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太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2030 - 图文 下载本文

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70%。是最快阶段,人口向城镇快速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大于70%。农业人口比重已经不大,农业生产必需维持社会需要规模,城镇化发展趋于平缓;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城乡区域一体化并出现逆城镇化和中心城市郊区化现象;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提升质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发展最快,初期阶段和后期发展阶段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太平镇城镇化水平为18.35%,属于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预计2020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6%-58%,城镇人口达到8.1-8.4亿人。(国家计生委预计2033年左右人口将达到高峰15亿人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21.8万平方公里左右。乡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占城乡建设总用地比重从现状的70%下降到50%左右。

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

(二)现状城镇化水平

太平镇是以工业为主的乡镇,镇域现状总人口13.02万人,现状城镇人口3.15万人(驻地村庄1.7万人、非农业人口0.06万人、暂住人口1.39万人),城镇化水平24.2%,远低于山东省的城镇化水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48.3%,全国城镇化水平46.5%)。

(三)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2009版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全县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55%,2030年达到75%,太平镇城镇人口5.5-10万人。随着管理体制的调整、“镇园合一”体制、“镇级市”目标的提出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太平镇的城镇化水平将达逐步到邹城市平均水平。区域内的人口主要向太平镇区、邹城工业园区集中作为城镇人口。

以预测的镇区人口除以预测的全镇总人口,即得出预测的城镇化水平:

规划太平镇城镇化水平:2015年为44.8%;2020年为61.3%;2030年为85.2%。

表3. 分阶段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年份 2011 2015 2020 2030 镇域总人口(万) 13.02 14.5 15.5 17 城镇化水平(%) 24.2 44.8 61.3 85.2 城镇人口(万) 3.15 6.5 9.5 14.5 根据《镇规划标准》、《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逐步调控城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规划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40 平方米以内,乡村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 平方米以内。

表4. 分阶段人口与用地规模一览表

项 目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总 人 口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 乡村人均建设用地 单位 万人 万人 万人 平方米/人 平方米/人 2011年 3.15 9.87 13.02 221 280.8 2015年 6.5 8.0 14.5 177 180 2020年 9.5 6.0 15.5 160 150 2030年 14.5 2.5 17 139 100 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进行城中村改造和村庄迁并,使得周边村庄人口迅速向镇区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远期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来务工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动力机制

(一)户籍政策一体化:即农村人口逐步减小,城镇人口逐步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 (二)城镇集约化:人类的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转化。 (三)产业园区化:产业结构上从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化。

(四)居住社区化:逐步转化思想、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成转化。

14

第二章 产业发展一体化

一、产业现状概况

(一)产业宏观定位

1、山东省层面

(1)在山东省颁布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中,按照“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框架进行规划建设。 “一带”即沿菏兖日铁路、日照到东明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菏泽至日照岚山高速公路、枣庄至临沂铁路等,在贯穿鲁南经济带东西的大通道两侧,形成集中布局、产业集聚的大产业带。

“三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依托京九和新乡到日照铁路大通道建立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

“六大产业基地”即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邹城是鲁南未来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基地中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的运河经济区又可分为济曲和枣薛滕两大“三角区”城市群,而邹城则正好位于这两大“三角区”的交汇处。是济枣城镇组团内部南北联系的重要节点地区。鲁南地区最重要的两条发展轴线—日荷发展轴和京沪发展轴在济曲都市区内交汇,给邹城市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

(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办法》中提出,重点抓好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山东海岸带规划和济宁-曲阜都市区规划的编制。

济宁-曲阜都市区以济宁、兖州、邹城、曲阜为中心,辐射枣庄、菏泽两市。济曲都市区的一体化发展,结合了济兖邹曲4 市实际,提出通过组建都市区、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这一地区城镇化进程,使之成为鲁南经济中心的切实途径。

2、济宁市域层面

在《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将都市区内原来的济曲兖邹四市新加入嘉祥变为6 大功能组团。 都市区内6 大功能组团的定位:济宁西城:历史文化名城,行政、商务金融中心,旅游服务中心; 济宁高新:先进制造业、生产研发中心; 兖州: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 邹城:历史文化名城,能源基地,循环产业示范基地; 曲阜: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服务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高速铁路枢纽; 嘉祥:工业基地,西部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

(二)邹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系

1、邹城同济宁中心城区之间的关系:承接转移、协同发展区位紧邻。

西临济宁中心城区,接受辐射:邹城西部直接与济宁市中心城区接壤,且同属于济曲都市区范围,中心城区作为济宁市域的行政、商务金融中心直接辐射邹城。

交通加强:东西三条快速路的建设拉近邹城与济宁主城的距离。目前邹城与济宁仅通过324 省道进行联系,交通条件制约了两者之间联系。随着市域内东西向机场快速路、岚济线改造和太白路西延的建设,两者之间的联系将大大加强。

产业承接:邹西承接东部高新区产业转移 。济宁高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成了国家级的创业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区内设有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及其他特色工业园区。随着发展空间的变小及先进制造业和生产研发中心的定位,高新区原有一些企业必将外迁,而邹城凭其紧邻高新区、雄厚工业基础、成熟的工业体系等优势,必将成为转移的首要选择。

2、邹城与曲阜之间的关系:文化对接、区域合作。

邹城与曲阜作为山东邹鲁文化的发源地,孔孟之乡,两者文化上同源,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邹城的地位较曲阜略低,开发规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有较大差距;邹城较曲阜,旅游地位旅游服务质量、开发层次上有较大差距;高速铁路设站的曲阜交通条件优于邹城。因此,邹城与曲阜的关系应该是文化对接、区域合作的关系。文化的同源性,使得二者在文化和旅游品牌的建设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二者的区域相邻及曲阜的高铁车站优势,能有效的整合区

15

域内的旅游资源,形成一条完整的孔孟文化旅游线,提升旅游质量和内涵。同时邹城的山水优势更是孔孟文化旅游的有益补充。

3、邹城与兖州之间的关系: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邹城与兖州同属于济曲都市区的核心城市,二者经济发展条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增长速度相差无几。但是在区域地位上和发展潜力上却有所不同。兖州市交通区位优于邹城,兖州火车客运站是京沪铁路兖州段的一级站,而邹城仅为二级站。兖州北站是全国八大铁路货运中转站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鲁西南最大的货运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

从工业结构特征来看,济宁产业的资源型特征更为突出。在工业内部,邹城市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化工和电力三大产业占绝对优势,其中煤炭业增加值更是占到了工业增加值的72.8%;而兖州采矿和电力业的区位商并不高,其产业结构相对均衡、产业门类齐全。而邹城则偏重于煤炭依赖度极高的工业,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低。虽然在经济总量上邹城大于兖州,但工业结构并不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二)邹城市对太平镇的产业定位

1、《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规划太平镇位于邹城产业发展的内圈层,是济曲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邹城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和邹城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重点发展重化型工业;位于邹城市东西向主要发展轴线—连接邹西地区与东部山区的济邹发展轴线上,是实现市域协调增长的主要轴线。同时属于规划三大产业板块中的邹西平原综合经济板块,并规划形成太平镇产业基地,以煤炭资源为基础,以省级开发区为主体,发挥太平港区优势,集聚邹城大部分的工业企业,重点发展煤电、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

2、《邹城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11—2030年)》

规划市域产业布局结构为“一核三板块”。 一核:为由邹城市中心城区构成的市域经济集聚核,包括现有邹城市中心城区和大束镇、中心店镇、唐村镇和北宿镇,是整个邹城市的经济中心。三板块:邹西平原综合经济板块,本板块可进一步细分为六大产业片区:①生态保育片区,水产养殖、休闲旅游;②工业协调发展片区(两区四镇:邹城市经济开发区、邹城市工业园区、中心店镇、唐村镇);③综合服务业片区,现代服务业;④大束产业片区,职教中心、房地产业;⑤峄山风景旅游片区,城市后花园,观光休闲旅游业;⑥都市农业片区,高效蔬菜、乳制品等都市型农业;邹东低山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板块,打造区域性地理标志产品。包括田黄、城前、张庄和香城本区主要为低山地形,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和林果业发展,构建一体化农业,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业;邹南丘陵特色农业经济板块:包括石墙、郭里,临近中心城,一方面发展城郊型农业,另一方面加快土地流转,探索规模农业发展路径,依托特色,形成邹城市农业产业化基地。

3、《邹城市园区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

规划邹城市产业布局结构为:“四镇两区”“三大板块”。

“四镇两区”区域为中心店镇、太平镇、北宿镇、唐村镇这四镇以及邹城市工业园区、邹城市经济开发区这两区。其中,太平镇与邹城市工业园区为镇区合一体制,北宿镇与邹城市经济开发区为镇区合一体制。

本次规划在邹城经济开发区和邹城工业园区用地基础上,本着一体化的原则,进一步促进两区融合发展,适当优化不适宜发展的区域,提出一体化园区的用地范围及三个板块的思路。

产业园区按照产业规划集中布局原则,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新兴产业板块、化工板块和装备制造板块。太平镇属于化工板块,是邹城市第二产业的核心地区和工业基地。

二、三大产业现状概况

2011年太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88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848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239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8.2:7.4: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8.9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732元。

(一)一产概况

16

农业方面,主要有农、林、牧、渔四大产业。太平镇优质麦种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在9万亩,高产攻关田单产创济宁市最高纪录;食用菌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平方米,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称号; 蔬菜生产能力增强,集中力量发展了牛蒡、食用菌、山药、豆角等有机蔬菜的种植,优质小麦、金针菇、豆角三个农产品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规模养殖场达到100家。

农业龙头企业突飞猛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培植了华源食品、友和菌业、利马菌业、常生源菌业、福禾菌业等8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带动一大批农户就业创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初显成效。

农业生产呈现两大板块,一是北部以食用菌种植和有机蔬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区;二是中部平原地区以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区。

表5. 2011年第一产业分类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夏粮 秋粮 农业 冬小麦 玉米 经济蔬菜 经济林(立方米) 林业 园林水果 苹果 坚果 肉类总产量 畜牧 奶类总产量 禽蛋总产量 猪(头) 渔类 海水产品 淡水产品 规模 (亩) 94252 94497 94141 94059 33699 587 393 0 0 年产量(吨) 41330 43925 41499 43796 90803 40 710 0 0 9739 4626 7243 52382 0 5000 年总产值(万元) 7687 8170 7719 8146 17004 402 183 0 0 26181 1850 3187 4601 0 4867 年上交税金(万元) —— —— —— —— —— 15.8 8.8 0 0 108.2 16.85 13.01 22.03 0 13.54 从业人员(人) 21013 20963 21009 21012 13850 830 1540 0 0 860 130 210 650 0 112

(二)二产概况

目前邹城工业园区面积达到4.8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21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精细煤化工、高新技术为主,集新材料、生物制造、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加工业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

截至目前,投资45亿元的荣信煤化全面投产;投资47亿元的华鲁生物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投资3.6亿元的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科技产业园及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总投资1.2亿元的新城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总投资21亿元的百隆色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60亿元的中材集团泰山玻纤亿米电子布及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进展顺利。邹城市倾力培植的七个年销售收入过百亿项目中,“百亿荣信”、“百亿泰玻”、“百亿华鲁”、“百亿合金”集聚园区,为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表6. 2011年第二产业分类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农副产品加工 建筑业 采矿 第 二 产 业 建材 机械制造 化工 制药 印刷 家具制造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其他 个数 13 10 4 8 14 12 4 2 1 16 年增加值总产值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期末从业(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人数(人) 3795 4480 296274 4232 13252 19810 6149 190 299 211331 36000 47448 1035922 18400 49080 207518 23650 760 1300 741511 35400 15660 1084713 19830 52644 253830 21588 784 1430 1139712 384.9 297 102777 352.6 868.98 10153.2 438.9 16.46 32.89 17613 2000 370 34620 160 420 3188 2709 26 14 785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