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目 下载本文

23. 抑制过程简称( ),发生抑制的大脑皮层区域叫做( )。 24. 就整个大脑皮层来说,清醒时( )占优势,睡眠时( )占优势。

25. 基本神经过程运动规律是兴奋与抑制的( )和( );兴奋与抑制的( )。 五、 概念解释

1. 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简称心理,有时也称作心理活动,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总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人格) 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思维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又包括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心理是客观现实在脑中的反映,脑是产生心理现象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意识(consciousness):一种觉醒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自觉地反映形式,也是人的心里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人的意识既包括对周围事物的意识,也包括自我意识。意识具有意识性、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三个特征。

3. 神经元(neuron ):即神经细胞,由树突、轴突、胞体组成,具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之功能 。

4.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心理操作的一系列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动态进程。它一般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5. 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 个体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

6. 反射(reflex):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7. 反射弧(reflex arc):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的。反射弧从刺激到反应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8. 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

9.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有机体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10. 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的。他以狗为实验对象,首先呈现中性的无关刺激,如灯光或铃声,称条件刺激,同时或紧接着分别给予能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或能引起消退反应的电击等无条件刺激。在一般情况下,如此反复进行若干次后,仅出示灯光或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或消退唾液分泌的反应。可见,形成条件反应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即强化。“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就是以语词为信号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11. 操作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反应形式——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是将实验动物放入斯金纳实验箱中,箱内安装一根杠动物按此杆就能得到食物强化。开始时,动物在实验箱中盲目地活动,偶尔有几次脚踩在杠杆上,就获得强化物。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操作的过程,故这种条件反射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12. 兴奋(excitation):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

13. 抑制(inhibition):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人在清醒时,大脑的兴奋占优势:人在睡眠时,则是抑制占优势。

14. 第一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15. 第二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类特有的。

16.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除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17. 测验法(test Method ):测验法是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18.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六、 问答题及其答案要点 1. 简述心理现象及其内容。

答: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及其复杂,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两方面加以说明。

(1)心理过程:相对个性,它是不断变化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 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指的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情感过程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而意志过程指的是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 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是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 中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和行为的内容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动力性、稳定性的成份,而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 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 然后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 ,从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3)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应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 和评定的方法。

以上主要的研究,此外还有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3. 什么是反射与反射弧?

答: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五部分构成,它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 出神经和效应器。

4.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答: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和心理过程。从狭义上来说,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5. 简述动力定型。

答:由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强弱程度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或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称为动力定型(简称动型)。如做广播操,就是一种动力定型。学习知识技能、习惯与品德的形成,都是建立动力定型的外在表现。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在有关刺激的作用下,有机体就能自动地出现相应的条件反射链索系统。它具有定型化、自动化和概括化的特点,它的形成使人可以节省体力与脑力,提高学习与劳动效率。动力定型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二者是的辩证统一。 6. 试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心理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心理与意识的起源。

(2)实践意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具体到师范生则有以几个方面的作用:a.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b.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服务;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d.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 7. 试述心理的实质。

为增

答:对心理实质的理解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唯心主义把虚构的脱离物质的精神当作客观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的意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并不能正确阐明人的心理现象。对人的心理实质作出唯一正确阐明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 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 8. 试述脑是心理的器官。

答: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这一论断是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已被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阐明这一问题: (1)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现象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是物质发展到一定的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展的完善程度不同,心里的反映形式发展水平也不同。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是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反映形式。有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是生物的反映形式——感应性,它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的、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应答。自脊髓动物出现了脑以后,随之产生较为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灵长类的脑是动物脑发展的最高水平,开始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随着人类劳动和语言的发展,人脑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成为一种在结构上极为复杂、机能上极为灵敏的物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人类的意识活动,达到了思维的最高水平。

(2)从个体发生史来看,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联的。

(3)从现代生理学医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切除或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动物某些正常行为的丧失。可见,心理活动是和脑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以上所阐述的三个方面的事实都证明了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这一论断。

小学教师公开招考试题(美术)

2.适于分组合作练习的学习活动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A.练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努力很难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B.课堂作业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解决 C.需要交流与讨论,相互激励与启发的学习活动 D.学生整体水平较低,学习工具未带齐的情况下可以适用3、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

A、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B、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C、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学生学习的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