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考虑到浮筒本身0.8m的结构高度、及其在使用期不会因浮托力而飘出桩外等因素,浮筒固定桩顶高程取9.5m。
锚泊区前沿设计高程底标高=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水深,经计算,锚泊区前沿按照近、远期设计船型所需的设计底标高见表6-2.仅从工程施工的角度看,按照远期锚地设计底标高一次疏浚到位可以省去疏浚设备调遣、靠船墩桩基保护等投资。但是,根据对工程区域泥沙运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锚泊区前沿泥沙运移存在“洪淤潮冲”的特征,即梅汛末期航道淤的最高,秋、冬季航道冲刷,年内变幅约1.0m左右;此外,杭甬运河浦阳江远期按照三级标准改造实施的时间目前尚不能确定。因此,现阶段按近期四级航道通航标准疏浚更符合工程区域通航的实际情况,故锚泊区前沿设计底标高取为0.32m。疏浚边坡根据该航道地质情况和靠(系)泊区的水下自然地形条件,靠泊区取1:4,系泊区取1:6。
船舶安全监管锚地设计底标高高程一览表
所在航道 浦阳江
航道等级 IV级(近期) III级(远期)
水深 2.50m 3.20m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2.82m 2.82m
设计底高程 0.32m -0.38m
靠泊区,按照《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本工程500t船舶取45.8m,根据规范要求,考虑到靠船墩设置密度的经济合理性,取为10m。本工程共设4个靠船墩泊位,经计算,Lb1=60.8m、Lb2=55.8m,泊位总长245.5m。
系泊区,按照《鹤岗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附录A.2,双浮筒系泊锚位,长S取91m;宽a取35m。
锚地泊位船舶回旋水域设置在停泊水域前方,按照500t级设计船型考虑。回旋水域设置成椭圆形,参照《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
—2006),回旋水域沿水流方向长度为2.5倍的船长,取115m;垂直水流方向为1.5倍船长,取69m。锚泊区前方江面宽阔,水深良好,在部分区域疏浚后能够满足船舶掉头的需要。 5、设计荷载
靠船墩
主要荷载:人群荷载:5kPa;
船舶荷载:船舶系缆力:100kN;船舶撞击力
垂直前沿线方向:354kN(船舶法向靠岸速度0.30m/s,拱形A400H型橡胶护舷,垂直前沿线方向)平行前沿线方向:124kN(μ=0.35,平行于前沿线方向)。
系船泊位:船舶系缆力:150kN
其中:设计风速:24.4m/s (九级风速);设计流速:3m/s。 栈桥:人群荷载:5kPa 6、自然条件
工程区域地处杭州萧山区,属亚热带型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
工程区域气象特征值表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湿度 降水 风况
多年各月最小相对湿度(%) 多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年降水日数≥10mm(天) 多年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风向(m/s) 常风向
16.1
39.0(1992年7月30日) -15.0(1977年1月5日 10(1974年5月26日) 80 1391.7 44.6 2.3
24 东北偏北风(NNE) 东风
冬季盛行风向、频率(%) 夏季盛行风向、频率(%)
冰情 雾况 雷暴
多年平均结冰日数(天) 多年平均雾日数(天) 多年平均雷暴日(天)
西北偏北风 12% 西南北13% 东风11% 38.8 37.7 43.1
7、水文、泥沙
工程河段处于钱塘江河口径流段的末端,水位影响因数较多,主要有洪水、潮汐以及江道地形,动力条件上基本以径流作用为主,落潮流大于涨潮流,小潮时甚至无涨潮流。绝大多数的年最高水位由梅雨季洪峰造成,在台风期,若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相遭遇,则会出现特高水位。洪水位变化除深受浦阳江上游洪峰流量影响外,还取决于钱塘江的水位(即闻家堰段的洪水位)。闻家堰的低水位以及临浦的低水位则还受钱塘江下游沙坎高程的控制。
工程区域附近各水文站水文特征值表
项目 站名 闻家堰 临浦
平均高潮位(m)
4.37 4.46
平均低潮位(m)
3.95 4.08
历年最高潮位(m)
8.24 8.94
历年最低潮位(m)
1.19 1.86
平均涨潮历
1:27 1:34
平均落潮历
11:00 10;53
时(h:m) 时(h:m)
根据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察设计院《杭州浦阳江船舶安全监管锚泊区防洪评价报告》,结合杭甬运河的设计通航水位。
工程区域工程水文特征值表
频率 三百年一遇 百年一遇 五十年一遇 二十年一遇 十年一遇 设计最通通航水位 设计最低通航
水位
闻家堰
9.59 9.02 8.74 8.17 7.80
靠船墩及下
9.86 9.28 9.03 8.45 8.11
陆域管理
9.91 9.32 9.088.50 8.17 5.22 2.82
新坝船闸上游
10.13 9.53 9.31 8.72 8.43
临浦 10.40 9.79 9.60 9.00 8.74
备注
与所在的杭甬运河浦阳江段航道通航水位
相同
8、地质、地震
本工程勘察共布钻孔22个,其中下游系泊区(3号泊区)布置钻孔3个,靠泊区及栈桥布置钻孔8个,上游2号系泊区布置钻孔3个,上游1号系泊区布置钻孔4个,房建工程布置钻孔4个。
根据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年11月《杭州浦阳江船舶安全监管锚泊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共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组,9个工程地质层。各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填土:杂色,松散,由黏性土、块石组成。位于栈桥处。分布于地表,层厚2.25m.
粉质黏土:灰色,饱和,软塑,含铁锰质斑点。顶板埋深2.25m,层厚1,95m,分布于栈桥处。
粉土:灰色,稍密,潮湿,混黏性土,见微层理,摇振反应快,局部含少量碎石,砾石,局部表部0.8-1.4m为浮泥。顶板埋深0.0m,层厚2.0-4.7米。
淤泥:灰色,饱和,流塑,无刀切面,具微层理,夹粉图薄层。顶板埋深6.2m,厚度3.9m。
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含有机质(或腐殖质),含薄层粉土、粉砂夹层,层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为淤泥质黏土。一般顶板埋深0.0-4.7m,层厚23.3-26.5m。
粉质黏土:浅褐色,饱和,软塑,切面略粗糙,夹粉质薄层,具微层理。顶板埋深26.1-32.2m,层厚2.1-3.6m。
粉砂:灰色,稍密~密实状,以中密为主,潮湿,见云母碎屑,混黏性土,交结差。顶板埋深28.2-33.9m,层厚2.2-4.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