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教学及听课反思 - 图文 下载本文

《放小鸟》教学反思

《放小鸟》一文,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课文通过描写“我”养小鸟与放归小鸟的经过,告诉人们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让鸟自由飞翔在蓝天上。本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精美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下面就从想象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感受。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小作者和小鸟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是可以让我们去推测的,去思索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语言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小作者喂小鸟,可是小鸟一动也不动,小鸟在想什么呢?(学生说:想家,想妈妈,想自由自在地飞翔等等)为后文小鸟与鸟妈妈见面的情景作了铺垫。我又让学生想象,“我”看到小鸟一动也不动,又会想什么呢?(学生说:小鸟是不是生病拉?小鸟为什么不吃东西啊?小鸟怎么拉?)这里的想象,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小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学生读起来也更加有感情了! 二、三自然段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小鸟的妈妈是多么焦急呀!如果你是鸟妈妈,找了很多天,现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却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小鸟看到自己的妈妈来了,可是自己却不能飞出去,与妈妈一起在蓝天自由飞翔,此时,这两只鸟在焦急地说些什么呢?”“如果此时你就是那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他这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为什么决心放小鸟呢?” 最后第四自然段中,小鸟飞走了,会对小作者说什么?小作者又会对小鸟说什么?(学生说:小鸟会对小作者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人。我以后会来看你的……“我”会对小鸟说:我会想你的,你要回来看我啊,你不要再被坏人抓走了……)让我们感受到小鸟和人类是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小鸟,于是,本课的中心也就一览无遗了!学生在不断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思维与语言得到同步发展。学生不仅理解了“我”对小鸟的感情,看到小鸟对于自己的精心喂养不理睬,使学生明白了人类与小鸟的关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轻松达到教学目的。

在上完课后,觉得这些想象部分的内容基本上学生都说得不错,但是有许多地方还可以更进一步,对学生的训练还可以更到位,比如语文能力的训练可以增加一些,让学生学得更有收获!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了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以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而为主,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认识到老一辈人为晚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学会感恩。

课文的第二段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段。指导学生读第一句话,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这句话非常的风趣,内涵又丰富。其中的“一半”对“一半”是一种风趣的说法,并非字面上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不是绝对的相等。让学生抓住“一半……一半……”感悟到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孙子。此时,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奶奶平时是怎么对自己的,并及时进行一个说话练习,说说自己的奶奶。给与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去说。根据学生的生活体检,去感受,体验课文内容,从而真正的体会到长辈对晚辈的这种无私的爱。紧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读课文,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完第二段以后,课文内容已经结束。又根据学生对课文理解,以及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次创设情境。在我们的生活,有那么对疼爱我们的长辈,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说出了要好好学习,少让家人和老师为自己操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懂得亲情的珍贵,以后长大以后要孝顺长辈。听到孩子们的话,我看到了一颗闪亮的心,也像文中的奶奶轻轻的抚摸孩子的头。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让语文走近生活,也让生活走近语文。

听课评课反思

听课 时间 2013年4月听课 22日 地点 铜井小学 听课 内容 授课人 听课、评课反思 今天聆听张兵老师执教的《与谢尔大叔相遇》,印象颇感深刻。张老师从几首有趣的小诗入手,接着带领孩子赏读了《一只会开枪的狮子》,最后师生共读绘本《寻找失落的一角》和《爱心树》,课堂上学生充分感悟到谢尔·希尔弗斯坦作品的轻松与快乐、简单与深刻、感动与深情。整节课彰显了“情智课堂”的理念,亮点多多。 亮点一:有趣味 老师从一首诙谐幽默的小诗《作业机》入手,让孩子们自己先读一读,感受到文中那种幽默的氛围。孩子们读着读着不由得自己笑出声来,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接着老师引导孩子们阅读了《阁楼上的光》这本诗集中的《倒影》、《经常撒点胡椒面》、《拥挤的浴缸》等几篇诗作,孩子们边读边笑,完全融入在了阅读的喜悦中。 亮点二:有深度 在全班共读绘本《失落的一角》之前,老师画了一个圆,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想到了盘子,月亮,包子,橘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全班学生轮流读故事(一人一句),这种朗读方式学生很喜欢。读完后,老师很自然地抛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你觉得哪里简单?”待学生交流后,又很深沉地问:“这个故事真的那么简单吗?”学生很快领略了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亮点三:有魅力 老师带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谢尔大叔,课堂上对于作家的介绍是逐步展开的。向孩子们呈现完《阁楼上的光》《一只会开枪的狮子》和《失落的一角》之后,在课堂上第一次告诉学生们这些作品都是同一位作家所写的,作家的名字深深印刻下来。读完《爱心树》之后,老师较全面地展示了作家,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他,此处老师引用了他人的书评,还有朋友的介绍。所有的作品后面都站着一位作者,一定要让孩子认识他、走近他。这样,作品才有根,才有魂。 我想,一节阅读课,应该使孩子们爱上了一本书,一个作家,一系列的书,并成功的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节阅读课,应该让孩子们能畅所欲言,诵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讲述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和收获;一节阅读课,应该能使孩子们在阅读中、在交谈中都有所提升。 这次学习也开阔和提升了我的阅读兴趣和品位。期待能把更多的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而这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阅读,因为读书是教书的力量所在! 评课人: 2013年4月

《与谢尔大叔相遇》 张兵 听课评课反思

听课 时间 2013年4月听课 17日 地点 铜井小学 听课 内容 授课人 听课、评课反思 今天听了陈在凤老师执教的《不是最弱小的》,印象颇感深刻。《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熏陶,为学生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师要利用课文,把它作为教学生做人的资源。本课的内容则能成为很好的育人资源,事实上,本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好地注重了这一点。 本课的朗读教学一个很突出的地方就是教师情景的引入,学生角色的扮演,促进了学生深刻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教学中有几个地方的朗读都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如划出并朗读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美的环境,加上人物美的情感,这给了我们以美的享受。又如蔷薇花在雨中一段描写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蔷薇花的楚楚可怜,为下文对蔷薇花的照顾,感受它的“弱小”做了情感铺垫。 另外,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注重让学生进行换位进行情感体验。如,朗读森林美景时,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再如,朗读蔷薇花雨中一段时,问“是否听到了蔷薇花的呻吟?它在说什么?你想对它做些什么呢?”这些引导,使得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深刻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需要指出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单单(或者说主要)集中在语气的轻重、音量的高低上。 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媒介。声情并茂,为完美再现作品生命所必需,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情与声,是内容和形式,二者互相依存,声情之间,情处于支配地位,所以,以情带声,也是朗读的教学策略之一。以情带声,前提是悟情入情。因此,在朗读指导时,更应该注重“由内而外”,由感而发。这应成为语文教师朗读指导的努力方向。 评课人:何老师 2013年4月

《不是最弱小的》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