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读2011年版思品课标修改 下载本文

的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第五,布置课后作业生活化,即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予生活实践。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之所以设置思想品德课程,是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是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所以2011年版思品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作出了思品课程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表述”。上述表述鲜明地体现出思品课程的德育性,既是思品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检验思品课教学高效与否的首要标准。思品课程涉及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方面的知识,但要充分认清上述知识的学习必须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2011年版思品课标在课程性质的“综合性”特征中告诉我们,高效思品课应该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的课。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居于首要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打造符合上述要求的高效率的课。

三、必须努力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是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建议”是思品课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实施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增强教学建议的针对性、指导性和

13

实效性,2011年版思品课标对2003年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作了重要调整和有益补充并增加了一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议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只有遵循和落实上述建议,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应该做到:第一,教师要依据而不拘泥于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了解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的前提下,重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即可以不必按照教材中的框题、目题顺序逐一向前推移)。第二,教师依据学情和吸纳互动中产生的新知识适当扩展、补充、完善教材,即建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是由教材提供的知识、教师自己的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的新知识构成),以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滞后性。第三,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第四,创设和采用有效、新颖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含制作新课件)。第五,创设思路清晰、简明顺畅的教学过程。

四、必须深刻认识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随之与时俱进、变化发展。在当代,道德教育的显著特征是由道德灌输转向道德学习。而道德学习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此,2011年版思品课标明确作出了“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的表述并提出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教学建议。

鉴于思德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离

14

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所以,上述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予以落实。贯彻上述建议的操作途径是:其一,都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其情境要具有时代性、感染力),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其二,教师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上述操作途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五、必须牢固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涵的多种教育资源。它是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必备要件。如果课程资源缺失,如无教材、无资料、无课件,课堂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

鉴于2003年版思品课标提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有着许多不足之处,故2011年版课标将其全部删除,重新构建了由一个引言和五项建议组成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侧重开发)。在引言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的要求。

所谓融合指的是将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效能。所谓开放、发展指的是不能用封闭、僵化的眼光看待课程资源。由于思品课程的资源极为丰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15

发生在全球的每时每刻,所以应及时捕捉典型事件和案例,适时编制文本和软件,赋予其课程资源的意义,以满足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上述课程资源观应该做到“一组合、两重视”。一组合是指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两重视是指既要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又要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自身蕴含着许多珍贵的课程资源,包括原始资源(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和互动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包括学生的创意、见解、问题、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善于开发、捕捉和利用上述资源(特别是生成性资源),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是当地学生和广大农村学生身临其境、异常熟悉、倍感亲切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这类资源对于激发当地学生、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各地教师和广大农村教师应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