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 图文 下载本文

× 16 × 23 × 34 ---——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第四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图片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个人修改 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二、探究新知. 行讨论: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第一,写竖式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时,如何处理0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的非0数字的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对位问题?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第二,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个数?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最后,师生共同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进行小结,写竖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式时先把两个160×30=4800 因数末尾0前 160 面的数对齐,然× 30 后把0前面的————— 数相乘,再把两 4800 个因数末尾的02)106×30= 自己试一试 的总个数添在学生反馈时讨论: 乘得的数后面。(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使学生明白计× 30 算末尾有0的———— 三位数乘两位(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数的笔算方法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与两位数乘两106×30=3180 位数的算法是 106 一样的。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 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第五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个人修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行,不少学生还不适应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还需强化 速度×时间=路程

教案

第六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图片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个人修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