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3.2计算;
C1=2.18-0.18%Si 3.13 C2=2.32-0.18%Si 3.14
平均含碳量 Cavg=0.3686C1+0.6314C2 3.15 晶格常数 a=3.572+0.033%C-0.00157%Si+7×10-5(TE-25℃) 3.16 3.16式中,TE为共晶转变温度,取为1140℃。图3.5为确定C1和C2取值的示意图。
根据所用球铁成分,则C1=1.748,C2=1.888;
平均含碳量Cavg=0.3686C1+0.6314C2=1.84%,晶格常数a=3.7070 ?。
共晶奥氏体含碳1.84%、硅2.4%、铁95.76%,将各元素重量百分数转化为原子百分数,分别为7.85%C、4.37%Si和87.78t。一个奥氏体晶胞中结点原子数为4,硅原子占据结点位置,则平均一个晶胞中硅、铁原子数计算如下:
设x为硅原子效,则铁原子效为4-x。由x/(4-x)=4.37/87.78,求得x=0.1897,4-x=3.8103。
碳原子占据问隙位置。平均一个晶胞中碳原子数计算如下: 设y为碳原子数。由y/(4+y)=7.85/100, 求得y=0.3407。
Avogadro常数为6.023×1023。故共晶奥氏体的密度为
0.3407?12?0.1897?28.09?3.8103?55.853?r==7.2428g/cm 23?936.023?10?(3.7070?10)共晶奥氏体的比容为(SPV)?=1/?r=0.1381(cm3/g) 共晶石墨的比容取0.4870cm3/g。
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出共晶奥氏体和石墨的重量百分数为98.11%和1.89%。共晶转变物的比容为0.1447cm3/g。
共晶转变时的体积变化,共晶转变前铁水的比容为0.1408cm3/g,故共晶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为:
ΔV/V=(0.1447-0.1408)/0.1408=2.77%。
不考虑石墨化膨胀的收缩率为3.16%,则综合收缩率为3.16%-2.77%=0.39%。 因此,在进行充型凝固模拟时,采用自定义收缩率,球墨铸铁收缩率设为定值0.39%。
该浇注系统的充型顺序模拟结果如图3.6所示。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温度梯度分布良好,但金属液对型腔冲击较大,充型前期金属液面极不平稳。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浇口杯位于砂箱中部,转包浇注不易进行,且雨淋横浇道过于复杂,浪费金属。
16
“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a) (b) (c) (d) 图3.6 雨淋浇注系统充型顺序 (a) 时间11.3s (b) 时间18.0s (c) 时间33.6s (d) 时间51.4s
3.4.3.2 阶梯-雨淋浇注系统的数值模拟
为保证模拟的可比性,在模拟过程中参数设置与雨淋相同,即浇注温度:1350℃;充型速度,取恒定值0.046m/s,收缩率如前设置为0.39%。
该浇注系统的充型顺序模拟结果如图3.7所示。由图可分析,该浇注系统金属液对型腔冲击较小,充型较平稳,温度梯度分布良好。比较发现阶梯-雨淋无冒口浇注系统较雨淋浇注系统好,在此选择阶梯-雨淋浇注系统。
(a) (b) (c) (d) 图3.7 阶梯浇注
(a) 时间6.8s (b) 时间16.8s (c) 时间27.8s (d) 时间48.7s 3.4.3.3 工艺出品率的计算
G件=4666kg,G浇=1321kg;
G件?100%=4666/5987×100%≈77.9%。一般大型球铁件的工铸件工艺出品率=
G件?G浇艺出品率为40%~60%。
3.4.3.4 确定浇注温度、验证充型速度
树脂砂抗高温铁液冲刷能力较差,发气量较大,宜快速浇注。
中大型球铁件采取低温快浇的原则。低温可减少液态收缩,有利于减小缩孔总体积,快浇可防止出现浇不足。根据相关经验和计算,确定尾板件的浇注温度为1300~1350℃。
对阶梯-雨淋综合浇注系统充型速度的验证:
17
“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充型速度vL?2.43?F内CHPG计算得vL=35.2>30(mm/s)。
3.17
经验证,充型速度符合工艺要求。
3.5 砂芯的设计
3.5.1 砂芯分块
由于该铸件结构复杂,铸件形状由组合 砂型来保证,其砂型分块组合情况,由前面 所确定的浇注位置和分型面分析,尾板内部 需用一个大砂芯。由于该砂芯较为粗大,安 放在砂型底部稳定性较好,可直接加芯头安 放,只需考虑定位准确即可。大砂芯周围的 突起,设计与大砂芯成一体,可减少砂芯数 量。铸件外部凹处设计采用小砂芯,通过 芯座安装在外型。砂芯的具体分块及布置 形式如图3.8。 3.5.2 砂芯的尺寸计算
芯头尺寸及间隙依据各个砂芯的尺寸确定。根据铸造设计手册,确定以下尺寸: 1) 垂直砂芯
1号大砂芯:其下端结构可作为芯头起定位作用。砂芯下端部分与两侧砂型及其他砂芯之间间隙S=2.5mm(树脂砂型的间隙比干型小50%)。砂芯下端两侧斜度α=5°。
2号砂芯:由于此砂芯底座为大平面,因此不设置芯头,砂芯与砂型之间间隙
S=2mm,砂芯前后两侧斜度α=5°,另外考虑到该砂芯两侧的角部需要成型零件的四个圆柱小凸台(如右图所示部位),在该部位2号砂芯与砂型及1号砂芯之间沿高度方向留15mm的无间隙部分。
3号砂芯:同样不需设置芯头,其三个侧面与砂型之间预留间隙S=2mm,三面斜度取α=5°。
4号砂芯:不需设置芯头,其三个侧面与砂型之间预留间隙S=2mm,斜度α=5°。 5号和8号砂芯:不需设置芯头,其三个侧面与砂型之间预留的间隙S=1.5mm,斜度α=5°。
2) 水平砂芯
6号和9号砂芯, 该砂芯为成型侧翼两孔部分,其需要与1号大砂芯装配使用,因此,对进入大砂芯的部分,由于需要装配,芯头l=80mm,同时可以不留间隙;该砂芯与砂型配合部分,为垂直芯头,其三个侧面与砂型之间间隙S=1.5mm,斜度α=5°。
7号砂芯,芯头l=45mm。间隙S1=0.75mm,S2=1.0mm,S3=1.5mm。 10号砂芯,芯头l=70mm。间隙S1=0.75mm,S2=1.0mm,S3=1.5mm。 以上间隙,采用芯盒按名义尺寸制造而将模样尺寸加大的方法来形成。
7 6 8 4
图3.8 砂芯的分布图
3 2 10 5 9 1
18
“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3.5.3 砂芯的芯骨和
由于1#砂芯尺寸较大,为了提高砂芯的强度及减少用砂量,我们在1#砂芯中放入如图3.9所示的4根外径为150mm,厚为6mm的焊管作为芯骨,这四根钢管在外围由厚度为6mm的若干钢板焊接在一起。焊管顶面距离砂芯的上顶面预留了100mm的吃砂量,底面直接通到砂芯的下端面。
图3.9 1号砂芯芯骨设置
在焊管的管壁上打有一些小孔,用于砂芯的排气。浇注过程中砂芯上产生的气体通过管壁上的小孔进入焊管空腔内,然后通过砂型上的排气孔排出到外界。
其他砂芯由于尺寸较小,因此未设置芯骨,另外,由于这些砂芯与砂型壁直接接触,因此可以依靠砂型上的出气孔来实现排气。 3.5.4 集砂槽、防压环的设计
为了加速下芯、合型及保证铸件质量,我们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设置了集砂槽和防压环。两者的尺寸根据砂芯的结构尺寸得:集砂槽的尺寸为B=20mm,H=20mm;防压环的尺寸为B=2mm,H=12mm。集砂槽和防压环由模样直接做出。如图3.10.
防压环
集砂槽
图3.10 集砂槽、防压环 图3.11 砂芯组合图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