭之坐名,以.昭炯戒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策之不以.其道 C.皆以.
美于徐公 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2)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12.结合选文,谈谈在学习方面你有那些收获。
【河北省2019届第一次模拟大联考中考模拟】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 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
②
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
“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各司一时(__________) .(2)欲购无资(__________) .(3)请已之(__________) .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__________) .
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窥镜而自视 .C.一鼓作气,再而衰 .D.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1.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12.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16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