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访古 下载本文

内蒙访古

翦伯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苑囿、山麓、绵亘、屯积、废弃、驿站、夯筑、胡服骑射、民怨沸腾、青红皂白?等词语。

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掌握比喻、通感、反问等修辞方法。 能力目标:

1、总体把握课文,训练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了解?访古散文?的特点,培养赏鉴赏访古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体会文中爱国主义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文章内涵,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

2、通过叙、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体味访古散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献资料来为阐发自已的观点态度服务的。 2、正确理解?胡服骑射?和?昭君出塞?的有关历史意义。 3、从叙、议的分析中初步形成自己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方法】

1、问答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的目的。

2、讨论法: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前后桌组成讨论小组,集思广议,在发表见解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板书设计】

访问路线 访古内容 评论 塞外景色 沃野千里

大青山 自然环境 大青山南 战略地位 赵长城

大青山 赵武灵王 遗址分布

汉代古堡 修筑情况 (废弃) 建堡目的

昭君墓 意义、位臵、数目(永存)

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

战略地位重要 赞颂赵武灵王 和平往来未被遮断 和亲政策好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内蒙古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那浩渺无垠的大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气魄何等浑厚,这里的大青山在古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从历史的隧道里走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强悍的民族: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这些相继走上历史舞台的民族,像鹰一样掠过,只留下一些古城遗址,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诉说他们过去的荣辱。毕竟,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随着翦伯赞的笔触,去寻觅那废墟中的辉煌,去倾听那辉煌中的苍凉的故事,去感悟那古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湖南桃源县人,维吾尔族。1920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参加过北伐。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

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教授、北大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还担任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1968年12月18日他因遭诬陷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平反。

三、题解

《内蒙访古》最早发表于196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后收于文物出版社出的《内蒙访古》集子中,1961年夏,作者和范文澜、吕振羽等应乌兰夫(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邀请,访问了对史学家富有诱惑力的内蒙,历时2个月,行程15000余里。归来后,作者欣然挥笔写下了这篇别具风格的访古记。开头,以小序形式交代了撰文起因。正文以游踪为线索写访古见闻,共分六章。课文

选了二、三两章,其余内容在《读本》节选。同学们应先整体阅读,从而取得一个完整印象。

四、词语补释

迥乎:形容相差很远,差距很大,差别很明显。迥,显然。

青红皂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比喻事情的原由或是非曲直。皂,黑色。 步步为营:军队每向前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守严密。步,古代指两脚各向前迈一步的距离。步步,形容距离近。营,营垒。

苑囿:古代帝王及贵族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

绵亘:连绵不断(多指山脉)。绵,这里指绵延的意思。亘,延续不断的意思。

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名词。也可用作动词,象屏风那样遮住。 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候望:守卫观望。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比喻处境很难。 款塞:叩打塞门。款,叩,表达诚恳殷勤的心意。

六、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访古游记散文。作者以访古游踪为线索,将地理、历史、人物、事件、自然风光、资料文献有机地串在一起。整篇文章,作者边叙边议,将眼见之景与历史知识相印证,比较,纵贯古今,引起历史的思索,激发深沉的情思,形成一条?记游述史议论抒怀?的清晰脉络,让读者顺着作者的导游,目睹现今,回望历史,去感触,去沉思。

七、课堂小结

全文两个部分,结构上相互独立,内容上紧密联系,共同表达文章的中心。

八、课后作业

研读第一部分,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