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 6 下载本文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姓名:张霞 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专题解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生产力进步作为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看历史,关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迁,是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重要选点。

(二)“神五”、“神六”的飞天成功及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构想,使科技革命与自主创新愈来愈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三)在2006年高考中,全国卷Ⅱ考了“苏联工业化资金的来源”题和“10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差异”题;江苏卷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题;天津卷考了“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发明的区别”题。不难看出近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特点考查。 命题预测: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重大影响。各种题型都有,尤其是图片、文字题经常涉及。

从专题角度看,本专题内容可同中国史联系在一起,考查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可联系现实生活考查与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极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着眼点。

预测2007年高考中可能会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来设计题目,所以对于三次工业革命及相关内容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高考点击(近五年高考题统计):

时间 02上海文综 02全国文综 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03北京春季 04江苏 04天津文综 05北京春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问答 单选 单选 单选 题型 单选 单选 05上海单科 06江苏单科 06四川文综 06全国Ⅱ 美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近代科学技术 中西科技比较 单选 单选 单选 材料 复习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系统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复习设计:

运用投影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复习容量;采用学案导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行分层递进教学;采用比较法推进课堂教学,展开知识的纵横迁移,帮助学生形成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精选高考典例剖析,渗透学法、解法指导。 复习时数:一课时。 复习流程设计:

(一)自主温故,构建知识结构

利用《学案》,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指导学生从5个方面把握每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情况。

(二)知识迁移与整合

设计一:请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必要性条件?又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展开?(由具体到一般)

投影表格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次 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前提-资产阶级 1、政治保障-资本主 1、政治保障-资本主统治的确立;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2、资本-海外贸易、立;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奴隶贸易和殖民掠 2、生产技术-自然科 2、先决条件-科学理夺; 学的突破性进展; 论的重大突破,; 3、劳动力-圈地运 3、资金-资本的积累 3、必要手段-科学技背景条动; 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件 4、技术-工场手工 4、市场-德、意、日物质和技术基础; 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 4、推动力-社会需要知识; 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5、市场-先后打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西、荷、法,国外市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要求)。 场不断扩大 。 的需求。 规律探寻:阅读表格一,归纳三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共同背景?(背景条件基本相同,主要不同是科学技术的地位日益突出)

设计二:投影表格二:“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表格二:“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中期 机器的发明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初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50年代~至今 时间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燃机及新交通工具的创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及化学工业的建立 程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①首先发生在英国,由一①几乎同时发生在几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国向多国扩展; 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② 科学开始同工业②科学与技术密切结 特点 到机器生产机器; 生产紧密结合; 合,相互促进; ③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③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革命同时交叉进行; 之间相互渗透; 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④重工业发展较快。 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④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 而后带动民用技术。 学生活动探究:对照表格二,归纳出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开发了哪些新能源?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就“教室”这个现实的情景,请学生表达出每次科技革命成果所在。)

典例剖析,能力提升:注意“成就”的区分,可能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例: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运

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使一些人得救。当时这种最先进的通讯技术最有可能是( ) A.电话通讯技术 B.有线电报技术 C.无线电报技术 D.电子信息技术

解析:本题创设新颖情景,解题时注意抓住重要的关键性词语。本题关键词“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然后根据“1912年”可知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此可排除D项。而电话与有线电报与“大西洋”这一特点不相符,据此又可排除A、B。选C。

变式题(举一反三):

1.下列人物中,不可能坐火车旅行的是( ) A.达芬奇 B.恩格斯 C.马克思 D.列宁

2.每次技术革命中,都出现了一些新名词。下列名词的出现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有关的是( )

A.坦克 B.工厂 C .无线电 D.互联网 3.假如你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汽车交通事故 B.纽约街头的电灯 C.航天飞机升空 D.邻居乘火车去旅游

设计三(思维拓展)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畅谈三次工业革命究竟给世界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投影表格三:“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表三: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

次 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1、生产力迅猛发展;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 2、社会关系:垄断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泛建立; 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的手段改变;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主义阶段; 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立阶级; 3、帝国主义列强加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的时期; 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东方从属于西方;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遇,又是挑战。 出为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