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下载本文

(一)语言符号 (二)非语言符号

1.视觉性非语言符号。2.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四、讯息

讯息是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符号化语言。

第五章 传播类型

第一节 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又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进行的。

一、内向传播的实质

人的内向传播一般表现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我反省、自我陶醉、自我发泄、自我安慰和自我消遣等多种形式。

二、内向传播的形式

1.感觉和知觉。2.记忆。3.思维。4.想象。5.情绪和感情。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人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一、人际传播的实质与特点

(一)人际传播的实质

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出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际传播类型。狭义的则有多角度的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一些共通的地方:①人际传播的传受双方是一对一的,或者是近似于一对一的较简单的传播关系。②人际传播多是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传播或其它传播方式进行的,当然随着人类传播的演进,也有更多越来越先进的传播工具介入到这个过程之中。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1.直接性。2.随意性。3.私密性

二、人际传播的社会理论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 罗洛夫的人级传播社会交换论

人在进行社会交换时,主要交换的是六种资源:物品、金钱、服务、信息、地位和爱。 3. 普遍认识

①认识自我的需要。②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需要。③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④感情沟通的需要。

(二)人际传播的基础 1.自我表露

人际传播活动从自我认识与自我表露开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传播活动的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自我表露。当一个个体将自己的情况、状态、能力、愿望等信息传送给他人的时候,便形成了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人际传播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一种自觉不自觉进行的自愿和真实的行为。这是人级传播的重要基础。

12

对自我表露一般从五个方面来评价:①表露的量 ②表露的积极或消极性质 ③表露的深度 ④表露的时间选择 ⑤表露的对象

2.约哈里之窗

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帮助理解自我表露。 自己了解 自己不了解 开放区域 盲目区域 他人了解 个人资料,如名字、相貌、缺乏自知之明的那一部分 身份、职业等 秘密区域 未知区域 他人不了解 隐私,或者尚未公之于众潜质、潜能 的东西

(三)人际传播的过程 1.芝加哥学派的符号互动论

由乔治·赫伯特·米德和查尔斯·霍顿·库利最初阐发,建立在“镜中我”“主我-自我”的观念上,由赫伯特·布鲁默总结提出。观点:人们生存的世界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物质世界,而且是一个人造的符号世界。这个世界的创造和维系依赖于人类通过符号进行传播的能力。具体到人际传播中:人际传播,就是直接使用传播符号(而不是将具体行为理解为符号)进行的互动过程。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典型的使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人际传播。传播者A说出一句话,使用语言符号传递了某些信息,而接受者B对这种符号进行解读,并作出自己的反映,即回以另一句话。实际的人际传播过程中还伴以表情、体语、人际距离等其他非语言符号。这就是一种符号互动的过程。

2.认知一致性理论

代表人物包括海德、纽科姆、奥斯古德和费斯廷格等。基本观点:人具有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而认知矛盾往往会打破心理上的平衡,使个体出现不予开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会促使个体作出一定的行为,以重新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3.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对于理解反馈频繁的人际传播过程非常适用。

讯息 编码 解释者 解码 解释者 译码 讯息

译码

第三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交流信息的活动。

13

群体传播是在群体内部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组织传播是群体传播的一种。从狭义上讲,群体传播指在非组织化的群体中进行的传播活动。

一、群体传播

(一)群体传播的实质

传播学者经常提到的“群体传播”,多指小群体进行的信息交往。 群体传播研究形成了一个焦点,它提醒我们:人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受到与自己相关或不相关的其他人的影响,其中人际传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群体传播与群体动理论 卢因提出“场”和“群体动理论”。

“场”指得是“被察觉到的作为相互依存的协同存在的事实的总体。”二战期间劝说家庭主妇改变食物习惯的研究。证明了群体共识对于人们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是极大的,原因多半在于人们希望与自己所属或希望从属的群体保持一致。

二、组织传播

(一)组织传播的实质 1.组织

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组织是一群人为了某些共同目的而形成的;通过某些政策、规范、程序等控制和协调内部成员的行为,并由分工合作来完成工作;具有目的性;具有正式化的层级;是一个经常互动的开放的系统。组织通常具有的特点:①专业化的部门分工。②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③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2.组织传播

就实质而言,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美国学者戈德哈伯所说:组织传播,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组织传播的基本要素:①信息。②相互依赖。③网络。④过程。⑤环境。 (二)组织传播的形式

组织传播包含正规的组织传播和非正规的组织传播两类。 1.正规的组织传播 正规的组织传播,就是发生在组织内部的具有组织目的、遵循组织规范进行的传播活动。形式:会议;文件的传递;通过电话、传真等工具进行的信息传递;面对面的交流等。

2.非正规的组织传播

非正规的组织传播,是一种没有与组织的正规结构等级和交流网络相对应的信息交流。是组织成员沟通感情的纽带。形式:任务指向性和情感指向性两种。非正规组织传播的一个主要归功能是传送小道消息。与小道消息类似的一种非正规的组织传播是谣言。

(三)组织传播的方向 1.自上而下的传播

这是在大多数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向。优点:是确保一个组织的统一、完整和组织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缺点:互动较少,传播的信息量小、冗余信息多、精确度降低。

2.自下而上的传播 优点:是上级领导及领导部门获取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组织内部不可或缺的传播活动。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完善组织管理和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缺点:传播过程中信息散失、精确度降低等问题。

3.组织内部的横向传播,或称水平传播 4.组织与外部的横向传播

14

(四)组织传播的功能

大致两种:手段性的和功能性的。

具体而言包括:①确保组织内部协调活动的发生,即建立起组织内部成员的联系协作,已实现组织目标。②确保组织与外部环境建立起联系,来完成正常的信息输入输出的交换活动,是组织活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③通过组织内部情感交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增强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④通过组织内部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交流满足其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激励士气。

第四节 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实质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及发展

德弗勒和丹尼斯认为,大众传播包含了五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职业传播者为了各种目的编制不同内容的东西,最终都是为了把他们呈献给公众中的各个部分的成员。

第二,这些讯息通过机械媒介(如印刷物、电影和广播)比较迅速、源源不断地传播出去。

第三,信息的接受者是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他们有选择地接受媒介的讯息。 第四,每个接受者都根据各自体会的含义来解释所选择的讯息,而这种含义基本上与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第五,这种体会的结果是,接受者以某种形式受到影响,即传播产生某种作用。 大众传播的四个结构性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接受者。另外一个非结构性要素即传播效果。

大众传播是一个大规模的信息传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化和信息组织化的传播者出于各种目的,利用媒介系统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传递给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

(二)大众传播的特征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一个传播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等)整体或个人。

2.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3.大众传播媒介为机械化和电子化的媒介。 4.受众广泛、成分复杂。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使得传播效果的测量需要付出专门的努力。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

(一)从一个例子说起

一战前,英国人和德国人住在一个岛上,邮轮每六十天来一次。在一战开始六个星期后岛上的人才知道他们早已经成了敌人,但是在这六个星期中,他们都还平安相处。

(二)学者们的早期探讨 1.拉斯韦尔的观点

他认为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功能包括:①对环境进行监视。②使社会各个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③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2.赖特的观点

①监视环境。②协调关系。③社会化。④娱乐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观点

区分了社会系统中的“正功能、反功能”和“显性功能、隐性功能”。隐性功能:授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