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 48 致谢 ..................................................................... 49 参考文献 ................................................................. 50
- V -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煤炭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主体作用
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产销大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市场。2003年全国产煤17.36亿吨,2000年,我国煤炭产量为9.98亿吨,居世界第二位。而且,我国拥有世界第三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矿藏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能源消耗中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1990年,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为74.2%;2000年,煤炭所占的比重为67.2%;2002年,煤炭所占的比重为66.3%。单纯从资源量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煤炭资源是有中长期保证能力的,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的需求量将达到21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产量来推算,我国的煤炭储量可供应80年。
虽然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太合理,国家也在实行调整,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我国能源消耗比例中,煤炭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大多数的比重。所以,我国将长期保持世界煤炭第一产销大国的地位。
1.1.2 我国的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煤炭作为一种高储量能源的长远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无论从清洁还是从高效的角度看,煤炭并不是一种优秀的能源。因此我国必须逐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以便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同时延长煤炭的持续利用时间。
我国的能源结构并不合理,各种优质、高效、洁净能源短缺,这一点可以从以下表中的比较中看出: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2000 66.1% 24.6% 2.5% 6.8% 2001 65.3% 24.3% 2.7% 7.7% 表一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2000 24.71% 38.47% 23.72% 6.51% 2001 24.37% 38.69% 23.72% 6.78%
表二 世界总体能源消费构成
由以上两幅表格可见,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过大,优质能源所占比例较小,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这种消费结构造成我国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又因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而面对我国东部经济发展快而能源稀缺,西北部经济发展慢却能源丰富的特点,更加剧了能源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供需矛盾,而且我国目前作为能源运输主力的铁路运输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我国对某些能源偏好因使用比例不平衡而进一步强化,导致各种能源之间的替代性下降,也为将来能源使用多元化设置了一个障碍。
所以,我国的能源结构亟待调整,以更加适应我我国的国情,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1.1.3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造成了我国能源需求的扩大,我国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先进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80%,加权平均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下面是中国、印度和日本的能源利用率比较,这里把印度当作发展中国家中的比较对象、日本当作发达国家的比较对象:
1990年 1999年
中国 0.8(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4.2(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印度 1.9(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4.7(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日本 3.4(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6.3(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表三 中、印、日三国能源利用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国消耗单位能量所产生的GDP值偏低,不仅低于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日本,也低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这其中,煤的燃烧效率低是导致我国能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因素,这也与我国煤炭的含碳量低有一定的关系,这些情况近年也有所改善,调查数据表明,1998年全国煤炭发热量就较1997年 上升了7.5%,节约煤炭消费量9000万吨。当然,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还很低,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急需提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着极大的比例,从而也就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煤炭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环境条件很差,远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其中空气污染煤炭的燃烧利用关系最为密切,由最近几年的空气污染状况来看:
2000年,我国城市空气整体污染水平严重总悬浮颗粒物(TSP)或可系如颗粒物(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酸雨区范围和频率没有增加,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在受监测的338个大中城市中,36.5%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12个城市,占监测城市的33.1%;
2001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和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114个城市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33.4%。其中海口、三亚、肇庆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114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3.4%。11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3.2%;
2002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受监测的343个市(县)中,11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34.1%,其中海口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119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占34.7%;107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31.2%;
2003年,在监测的340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的城市有142个,占41.7%,比上年增加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08个,占31.8%,比上年减少3.2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个,占26.5%,比上年减少4.7个百分点。全国城市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