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活世界。我们可以在课余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竞赛、夏令营等,也请上家长参与评价。

总之,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与人、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更要偏重于人文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功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基本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 分析法、调查法等,几者交替进行。

本课题研究从2003年10月开始酝酿筹划,到2004年12月为止,共分以下三个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3年10月)

1、在建立课题组的基础上,各成员进一步明确分工,确定目的和研究的对象。

2、学习理论,统一思想。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12月)

1、根据研究的内容,每学期至少学习一本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教育动态。

2、全面调查,编制菜单,分类指导,精心实验。 3、每人开研究课,写出与研究有关的论文。 4、每人认真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与课题相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形成成果阶段(2003年12月) 1、课题组的回顾、总结。 2、课题组的材料整理。 3、课题组的鉴定结题。

4、汇集研究素材,集成案例汇编;撰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并把 资料刻录成光盘。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民主教学的原则。只有民主化的课堂,学生才敢说、敢议、敢问,学生才能找到放飞自己思想的天空。老师做学生的忠实聆听者,以自身良好的言语教育学生,从而真正实现对每位学生的人文关怀。

2、微笑教学的原则。提倡微笑教学,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改变生冷严肃的面孔,对学生不责备、不谩骂、不侮辱,让温馨、慈祥、和蔼的笑容走进学生的心灵。有这样一件事使我颇为震惊:在我刚接手本班以后,我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搜集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感受,在班会上我布置了一道作文开放题。每个学生写一件自己学习生活中感受最深、最难忘记的事,要求题目自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必须是真人真事。其中一位女生很快就写好了作文交给了我。没想到,看完作文,我好长时间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她的作文题目是《老师残酷的笑》,内容是这样的:老师的笑曾给我心灵深处感到温暖,也使我无地自容。上四年级时,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说:把昨天的作业拿出来我检查一下。于是,我就在书包里找昨天的作业,可是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找到。这时我慌了,把书包里的书全倒出来, 可还是没有。忽然,我想起昨天写完作业忘在床上了。这时老师已走到我面前,我只好实话实说。当时我想,我又不是那种不完成作业的人,老师不会怪罪我的。的确,老师没说什么,但是在一转身的瞬间却撇嘴笑了一下,就是这一笑使我心底无比的伤心难过,我看出老师的笑是怀疑的笑。原来,我在老师的心里地位是这样的低呀!老师的笑,残酷的笑!真没想到,老师一个小小的举止竟给学生留下这么大的心灵阴影。我郑重地在学生的作文后面写到: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学生,更是一个坚强的学生。希望你能勇敢地走出心灵的阴影!作文发回后,这个女生立刻拿着本子来到办公室,眼圈红红的,声音颤抖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3、阳光教学的原则。像阳光一样让温暖照到孩子的身上,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拼搏团结。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上完第一首儿童诗,同学们就问:“老师,组长是谁?我们到谁那儿去背课文?”我说:“这学期,老师不指定组长,谁最先在老师面前有感情地背出

来,谁就是这篇课文的背书组长。”几个星期下来,这个办法还挺灵验的:每个同学都饶有兴趣地读着、背着课文,抢着当组长!我这个当老师的省心多了,几乎没有背课文而赖账的同学。因为每个同学都在想着要先背出来,当一回组长,因此,即使没“抢”到当组长,背书的速度也与其他同学相差无几,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我还发现几个“草包”开始静下来了,为了使自己以后也能当上组长,背了一课后马上开始攻下一课,懂得了“笨鸟先飞”。徐鑫同学以前总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肯背,如今大变样了,已经两次当上组长了,就连别的学科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如今,同学们每天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会因为上一课当组长没背出而剥夺了他下一课当组长的权利,他们每一天都有机会当组长,这组长不需要同学们、老师的抬举,是靠自己争取的,“一分耕耘”会有“一分收获”,自然就有“奔头”了。这也应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在学习中取得成绩,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老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广泛阅读文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首先,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其次,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应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

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中学生手中的“常客”。

另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 通常,中学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即使对学生开放,也是很有限度的,有的只许学生阅览,不能借出;有的借阅只限于教学辅助一类的书;有的图书馆成了“藏经阁”,仅仅为摆设,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他们还能去哪儿寻觅呢?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

最后,我门动员各科老师也不要再一见课外书就“滚打包收”了,给我们可怜的学生们一点必要的自由!

2、提倡真实阅读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我们的教学中会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认为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对课文缺乏阅读兴趣;然而在家里这些学生却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也包括课内的阅读)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 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