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2009年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近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迷:

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系辞》

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

应能力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 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

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 (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 3、地图的种类:(P7) 二、地图三要素:

1、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 (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 大比例尺 范围小 内容详细 小比例尺 范围大 内容简单

(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

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 (2)常用图例符号(P10)

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 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

1

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 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 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2、 纬线与经线 概念 起点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与赤道平行环绕地以赤道为圆圈(除半球:不相等 东西方向 线 球仪一周的圆圈 起点 极点外) 全球: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经连接南北两极并垂以本初子半圆 所有的经线都相等 南北方向 线 直于纬的弧线 午线为起点 3、经度与纬度 起点度数 最小值与最大值 北纬南纬东经西经 变化规律 纬赤道为0° 0°与9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从赤道向南向北度 为南纬 逐渐增大 经本初子午0°与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从本初子午线向度 线为0° 经以西为西经 东向西逐渐增大 90°N 本初子午线

N 大 180° W E 180°

0° S 赤道 大 0° 大

90°S 大

2

4、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只有一条

(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 低 中 高

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

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7、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符号相反。 三、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陆分布大势: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 %/ 29% );

无论怎样把地球分成出两个半球,都是水半球面积大于陆半球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 几人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洋;海;海峡; 2、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及印北

3、 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4、 绘制海陆轮廓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 海拔与相对高度:两者的概念与计算 2、 五种地形的比较 地形类 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大致海拔 地表形态 共同点 地表形态 不同点 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海拔高坡陡谷深 世界之最 亚马孙平原 青藏高原(高) 巴西高原(大) 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系 ————————— 刚果盆地 3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小 海拔较低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地面崎岖不平 500米以下 海拔不定 丘陵 盆地

海拔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四周高中间低

3、 世界两大山系:(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和安第斯山)

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

(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

山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海沟: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 三、学看地形图

1、 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 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 3、 五种地形类型的表示图

4、 颜色与地形:黄色——陆地,蓝色——水域,绿色——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

——高原,长条形黄色或棕色——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 5、 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6、 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缓处等高线稀疏 7、 如何利用等高线爬山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 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 二、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和假说内容(P33) 三、板块构造学说:(P35)1、内容:3点 2、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 3、解释了大陆漂移 四、火山和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1、 总数:65亿

2、 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1、 分布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原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 2、 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 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四、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