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2011年版思品课标 不断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
胡 云 琬
遵循与时俱进的精神,教育部组织有关人员对2003年5月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了认真修订,并于2011年12月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予以颁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改的总章程。它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实施教学的指南。只有反复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了解其主要变化,弄清其具体内容,落实其各项要求,才能提高思品课程教学效益,才能确保思品课改深入进行。
本次思品课标的学习、研讨活动之内容,拟由“简要介绍2011年版思品课标的主要变化及其具体内容”“实施2011年版思品课标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2011年版思品课标的主要变化及其具体内容
一、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2003年版表述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2011年版表述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性的必修课程。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1
思品课标(2011年版)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与2003年版相比更加全面、清晰,凸显了两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重要观点。一是强调这门综合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二是明确这门综合课程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于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应这样理解:第一,指的是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但不排斥成人的生活。第二,指的是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未来生活。
在初中阶段,国家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在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了思想品德课程。据此,“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表述明确地写进了课程性质中。这一表述,鲜明体现了思品课程的德育性。
二、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
2003年版表述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2011年版表述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心 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2
与思品课标(2003年版)相比,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的表述顺序上作了调整。将“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修改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并把它放在三大理念之首。其中“追求”改为“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处修改,凸显了这一理念的极端重要性。
在2011年版课标涉及的三大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属于目标理念,第二个理念属于条件理念,第三个理念属于方法理念。对于第一个理念中“帮助”二字的涵义要有所理解。“帮助”既不是生硬灌输,也不是强制、他律,而是引领学生感悟、提升、践行,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上述方法理念要求教学中做到:第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第二,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第三,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
思品课标(2003年版)对于课程目标的规定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部分,分类目标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层次。而2011年版没有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的表述,将其融入一体,具体内容如下: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能力(三)知识。
与思品课标(2003年版)相比,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规定,这是极其重要的规定,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其育人的重要理念。对此,一定要认真落实。
另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有公共精神,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等内容。在能力目标中,将“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修改为“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在知识目标中,增加了“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的内容,以着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
2003年版规定 一、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学法用法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与沟通
4
2011年版规定 一、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心中有法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交往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