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编制目的、依据和原则及采用规范

第1节 编制目的

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实现工程的总体目标,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性文件。 第2节 编制依据

1、***小学分校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维修改造设计方案图。 2、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3、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管理条例及地方法规等; 4、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5、本公司的质量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各种管理制度等。

第3节 编制原则

1、坚持“精心施工,真诚服务”的宗旨,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款、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等,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等级、工期、现场文明等方面达到合同要求的合格标准。

2、依据《中华人民共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利用同类工程成熟的施工技术,科学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合同工期交付业主使用。 3 、根据本工程建筑结构特点,尽可能地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

4 、加快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管理,采用网络计划,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5、 遵循国家及省市政府有关环保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及粉尘污染,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6 、严格遵守国家及省市政府有关消防要求,做好消防工作。

第4节 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

1、《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2、《混凝土结构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建筑机械安全技术规程》

5、《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

6、《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7、《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10、《建筑设计荷载规范》 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建设地点

本工程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大同小学校园内。

2.工程规模:该教学楼共2层,首层高4.7m,建筑高度11.3m,室内外高差,0.15m,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该工程原设计时间为1987年,竣工时间为1989年,建筑面积856m2,现按照新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加固,加固后建筑功能不变。 3.房屋存在问题及加固方案:1)抗震措施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抗震措施鉴定的要求;2)抗震承载力局部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抗震承载力验算的要求;3)楼梯间构造措施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根据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该房屋A类砖混结构(后续使用年限30年)进行加固,结合本工程存在的问题同时兼顾施工等因素,对该房屋采用如下加固措施:1)抗震措施不满足要求的砖墙用砼板墙等措施进行加固;2)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砖墙用砼板墙等措施进行加固;3)楼梯间墙体用砼板墙进行加固。

4.工期: ****日历天,确保施工合同要求工期。 5.工程质量总目标:合格

第三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第1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由项目部总体布置,统一协调,项目部统一搭建简易活动用房,施工场地由项目统一规划、安排、统一管理。具体原则如下: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公司标准,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布置施工现场。

⑴、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施工用地。

2

⑵、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双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投资。

⑶、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⑷、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尺寸场地的要求,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布置,生活区租用附近居民房。

⑸、符合施工现场给水排水规范要求和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 ⑹、符合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范的要求。

⑺、在场地布置时,避免土建、安装、装饰单位的相互干扰,并且应满足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

⑻、平面布置时充分考虑到室外工程的施工状况。 ⑼、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调整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第2节 场内外交通

1、 对外交通

因施工现场距离交通干道很近,对外交通便利。在施工期间积极主动与当地交通部门联系,以便取得交通部门的配合,做好整个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

2、 对内交通

进出场及施工区内的所有道路应做好路面的泛水,派专人负责经常性洒水除尘,将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公害减少至最低程度。

大宗材料的运输考虑水、陆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 场内道路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第3节 水电供应以及施工排水

1、施工供电

本工程施工用电从校区内的主变电站配电盘接线至工地配电房,从配电房架设场内低压线路至各用电点,同时为了保证前期施工用电及停电时部分工程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并保证所有现场照明用电,拟配备一台15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1)配电房

建3米×3米×1间,用于布置配电柜和备用发电机组用房,配电房结构为砖墙、水泥桁条、石棉瓦屋面;地面用平铺砖,2厘米厚1:2水泥砂浆粉面。

(2)配电线路

3

从配电房布置3路生产用电线路,均为三相四线制,分别至加工场、拌和站及泵站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用电由专线供电,支线采用电缆接至各用电点。

工地用电采用三级保护装置,局部区域采用二级保护装置。 2、施工照明

根据各作业区的具体情况分别配置足够的照明系统,满足夜间施工所需要的照明亮度要求,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供电安全措施

① 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设计、架设、管理、维护本工程施工供电线路及设备。 ② 配置专业电气工程师全面负责施工供电有关技术及安全工作。 ③ 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压采用24V安全电压。 ④ 做好电气设备工作及防雷接地,定期检查测试接地电阻。 4、施工以及生活用水接自来水或深井水。

第4节 施工通讯

施工现场电信、移动网络均覆盖。配备4~5部移动电话负责对外的通讯联系。工地安装1台上网电脑,以便与业主、监理进行网上联系。

第5节 砼供应以及其它材料供应

1、砼主要采用商品砼,泵车输料。零星砼采用现场搅拌。 2、钢筋、水泥、木材、钢模板以及其它地材等均为自购。

第6节 办公生活设施以及用地

本工程的生活设施布置在业主指定的施工场地范围内,现场项目经理部住房采用新建彩钢板保温房。各施工队根据劳动力安排临时活动板房建筑。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管理人员人数8人,本工程施工高峰人数为65 人左右。

生活区设消防箱,配灭火器和消防水带、水枪。

第7节 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⑴、等施工现场周围围墙设立后,在门口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和禁令标志。非施工人员在不经门卫认可的情况下不得入内。

⑵、加强工地综合治理,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设专职门卫,建立门卫值班制度,严格管理。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明显标志,服装、安全帽的颜色及佩证上有区分各工种员工及管理人员。

⑶、在项目经理的授权下,以现场管理人员为主,组成总平面图管理小组。加强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堆放,管线布置和场内运输等工作的协调与控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