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习题 下载本文

A.为了保护合法利益 B.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C.防卫行为没有造成损害 D.有不法侵害行为人存在

6.某甲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误将前来制止不法侵害的公安人员当成犯罪分子的同伙加以伤害。甲的行为属于( )。

A.假想防卫 B.防卫挑拨 C.防卫不适时 D.防卫过当

7.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指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 )可能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 B.不能明显小于 C.可以等于 D.必须小于

8.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之一是( )。 A.危害来源 B.实施条件 C.实施目的 D.实施对象

9.我国刑法规定,只能是在( )的情况下,才能实行紧急避险。 A.危险已经发生 B.迫不得已 C.危险将要发生 D.危险可能发生

10.紧急避险的对象是( )。 A.危险

B.第三者的合法利益 C.不法侵害者本人 D.自然灾害 二. 多项选择题

1.正当防卫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B.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C.防卫行为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而实施

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行为不是正当防卫的行为( )。 A.假想防卫 B.防卫挑拨 C.防卫不适时 D.防卫过当

3.我国刑法规定,只能对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才能实行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是指(A.犯罪行为

45

。 )B.严重的违法行为 C.违反道德的行为 D.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4.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可以表现为以下情况:( )。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不法侵害人已被人制服

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5.紧急避险中的危险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 A.不法侵害行为 B.自然灾害

C.人的生理、病理原因 D.动物的自然侵袭

6.我国刑法规定,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 )。 A.成年人 B.单位负责人

C.在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D.在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8.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有( )。 A.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 B.都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

C.都会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 D.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

9.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表现在( )。 A.危险来源不同 B.实施的条件不同 C.造成损害的程度不同 D.实施的对象不同

10.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A.杀人 B.抢劫 C.强奸 D.绑架 三. 填空题

1.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和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2.行为人对实际 而只是臆想中的所谓“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以致造成他人损害,

46

这在刑法理论上叫做 。

3.防卫过当应当 ;但是应当 或者 处罚。

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损害 而保全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

5.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或者 处罚。 四. 名词解释题 1.正当行为 2.正当防卫 3.假想防卫 4.防卫过当 5.防卫不适时 6.紧急避险 7.假想避险 8.避险过当 五. 简答题

1.我国刑法对特殊防卫权是如何规定的? 2.防卫过当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3.紧急避险的成立应具备哪些条件? 六. 论述题

1.试述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2.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点。 七. 案例分析题

1.徐某,男,20岁。1997年12月2日下午,徐与同学王沁华等人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扔雪球耍,事后王沁华发现裤子被木材划破,怀疑是徐所为。因此,王在上课时用雪球打徐,并向徐身上吐痰。放学后,王沁华、王金泉为此又追赶殴打徐。第二天下午外出时又遭王金泉、王沁华的殴打,嘴被打破。徐因连遭王沁华等人殴打,一连几天不敢到学校上课,在家中自制尖刀一把。3月8日上午徐携带尖刀一把到学校上课,行至教室门前,被同学刘朋文拉到校外,刘与王沁华等一伙人又对徐进行殴打,徐所带尖刀被打落在地,徐拾起尖刀逃跑,刘朋文一伙人拾起砖头追打徐,将徐的腰部、腿部、脚部打伤,刘朋文追上前抓住徐后,用砖头猛击徐的头部等处,将徐的头部顶骨打破裂,手部打伤。徐在这种情况下,左手捂住自己的头部,用右手持刀乱捅,致刘朋文胸部、腹部六处受伤,造成出血性休克死亡。

问:试分析本案中徐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2.被告人叶某(男,28岁,司机)于某年10月份的一天,驾驶一辆大卡车为运输公司送磷肥。途经一段山路时,正当下坡,突然汽车制动器失灵,汽车刹不住,急速下行,随时都有翻车于深谷的危险。在这危急时刻,叶某急中生智,把方向盘往里打,使车头本身擦山而行,用车身与山壁的摩擦力减慢车速。车速减慢了,但仍不能停住,危险并没有消除。这时,对面有一辆运煤卡车,慢速爬坡上行。叶某见两辆车车速均较慢,为了使自己的下行车停住,消除危险,就采取了与上行车相撞的措施。结果,车停住了,但两辆车的发动机都撞坏了,后来花去修理费47000余元,加上叶某用车头与山壁摩擦所造成的损坏修理费12000余元,共计59000余元。未发生任何人身伤亡,货物也均未有损失。

问:试分析本案中叶某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B 2.D 3.C 4.A 5.B 6.A 7.D 8.C 9.B 10.B

47

[说明]

第1题.本题误选的答案有可能是A、D,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和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实施。因为不加仔细甄别,它们二者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容易混淆。

第4题.本题误选的答案有可能是B,即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为可以与应当如不加仔细甄别,有时容易混淆。

二.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 4.ABCD 5.ABCD 6.BD 7.CD 8.ABC 9.ABCD 10.ABCD [说明]

第6题.本题误选的答案有可能是A,即应当从轻处罚。因为从轻处罚与减轻处罚有时容易混淆。

第7题.本题误选的答案有可能是B,即单位负责人。因为单位负责人也是在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因此有时容易混淆。

三. 填空题

1.财产 其他权利 2.并不存在 假想防卫

3.负刑事责任 减轻 免除

4.正在发生的危险 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 5.减轻 免除 四. 名词解释

1.正当行为,指某一行为从形式上看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基于某种特殊的情况而实质上没有社会危害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2.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3.假想防卫,指行为人对事实发生了错误的认识,对实际并不存在而只是臆想中的所谓“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以致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4.防卫过当,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5.防卫不适时,指对于尚未开始的侵害和已经结束的侵害行为,实行了所谓的“防卫”。

6.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而保全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

7.假想避险,指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危险,只是由于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善意地误认为有危险存在的事实,因而实行了所谓的紧急避险的行为。

8.避险过当,是指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 五. 简答题

1.答:所谓特殊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此条规定,实施特殊防卫,首先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同时还必须针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而且这些犯罪还必须严重危及到人身安全,否则,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后果的,仍然属于防卫过当,依法负刑事责任。

2.答:防卫过当,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首先,在客观上具有防卫过当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其次,在主观上对其过当结果具有罪过。至于罪过的形式,有的认为可以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有的认为只能是间接故意和过失;还有的认为只能是过失。我们认为,在防卫过当的场合,行为人对于其过当行为及其结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