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 第一章到第八章 下载本文

第六章 知识学习

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4. 知识学习的作用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 知识直观 (1) 知识直观的类型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①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②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③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与模象直观)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6. 知识的概括 (1) 知识概括的类型

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2)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17

第六章 知识学习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7. 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 瞬时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2)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到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3)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8. 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 遗忘的进程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 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 遗忘的理论解释 ①痕迹衰退说 ②干扰说 ③同化说 ④动机说

9.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18

第六章 知识学习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知识学习的类型、记忆系统及其特点、遗忘进程特点及遗忘原因、记忆规律的运用。

难点: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

19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技能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的形成以及心智技能的形式。

知识点梳理

1. 技能的概念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 技能的种类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 技能的作用

技能不仅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而且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4.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 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 操作模仿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3) 操作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 操作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