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结题报告
执笔人:施海燕
一、课题的界定和提出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标所释)。当然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 现行的语文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正涵盖了以上几个方面。由此,可以拓展“人文素养”的外延,即人文素养应包括诗文素养、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未来世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由片面强调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技能,忽略儿童人格发展,转向既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发展学生健康人格。《现代小学人文教育》新书上这样写着:人文精神教育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还说“人文精神的复归是世界性的课题。”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渗透性、感染性、多元性、发展性。人文素养培养包括陶冶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个性两方面。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仅仅是“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美感教育”,等等。不可否认,语文的人文性包含前面所述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将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但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确立本课题,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的基本方式,使书本知识和课外的阅读体验相互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激发形成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且有助于教师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借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提高课堂效率,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思想基础。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新课程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关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和自觉程度高低的问题。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人类文明的精神,大都淀积在语言文字之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收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依据。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要“认识小孩有力量”,要与孩子一道“创造儿童的乐园”。并作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地活动,在“劳力上劳心”,使他们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就要求我们把教与学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3、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是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研究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中国哲学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对于每个人来说,同样的世界和同样的人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构成每个人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表现出来的举止态度,称之为“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被动接受老师的教诲,其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知识,是封闭的、呆板的。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要建立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2、通过课堂语文实践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以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内容可以选择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元曲及古代散文,涵盖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素养;可以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创造一种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开设人文科学讲座,让学生能有机会深切感受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近一年,我对我班的学生侧重于古诗的诵读。规定学生一周背三首,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同诗人的、同季节的、同分别的等给他们归类好在来背,所以一年下来,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几首能滚瓜烂熟了。时机到,就组织了一次《古诗大比拼》活动。活动过程分必答题、抢答题、智力陷阱、漫游古诗园等,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效果不错。这种方法还要继续发扬下去。
3、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校要让人的心情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诗意、神圣和无穷的魅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校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语文教育无处不在。创建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也可以作为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途径。通过我们学校的“文明监督岗”也不难发现这一点。每周班级轮流站岗,轮到的同学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上岗。早晨迎着朝霞,他们身披绶带,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家长,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礼貌 语言。如:对同学说:“你好,请讲普通话!”“背好书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
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在进校的一段时间让同学们能受到熏陶感染。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思想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充分开发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建立一个教学的模式,具体如下:
(1)向课前开放。重在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探索知识。学生在课前可以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挂图、古诗文、同学之间的作文以及时事政治等。在讲课前的几分钟给以汇报。一次为了搞好广告语的设计,课前我让学生多留心街上、商场、电视媒体中的一些广告,并让他们根据金华市、金东区、本学校的特色设计出琅琅上口的广告词。第二天,还真有成效。像“金华酥饼:金华的酥饼,又香又酥,令你百吃不厌。”“金华火腿:金华火腿,肉质鲜美,用纯种两头乌制成,色香味俱全,快买喽!”“金华市花——茶花,鲜艳夺目,不怕严寒,是花中的精品。”“金东新区:地广人多,资源辽阔,是你投资的好地方。”“施光南音乐广场:坐落在金东新区,是金华的音乐广场,空气清新,游人众多,可别错过这个好地方。”……同学们真有那几分才气,我为之欣慰。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向课中开放。主要是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及学生的个体体验的权利。提倡微笑、阳光、民主教学,像阳光一样,让温暖照到每个孩子的身上,特别是要把人文素养的缕缕阳光照到学困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身上,使他们树立充分的信心,重找做人的尊严使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拼搏自信。
(3)向课后开放。在新课将要结束或下课之后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既是课前开放的铺垫,又是课中开放的延续。例如:三月份的一天,上午天气异常闷热,穿了2件毛线衣的同学们纷纷埋怨天气的不正常。下午第二节课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黑沉沉的,一会儿又昏黄一片。过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