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一部分 光 谱 分 析 法

实验1 样品的摄谱与感光板的暗室处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光栅摄谱仪的仪器结构、工作原理及熟悉使用方法。

2、学会用铁光谱图查找、识别谱线。

3、实验掌握试样的制备、摄谱;感光板的暗室处理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每种元素的原子受激发(又称激发光源,有火焰、电弧、火花、等离子、激光等等,依据样品激发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激发光源。)发生跃迁(正常状态下,元素处于基 态,元素在受到光、电或热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时,将发射出其特有的特征光谱。光谱分析就是根据特征光谱线是否出现、光谱线的黑度,来进行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而特征光谱线是经过摄谱仪的分光系统,投影、聚焦,最后在感光板上记录下来,得到按照不同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通常分为连续的分子带光谱、原子线光谱)。 三、仪器和试剂 四、

1、仪器:WP-1型一米平面光栅摄谱仪;8W型光谱投影仪;天津紫外Ⅰ型(或Ⅱ型)感光板;铁元素发射光谱图;仪表车床;光谱纯石墨电极;铁电极;纯铜电极。

2、试剂 :显影液;停影液;定影液;酒精。 四、实验步骤

1、电极与试样处理

将已有的直径为8mm(或10mm)的铜棒或者铁棒在车床上加工成顶端45度的锥体,作为下电极,电极头表面无氧化层,用无水乙醇棉球擦净可能的灰尘、油污。直径6mm的石墨电极加工成顶端45度的锥体。 2、安装感光板

在暗室中红灯下,取出感光板(不要正对红灯),然后用手指轻轻触摸感光板的边角,找出乳剂面(相比较不光滑的一面),开启暗盒,把乳剂面向着曝光的方向乳剂朝上装入暗盒,切勿装反!关好暗盒后盖,注意关紧不得漏光。 3、摄谱

摄谱条件:wp-1平面光栅光谱仪,狭缝宽度:10μm;狭缝高度:2mm;中间光栏:1.8mm;上电极:45°锥形石墨电极;下电极:φ10mm铜棒;交流电弧:电流7~9A,预燃10秒,曝光45秒。 摄谱顺序: 1 铁谱 电流8A,不要预燃,曝光5秒

2、3 紫铜 样品(每次曝光、必须移动感光板!?) 4 铁谱 5、6 紫铜样品 7 铁谱 4、感光板暗室处理

摄谱结束后,关好暗盒挡板,卸下暗盒。在暗室中将感光板取出处理。显影4~6min、停影1min、定影10min,然后流水冲洗20min(20℃左右,感光板面均朝上操作)。 5、译谱

用铁光谱图比较法进行译谱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因铁光谱的谱线数量很大,在整个波长范围分布均匀,人们对每一条铁谱线的波长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并在制作谱图时绘有波长标尺,标有各种元素的强线,相对强度等级,原子线或离子线等,供对照查阅用,整套图谱按波长顺序一张一张相衔接。

摄谱时试样光谱与铁谱并列,查找谱线时以铁光谱作为比较光谱。将谱板置于映谱仪上同光谱图对照(通常从短波到长波),使谱板上的铁谱线与图谱上的铁谱线相重合,此时,若试样光谱中某一条谱线与图谱上标出的某一条谱线相重合,那么图谱上所标出的谱线即为该谱线的波长。如果试样光谱中这一元素的其它最后线也出现,那么就可以断定试样中存在这一元素。一般找出需检出元素的灵敏线2~3条或特征线组就可确定这一元素存在。

1

五、思考题

1、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光谱定量分析适宜范围? 2、一般试样光谱旁为什么要摄一条铁光谱?

3、显影、停影、定影之原理?为什么要水冲洗20分钟?

4、摄谱仪狭缝的宽度对光谱定性分析影响?应采用什么样的狭缝宽度?

2

实验2 矿物试样光谱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岩石、矿物类粉末样品的光谱定性分析方法。 2、掌握用比较光谱线强度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3、了解发射光谱的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之含义。 二、实验原理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结构不同,原子能级不一样。当每一种元素的原子被激发时,将发射其特征的光谱,以此为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元素谱线的强度(在光谱感光板上呈现为黑度)与试样种该元素的含量有直接关系,即随着样品种元素含量的增加,谱线黑度增大。因此,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拍摄试样和标样的光谱,用目视法直接比较试样与相应标样中某元素的分析线的黑度就可估计该元素的含量,以此可进行光谱半定量分析。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WP—1一米平面光栅摄谱仪(或WP—2二米平面光栅摄谱仪);交流电弧发生器;8W型光谱投影仪;光谱纯石墨电极、铁电极;天津紫外型感光

板;显影液、停影液、定影液;

2、标样的制备

先以分析纯试剂各自研磨成200目的细粉后,按如下比例配制成人工基体,研磨混匀。 SiO2 74% Al2O3 15% Fe2O3 2.5% CaO 0.5% K2SO4 4% Na2CO3 4%

然后在人工基体中加入光谱纯CuO、PbO、ZnO配成含Cu 0.03%、Pb 0.1%、Zn 0.3%的第一号标准样,再用人工基体逐个稀释成如下含量的标准系列:

№1 №2 №3 №4 №5 Cu % 0.03 0.01 0.0033 0.0011 0.00037 Pb % 0.1 0.033 0.011 0.0037 0.0012 Zn % 0.3 0.1 0.033 0.011 0.0037 四、实验步骤 1、工作条件

(1)WP1一米平面光栅摄谱仪:三透镜照明系统,狭缝宽度5μm,狭缝高度1mm,中间光栏1.8mm,中心波长310nm(一级光谱)。 (2)光源及曝光:交流连续电弧,先以7A燃弧,持续5秒钟,电流升至10A曝光40秒共45秒钟。

(3)电极形状:均采用φ6mm光谱纯石墨电极,在车床上车制成上电极300圆锥形,下电极为2.5mm(孔径)×2mm(深)×0.7mm(壁厚)小孔。

(4)感光板:国产天津紫外Ⅱ型感光板。

(5)显影:18~20℃显影4~5分钟,停影1分钟,定影至透明(10~20分钟),流水冲洗约25分钟,再用吹风机吹干。 2、操作步骤

(1)将分析样品3个,标准样品5个分别按序装填下电极小孔内,压紧,按序插入带孔的木盒内,加一滴糖水,红外线灯下烘干备用。 (2)在摄取样品光谱前,须先摄取铁光谱一条。铁谱以7A 电流6秒时 间摄取,然后再开始按顺序摄取分析样品及标准样品的光谱。 (3)在选定的上述工作条件下摄谱。每次结束曝光后暗盒板移2mm(切记),每个样品分别平行摄谱三次。全部拍完后取下暗盒,暗室冲洗,凉干谱板。 (4)译谱

将谱板置于映谱仪置片台上,乳剂面向上,长波往左,利用映谱仪的两只旋转手轮(左右各一)移动置片台,利用如下所列各元素的分析线以图谱对照观测检查分析样品中是否存在Cu、Pb、Zn、Bi、Sn、Ag、Cr。采用目视比较法比较分析样品谱线黑度与标准样品(即五组标准样品)谱线黑度,得出分析样品中的Cu、Pb、Zn含量,作下记录(即半定量分析三组样品中的Cu、Pb、Zn含量),定性分析三组样品中是否存在Bi、Sn、Ag、Cr。

3

元素 分析线波长(nm) 灵敏度(%) Pb 283.30 0.001

261.42 287.33 282.44 334.56

0.001 0.01 0.01 0.003

Cu 327.40 0.0001 Zn 334.50 0.001

328.20 0.003~0.01

Cr 301.49 0.001 Bi 306.77 <0.001 Ag 328.01 0.001 Sn 284.00 0.001

五、思考题

1、发射光谱的定性分析与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差异?

2、发射光谱中定量分析常见的方法有哪几种?分析线应如何选择? 3、发射光谱实验室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摄谱时为什么要打开抽风装置?

4、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常规定性定量分析时间为什么要摄一铁谱?铁标准图谱有几种?

4

实验3 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矿物中的铜

—标准曲线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了解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 2、了解仪器结构,掌握原子吸收分析的一般操作。 3、熟悉原子吸收分析技术中常用的“标准曲线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在火焰中的灵敏度为0.1μg/ml/1%。检出限为0.002μg/ml,试样可经盐酸、硝酸分解,若含有大量硅酸盐的试样也可用硝酸-氢氟酸处理,进行铜的测定时化学干扰不常见,在火焰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本实验采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范围0-10μg/ml。 三、仪器和试剂

铜标准溶液:取高纯铜1.0000克于20ml硝酸中溶解,用水稀释至1升,得Cu 1mg/ml 的贮存溶液取贮存溶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盐酸3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Cu 50μg/ml。

分别取上述稀释后的溶液0、1、2、3、4、5ml稀释至50ml体积,得到铜的标准系列0、1、2、3、4、5μg/ml。 盐酸(分析纯),硝酸(分析纯),氯化铵(分析纯),二次水(蒸馏水经离子交换处理)。 仪器及工作条件:

GGX-2原子吸收光谱仪(北京地质仪器厂)

波长:Cu 324.7nm;灯电流:1.5mA;单色仪通带:0.2nm(狭缝宽0.1nm); 燃烧器高度:8mm

XWT-104平衡式记录仪(上海大华仪表厂) 量程:1mV;走纸速度:8mm/分

WM-2无油气体压缩机(天津医疗器械二厂) 空气压力:0.2-0.3MPa;流量:5.5升/分钟;

钢瓶装溶解乙炔 压力:0.05MPa;流量:1.2升/分钟 四、实验步骤

称取0.1-0.2克试样于250ml烧杯中,吹水润湿,加盐酸10ml加热溶解,加硝酸5ml,加热,加氯化铵0.2g,继续加热溶解至近干,取下冷却,加盐酸3ml,用水吹洗至体积约为15-20ml,煮沸,使可溶性盐类溶解,冷却加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ml稀释至50ml待测,在选定的条件下测定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吸光度,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μg/ml)(A-C曲线),从标准曲线上查的试样浓度,计算出分析结果。 五、思考题

1、标准曲线法有什么优点,在哪些情况下用标准曲线法? 2、标准曲线斜率的大小反应什么? 3、导致标准曲线弯曲的因素有哪些?

5

实验4 火焰原子吸收测定自来水中的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3、掌握应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钠含量。 二、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即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

若使用锐线光源,当发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蒸气中基态原子将选择性地吸收该元素的特征谱线。这时,入射光将被减弱,其减弱程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符合Lambert-beer定律 A?KN0L?KcL

当L以cm为单位、c以mol·L-1为单位表示时,K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1·cm-1。如果控制L的值,上式变为 A?K'c

上式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础。定量方法可用标准加入法或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法是原子吸收光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适用于待测溶液中共存的基体成分较为简单的情况。标准曲线有时会发生向浓度轴(向下)或向吸光度轴(向上)弯曲的现象,要获得好的标准曲线,必须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A-70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东西仪器公司)及计算机,钠空心阴极灯(HCL);JB-Ⅱ型无油气体压缩机(天津市医疗机械二厂),乙炔钢瓶,通风设备。 2、试剂

(1)氯化钠(分析纯),1% HCl.

(2)1000μg·ml-1钠标准工作溶液:称取于500-600℃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约2.5g(准确到0.0001g),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并计算溶液溶度。 四、实验步骤

1、仪器条件(以AA-7020型原子吸收风光光度计为例,若用其他型号一起,实验条件应根据具体仪器确定) 火焰:乙炔-空气

乙炔流量:1.5ml·min-1; 空气压力:0.3MPa; 空心阴极灯电流:3mA; 吸收线波长:589.0nm; 2、溶液配制

(1)配制钠标准溶液系列:取钠标准贮备液,配制5个50ml的标准溶液,用1%的H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自来水样品溶液配制:准确吸取自来水20.00ml置50ml的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3、开机及参数设置

(1)接通电源,仪器自检,稳定10min;

(2)打开计算机,出现图标后,再点击一次,运行软件; (3)打开参数设置,选定钠元素灯,输入波长589.0nm; (4)仪器连接,完成计算机自检;

(5)点击扫描,仪器进行波长自检,需要等几分钟;

(6)完成后,点击调整灯位置,需要几分钟,能量到达212%或最大,自动完成(如果灯位置偏离光通路较大,可以手动调节); (7)点击能量平衡,显示成功后,点击确定; (8)开启空压机,再打开乙炔气(1.5ml·min-1); (9)按点火;

(10)点击文件中新建文件;

(11)点击添加或删除,进行样品记录;

6

(12)确定后,退出界面; 4、标准溶液系列和样品溶液的测定

在界面上几点空白,将吸样管放入空白样瓶,进行空白样检测,连续检测三次;点击采样,将吸样管分别依次放入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检测,每种溶液连续检测三次,完成后点击数据管理,命名保存,然后打印。列表记录测量相应的吸光度值。 5、关机操作

(1)关闭燃气,继续输送空气,燃烧完管道中的燃气,同时,用空白样清洗雾化室; (2)关闭点火开关及空压机,关闭电源。 五、数据处理

1、以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用方格坐标纸,或用Excel、Origin等作图软件绘制工作曲线,并得到曲线方程。 2、由样品读数及曲线方程得出样品中Na+的浓度。 六、注意事项

1、乙炔为易燃、易爆气体,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在点燃乙炔火焰之前,应先开空气,然后再开乙炔气;结束或暂停实验时,应先关乙炔气,再关空气。必须切记以保障安全。

2、乙炔气钢瓶为左旋开启,开瓶时,出口处不准有人,要慢开启,不能过猛,否则冲击气流会使温度过高,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开瓶时,阀门不要充分打开,要求旋开不应超过1.5旋。 七、思考题

1、简述火焰原子化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什么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为光源?可否用氘灯或钨灯代替,为什么?

3、为什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在自然光(加火焰光)环境中直接测定,且单色器置于原子化器之后;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测试样品一般需要与环境光隔离,且其单色器置于样品室之前?

7

实验5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硒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学会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操作技术及维护。 3、了解食品中硒的测定意义。 4、学会湿法消化样品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是基于气态和基态原子的核外层电子吸收共振发射光能后,发射出荧光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液体样品首先被加热气化,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能(空心阴极灯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发射光谱即为原子荧光光谱。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原子的荧光强度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据此进行定量分析。

氢化物发生是种高效的样品引入技术,主要通过溶液中的待测元素(砷、铅、锑、汞等)与还原剂(一般为硼氢化钾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 基本化学反应如下:

KBH4 + 3H2O + HNO3 → HBO3 + KNO3 + 8H (1) 8H + Se4+ → SeH4 + 2H2 ↑ (2)

本实验六价硒在强酸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四价硒,四价硒能生成氢化物;将已粉碎的样品,置于微波消解罐中进行消解,将样品中的硒还原成四价硒,用硼氢化钾(KBH4)作为还原剂,将四价硒在盐酸介质中还原成硒化氢(SeH4),由载气带入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在硒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硒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特征波长的荧光,荧光的强度与硒的含量成正比,与已知的标准浓度比较测定未知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AFS - 2202A型原子荧光仪 ( 北京海光仪器公司 );VEKY - AF3硒空心阴极灯;MDS-2003F非脉冲式自动变频微波消解仪(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JYZ-B521九阳料理破碎机;氩气(99.999%)。 2、试剂

硒标准储备溶液: 1mg/mL(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硒标准工作溶液:用硒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至 100μg/mL、10μg/mL、1μg/mL 0.10μg/mL 硒标准溶液;

还原剂硼氢化钾溶液(还原剂 0.9 % KBH4):称取 2g KOH(GR)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 9 g KBH4(≥98 % , 进口分装),加去离子水稀释至 1000 ml,用时现配。

载流液:在 50 ml 去离子水中加入40mL,优级纯浓盐酸,加去离子水稀释至200 m。 消解液:硝酸—高氯酸的混合溶液 (3+2):3体积的硝酸与 2体积的高氯酸的混合溶液 。 10 %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g铁氰化钾溶于水,稀释到 100 mL。 实验用纯水一级水电导率为0.1us.cm—1;

其它:酸碱均为GR,其余试剂为分析纯;所用玻璃器皿均经硝酸(1+1)溶液浸泡24h以上,再用纯水洗净后烘干备用。 3、仪器工作条件

参数:负高压 300v;读数时间 10 s;原子化温度 200 ℃;延迟时间 1s;原子化器高度7mm;注入量 0.5ml; 灯电流 80mA;重复次数1;载气流量 400ml/min;测量方式 Std Curve屏蔽气流量1000ml/min;读数方式Peak Area113 。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不使试样污染。

①茶叶样品:试样分散取样,于60℃烘干,粉碎,储于塑料瓶内,备用。

②蔬菜及其他植物性食物:取可食部用水洗净后用纱布吸去水滴,打成匀浆后备用。 ③其它固体试样:粉碎,混匀,备用。 ④液体试样:混匀,备用。

2、试样消解:电热板加热消解:准确称取1.0g~2.0g(精确至0.0001g)试样(液体试样吸取1.00mL~10.00 mL),置于锥形瓶中,加硝酸—高氯酸的混合溶液 ( 3 + 2 )10 ml ,几粒玻璃珠摇匀,盖上表面皿冷消化过夜。次日在瓶口加盖塞有玻璃棉的小长颈漏斗 ,于低温加热板上加热分解 , 当溶液变为清亮并伴有白烟时,再继续加热至 2~3 ml时取下 ,切不可蒸干。取下冷却,再加5.0mL盐酸(6mol/L,为什么要加盐酸?),继续加热至溶液变为清亮无色并伴有白烟出现,将六价硒还原成四价硒。冷却,转移至50mL 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移取硒的标准工作溶液 ( 0.10μg /mL )0.00 、0.50、1.00、2.00、4.00 、 10.00 ml于 25 ml容量瓶, 加1.0 ml铁氰化钾溶液,用20 %

8

盐酸稀释至刻度 , 摇匀后即成0.00 、 2.00、 4.00、 8.00、 16.00、 40.00 μg/L 硒的标准系列。测量并且制作工作曲线。

4、样品测量:从50ml 未知液中硒含量的测定:从容量瓶的样品中移取10.0mL未知液于25mL容量瓶中,再铁氰化钾1.0mL,用20%盐酸稀释至刻度 ,摇匀,待测。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打开仪器,设定参数,测定所有待测液的荧光强度,记下数据。

2、以硒含量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液中硒含量。 六、注意事项

1、仪器电路故障:在灯能量显示处反射,有能量带变化,仪器电路正常。否则,仪器电路不正常。 2、反应系统故障:管道堵、漏,水封无水、未进或进不足样品和还原剂,氢化物未进入原子化器 。 3、实验结束,反复清洗:还原剂、水洗、空洗,最后关机。 七、思考题(实验结束独立完成,本实验考试辅导掌握内容)

1、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原理?仪器直接测量的是什么?能不能进行常量分析? 2、了解食品中硒等样品处理方法?加入铁氰化钾的作用是什么? 3、掌握原子荧光法具备测量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4、产生原子荧光光谱有几种类型?哪种为主?与原子发射光谱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9

实验6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砷等重金属的测定,了解实验的原理与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样品经预处理,其中各种形态的砷均转变成三价砷(As3+),加人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与其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砷,用氢气将气态氢化砷载入原子化器进行原子化,以砷高强度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砷原子受光辐射激发产生荧光,检测原子荧光强度,利用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溶液中砷含量成正比的关系计算样品中的砷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原子荧光光度计;砷高强度空心阴极灯;2 kW电热板;常用玻璃量器 。 2、试剂

(1)本标准所用水均指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6)5 %盐酸溶液(体积分数) 量取50 mL盐酸,加人950 mL水,摇匀。

(7)硫脲( 50 g / L )—抗坏血酸( 50 g / L )混合溶液:称取l0 g硫脲和l0 g抗坏血酸溶于200 mL水中用时现配 。 (8)20 g / L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溶液:称取l0g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溶于500mL0.5%氢氧化钾溶液中,摇匀。 (9)砷标准储备液( 1000 mg / L ):从标准物质中心购买。

(10)砷标准使用溶液(1.00mg / L ):用5%的盐酸采用逐级稀释的方法配置浓度为1.00mg / L的砷标准使用液。 (11)氩气:纯度99.99%以上。 四、实验步骤 1、水样的保存

采样后水样加盐酸酸化至1%进行保,可保持稳定半个月左右。 2、水样的预处理 (1) 清洁透明的水样

准确移取适量水样(视浓度而定,准确至0.1 mL )置于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盐酸溶液2.5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见5 .9 ) 5.0 mL,定容并摇匀,至少放置15 min,待测。如室温低于15℃放置30 min,待测。同时制备并测定样品空白。 (2)较浑浊或基体干扰较严重的水样

准确量取适量水样(准确至0.1 mL )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硝酸3.0~10.0mL

摇匀后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至近干并澄清,若消解液处理至10.0mL左右时仍有未分解物质或颜色变深,待稍冷,补加硝酸5.0~10.0 m L,再消解至10.0 mL左右观察,如此反复两三次,注意避免炭化变黑。如仍有未分解物质则加入高氯酸1.0~2.0 mL,加热至消解完全后,再继续蒸发至高氯酸的白烟散尽(不能蒸干)冷却,转人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盐酸溶液2.5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见5. 9 )5.0 mL,定容并摇匀,至少放置15 min,待测,如室温低于15℃ 放置30 min待测。同时制备并测定样品空白。 3、样品的测定

(1)、设置仪器工作参数(依仪器型号不同测量参数会有所变动以下可作为参考)。 激发光波长:193.7 nm 光电倍增管负高压:250~310 V 空心阴极灯灯电流:40 ~90 mA 原子化器高度:8~10 mm 原子化器温度:点火,200℃以上 载气流量:300~900 mL / min 屏蔽气流量:600 ~1200 mL / min 测量方式:标准曲线法 读数方式:峰高或峰面积 读数时间:10 ~16 s 延迟时间:0 ~2 s (2)、标准工作曲线的配制

10

分别准确移取1.0 mg / L的砷标准使用液(见5.13 )0.0、0.5、1.0、2.0、3.0、4.0置于50 mL容量瓶中,各加人2.5盐酸和5.0 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用水定容至50 mL,此标准系列的浓度分别为0、10、20、40、60、80μg/L,放置15 min后测定。 (3)、测定样品

按照仪器操作规程预热30 min,接通气源、调整好出口压力,使用5 %盐酸溶液作为载流,按仪器工作参数调整好仪器,测定砷标准工作曲线。测定的标准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应大于0.9990,否则应查明原因重新测定标准曲线或用比例法处理数据。 按前述测定程序,先测定样品空白,再按程序依次测定各样品浓度。 五、数据处理

仪器随机软件有自动计算的功能,工作曲线为线性拟合曲线,测定待测样品荧光强度值后减去样品空白荧光强度,代人拟合曲线的一次方程,即得出待测样品浓度。若人工计算,可采用式( 1 )

VCAs?C??????(1)

Vo CAs—待测样品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 ;

C—根据待测样品的荧光强度减去样品空白荧光强度后,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样品浓度; V—待测样品经处理、稀释定容后的最终体积; Vo—所取待测样品的体积。 六、思考题

1、简述原子荧光法的基本原理。 2、你知道砷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11

实验7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阿司匹林含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Aspirin,也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Aspirin肠溶片,研磨成粉末,用稀NaOH水溶液溶解提取,乙酰水杨酸水解成水杨酸钠进入水溶液,该提取液在295nm左右有一个吸收峰,测出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并用已知浓度的水杨酸的NaOH水溶液做出一条标准曲线,则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出相当于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根据两者的分子量,即可求得Aspirin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溶剂和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

乙酰水杨酸浓度(mg/mL) = [水杨酸浓度(mg/mL)] ×

180.16

138.12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G3玻璃砂芯漏斗1个;抽滤瓶250mL 1个;容量瓶250mL 1支;50mL 7支;胖肚吸量管20mL 1只;刻度吸量管5mL 2只。

2、试剂:0.5000mg.mL-1水杨酸贮备液:称取0.5000g水杨酸,先溶于少量0.10moL·L-1NaOH溶液中,然后用蒸馏水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0.10moL·L-1 NaOH 溶液。 Aspirin肠溶片处方:

RP: 阿司匹林 50g 淀粉 14g(20%) 酒石酸或枸橼酸 0.7g(1%) 滑石粉 2.0g(2.8%) 淀粉浆(15% ) 3.3g (4.7%)

制成100片 四、实验步骤

1、对照液的配制:将七个50mL容量瓶按0-6依次编号。分别移取水杨酸储备液0.00、1.00、2.00、3.00、4.00、5.00mL于相应编号容量瓶中,各加入1.0mL 0.10moL·L-1 NaOH溶液,先用蒸馏水稀释至30mL左右,80℃水浴加热10分钟,冷却至室温,稀释至刻度,摇匀。 2、试样溶液的配制:放一片Aspirin药片在清洁的50mL烧杯中,加2.0mL 0.10moL·L-1 NaOH先溶胀,再用玻棒搅拌溶解。在玻璃砂芯漏斗中先放入一张滤纸,用玻璃砂芯漏斗定量地转移烧杯中的内含物,用10mL的0.1moL·L-1 NaOH淋洗烧杯和玻璃砂芯漏斗2次共20mL,20mL蒸馏水淋洗漏斗4次(共80mL),并将滤液收集于同一个250mL容量瓶中,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从250mL容量瓶中取20.0mL Aspirin溶液至一个50mL容量瓶中,蒸馏水稀释至30mL左右,80℃水浴加热10分钟,冷却至室温,稀释至刻度,摇匀。

3、样品的测定: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对标样3进行扫描,波长范围是320—280nm,找出最大吸收波长,并在该波长下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最后测定未知液的吸光度。 五、数据处理

1、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水杨酸浓度C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

2、根据Aspirin溶液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求出相应的浓度(mg/mL),并换算成乙酰水杨酸的浓度。

3、稀释关系,求出1片Aspirin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与制造药厂所标明的含量(25mg)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六、注意事项

1、配制样品前要将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2、取标准溶液时,应先倒少量标准溶液于小烧杯中移取,不要直接将移液管伸入标准液试剂瓶中。移取标准溶液之前要润洗移液管。 3、药片需充分溶胀后,再碾碎。

4、水浴加热时容量瓶塞子要松松塞住,防止加热气体膨胀,塞子冲出。

12

5、测量前用待测液润洗比色皿,测量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行。

6、从实验步骤可知,试样是两次稀释后,用很稀的浓度进行吸光度测试的,因此提取和各步转移必须严格定量,制作标准曲线的标样浓度也必须很准确,不然就会使求得的试样浓度产生较大的误差,而乘上稀释体积后,所求的药片含量误差会更大。 七、思考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加热?

2、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少误差 ?

13

实验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原理与基本操作,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学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定量测定方法。 3、了解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 二、基本原理

氨基酸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物,是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20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域均无光吸收,在远紫外区(<220 nm)均有光吸收,在近紫外区(220 nm—300 nm)只有三种氨基酸有光吸收能力,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色氨酸(Try),因为它们的结构均含有含有苯环共轭双键系统。苯丙氨酸最大吸收波长在259 nm、酪氨酸在278 nm、色氨酸在279 nm,蛋白质一般都含有这三种氨基酸残基,所以其最大光吸收在大约280 nm波长处,因此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很方便的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3600或UV-2401); 0.5 mL、1.0 mL、2.0 mL移液管若干; 10 mL带塞比色管若干;

2、试剂:标准溶液(a)100mg/L的酪氨酸溶液;  标准溶液(b)100mg/L的色氨酸溶液;

标准溶液(c)1000mg/L的苯丙氨酸溶液(所有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 制);酪氨酸待测样。 四、实验步骤

1、分别移取标准溶液(a)100mg/L2.0 mL、标准溶液(b)100mg/L1.0 mL和标准溶液(c)1000mg/L1.0mL标准溶液于3支10 mL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摇匀,待用;

2、打开UVProbe软件界面,点左下角“连接”,系统开始自检,等系统自检结束。预热15-30分钟。待仪器稳定后方可使用; 3、在光谱测量模式下,设置仪器参数:波长范围200—350nm,扫描速度:中速,测样间隔:0.2nm,狭缝宽度:1.0nm,以去离子水为参比溶液,分别绘制步骤1中各溶液在200—35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并记录各标准溶液的λ

max;

4、在步骤3同样条件下,测定未知样品溶液在在200—35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确定未知样品溶液为a,b,c何种溶液;

5、配制确定溶液的一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分别移0.25、0.5、1.0、1.5、2.0 mL标准溶液于5个10 mL比色管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摇匀,待用;

6、在定量测定模式下,以去离子水为参比溶液,测定步骤5中的各标准溶液在λ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仪器参数:波长范围200—350nm,扫描速度:中速,测样间隔:0.2nm,狭缝宽度:1.0nm 2、三种氨基酸的紫外吸收光谱

max处的吸光度;

图1 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

可以看出色氨酸在279nm附近左右有最大吸收波长,另外在218nm附近也有吸收。

14

图2 酪氨酸紫外吸收光谱

可以看出酪氨酸在276nm附近左右有最大吸收波长另外在224nm附近也有吸收。

图3 苯丙氨酸紫外吸收光谱

可以看出色氨酸在258nm附近左右有最大吸收波长另外在215nm附近也有吸收。 3、测定未知样品溶液在λ

max处的吸光度,定性未知样品溶液为

a,b,c何种溶液。

4、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定量分析未知溶液浓度。 六、思考题

1、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本实验是采用紫外吸收光谱中波长最大的吸收峰下进行测定的,是否可以 在另外两个吸收峰下进行定量测定,为什么? 3、被测物浓度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应如何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4、您对实验有何建议或意见?

15

第二部分 电 化 学 分 析 法

实验9 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 2、熟悉循环伏安法测定的实验技术。 3、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CV)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时间/s 扫描电压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以电流对电位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下:

从循环伏安图中可得到几个重要的参数:阳极峰电流(ipa)、阳极峰(Epa)、阴极峰电流( ipc)、阴极峰电位(Epc)

对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式量电位Eθ’与Epc和Epa的关系为:

而两峰之间的电位差值为:

对铁氰化钾电对,其反应为单电子过程,ΔEp是多少?从实验求出来与理论值比较。对可逆体系的正向峰电流,由Randles–Savcik方程可表示为:

ip = 2.69×105n3/2AD1/2υ1/2c (3)

其中:ip为峰电流(A),n为电子转移数, A为电极面积(cm2), D为扩散系数(cm2/s),υ为扫描速度(V / s), c为浓度(mol/L)。 根据上式,ip 与υ1/2和c都是直线关系,对研究电极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可逆电极反应过程中,

对一个简单的电极反应过程,式(2)和式(4)是判别电极反应是否可逆体系的重要依据。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 LK2005A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市兰力科公司);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极(铂丝、铂片、铂柱电极均可);

试剂:1.0×10-3mol/L 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含0.2mol/L KNO3)。 四、实验步骤

1、选择仪器实验方法:电位扫描技术——循环伏安法。

(V) 图1.循环伏安法的典型激发信号

图2. 循环伏安法的典型图谱

E?'?Epa?Epc2 (1)

(2)

(4)

16

2、参数设置:初始电位:0.60V;开关电位1:0.60V;开关电位2:-0.20V;等待时间:3-5s;扫描速度:根据实验需要设定;循环次数:2-3次;灵敏度选择:10μA;滤波参数:50Hz;放大倍数:1. 3、操作步骤:

ⅰ.以1.0×10-3mol/L K3[Fe(CN)6]溶液为实验溶液。分别设扫描速度为0.02,0.05,0.10,0.20,0.30,0.40,0.50和0.60V/s,记录扫描伏安图,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表1 线性扫描伏安法实验结果

扫描速度(V/s) 峰电流(ip) 峰电位(Ep) 0.02 0.05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ⅱ.配置系列浓度的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含0.2mol/L KNO3):

1.0×10-3,2.0 ×10-3,4.0 ×10-3,6.0 ×10-3,8.0 ×10-3,1.0 ×10-2mol/L固定扫描速度为0.10V/s,记录各个溶液的扫描伏安图。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表2 不同浓度溶液的峰电流

浓度(mol/L) 1.0x10-3 2.0 x10-3 4.0 x10-3 6.0 x10-3 8.0 x10-3 1.0 x10-2 峰电流(ip) ⅲ 以1.0×10-3mol/L 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为实验溶液,改变扫描速度,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表3 不同扫速下的峰电流之比和峰电位之差

扫描速度(V/s) 峰电流之比(︱iPc/iPa︱) 峰电位之差(ΔEp) 五、数据处理:

1、将表1中的峰电流对扫描速度v的1/2次方作图(ip-v1/2)得到一条直线,说明什么问题? 2、将表1中的峰电位对扫描速度作图(Ep-v),并根据曲线解释电极过程。 3、将表2中的峰电流对浓度作图(ip-C),将得到一条直线。试解释之。

4、表3中的峰电流之比值几乎不随扫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接近于1,为什么? 5、以表3中的峰电位之差值对扫描速度作图(ΔEp-v),从图上能说明什么问题? 六、思考题

1、解释溶液的循环伏安图的形状.

2、如何利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0.02 0.05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17

实验10 单扫描极谱法同时测定铅和镉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扫描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测定水样中铅和镉的含量。 二、方法原理

单扫描极谱法是在一个汞滴长成的后期,当汞滴的面积基本保持恒定时,把滴汞电极的电位从一个数值线性改变到另一个数值,同时观察电流随电位的变化,电流随电位变化的i—E曲线直接从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对于可逆电极反应过程,可用峰电流方程式来表示:

ip=Kn3/2qm2/3t2/3D1/2v1/2c

式中v为扫描速率,即电压变化率(V·s-1);t为出现电流峰的时间(s);ip为峰电流(μA);K为常数。其他与尤考维奇方程式相同。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峰电流ip与被测物质的浓度c呈正比,即

ip=kc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LK2005型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兰力科化学电子有限公司)。

试剂:1.00×10-3 mol·L-1Cd2+标准溶液,1.00×10-3 mol·L-1Pb2+标准溶液,4mol·L-1盐酸,5 g·L-1明胶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准确吸取用滤纸过滤的含Cd2+、Pb2+水样2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 4mol·L-1HCl溶液,1.00mL5g·L-1明胶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备用。

2、吸取上述溶液10.00mL于10mL电解池中,选择线性扫描伏安法,并选中极谱模式,起始电位-0.1V,终止电位-0.9V,扫速0.05V/s,测量镉和铅的还原峰,读取其峰高值。

3、在上述测量溶液中,分别加入1.00×10-3 mol·L-1的镉和铅的标准溶液各0.30mL,搅匀后同操作2,测量镉、铅的峰值,以标准加入法计算水样中镉、铅的量。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根据标准加入法公式:

c?csVsh

??HVx?Vs?hVs 计算水样中镉和铅的浓度。式中c为被测物质在试液中的浓度,Vx为试液的体积;cs为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Vs为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h和H分别为加入标准溶液前后的峰高。 六、思考题

1、比较单扫描极谱法与经典极谱法的异同点。 2、单扫描极谱法在测定中为什么不需除氧?

18

实验11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氟离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接电位法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酸度计。 3、了解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性能及其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氟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以氟化镧(LaF3)单晶片为敏感膜的传感器。由于单晶结构对能进入晶格交换的离子有严格地限制,故有良好的选择性。将氟化镧单晶(掺入微量氟化铕(ⅱ)以增加导电性)封在塑料管的一端,管内装有0.1mol·L-1NaF和0.1mol·L-1NaCl溶液,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样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的测量电池为

Ag,AgCl [10-3mol/L NaF,10-3mol/L NaCl] LaF3 F-(试液) KCl(饱和), Hg2Cl2 Hg 电池的电动势(E)随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即

E(电池) = E(SEC) - E(F)

= E(SCE)- k + RT/F lnα(F,外)

= K + RT/F lnα(F,外) = K + 0.059 lgα(F,外)

式中,0.059为常温下电极的理论响应斜率, K与内外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中F-活度有关,当实验条件一定时为常数。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量F- 时,最适宜PH值范围为5.5~6.5。PH值过低,易形成HF,影响F-的活度;PH值过高,易引起单晶膜中La3+的水解,形成La(OH)3,影响电极的响应,故通常用PH值约为6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来控制溶液的PH值。某些高价阳离子(如Al3+、Fe3+)及氢离子能与氟离子络合而干扰测定,而柠檬酸盐可以消除Al3+、Fe3+的干扰。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氟离子浓度的1/10时也有干扰,而柠檬酸盐可作为总离子强度调节剂,消除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差异,使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一致。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测定简便、快速、灵敏、选择性好、可测定浑浊、有色水样等优点。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以F-计);测定上限可达1900mg/L(以F-计)。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PHS-3C pH计,85-2型恒温电磁搅拌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饱和甘汞电极,1mL,5mL,10mL吸量管,25mL移液管,100mL,50mL烧杯各一个,50mL容量瓶7个,胶头滴管,洗耳球,滤纸,镊子。

2、试剂:氟离子标准溶液:0.100mol/L;1.0×10-3mol/L,柠檬酸钠缓冲溶液:0.5mol/L(用1:1盐酸中和至PH值约为6),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预热及电极安装

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甘汞电极分别与pH/mV计相接,开启开关预热仪器。 2、清洗电极

取去离子水50~60mL置于100mL烧杯中,放入搅拌磁子,插入氟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开启搅拌器,2min后,若读数大于-300V,则更换去离子水,继续清洗,直至读数小于-300V。 3、工作曲线法

(1)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定

分别准确移取氟离子(0.100mol/L)标准溶液0.20,0.40,1.00,2.00,4.00,10.00mL于6个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5.00mL柠檬酸盐缓冲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浓度为0.4×10-3,0.8×10-3,2×10-3,4×10-3,8×10-3,20×10-3的系列标准溶液。

用待测的标准溶液润洗塑料烧杯和搅拌磁子2遍。用干净的滤纸轻轻吸附粘在电极上的水珠。将剩余的氟水样全部倒进塑料烧杯中,放入搅拌磁子,插入洗净的电极进行测定。待读数不变稳定后,读取电位值。按顺序从低至高浓度依次测量,每测量一份试样,无需清洗电极,只需用滤纸轻轻沾去电极上的水珠。测量结果列表记录。 4、水样的测定

取氟水样2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柠檬酸盐缓冲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用少许氟水样润洗塑料烧杯和搅拌磁子2遍。用干净的滤纸轻轻吸附粘在电极上的水珠。将剩余的氟水样全部倒进塑料烧杯中,放入搅拌磁子,插入洗净的电极进

19

行测定。待读数稳定后,读取电位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记录如下: CF- (mol/L) Ei(mV) 用系列标准溶液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E—lgCF-曲线。 六、思考题

1、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为什么要清洗氟电极,使其响应电位值负于-370mV? 3、柠檬酸盐在测定溶液中起到哪些作用?

20

实验12 计时电流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计时电流法的特点和基本实验技术。 2、掌握极限扩散电流的基本理论。 3、了解采样电流伏安法的原理。 二、基本原理

计时电流法是极谱法和伏安法的基础。它是记录当电极电位从初始电位阶跃到某一指定电位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计时电流法又分为单电位阶跃,双电位阶跃及多电位阶跃等。计时电流法是研究极限扩散电流的工具,同时它又是常用的电化学暂态分析方法之一。当电流电位从初始电位阶跃至极限电极电位时,不管电极反应是否可逆,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式均可以表示为Cottrell公式:

id(t)=nFADo1/2Co*/(лt)1/2 (1)

(1)式中id(t)为极限扩散电流,n为电极反应的电子交换数,F为法拉第常数,A为电极的有效面积,Do为电极反应物(氧化态)的扩散系数,Co*为电极反应物的本体浓度,t为反应时间。当电极的有效面积不变时,(1)式可以简化为:

id(t)=kt-1/2 (2)

即极限扩散电流随t-1/2衰减。对(1)式进行积分,得到

Q(t)=∫t0 id(t)dt=2nFADo1/2Co*t1/2/л1/2=k’t1/2 (3)

即Q(t) 与t1/2成正比。如果记录Q(t)—t曲线,称为计时电量法。另外,由(1)式可知:

id(t)∝Co* (4)

即极限扩散电流与溶液的本体浓度成正比这也是极谱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LK98BⅡ型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市兰力科公司); 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极(铂丝、铂片、铂柱电极均可);

2、试剂:1.0×10-3mol/L K3[Fe(CN)6]-K4[Fe(CN)6] (铁氰化钾)溶液(含0.2mol/L KNO3)。 四、实验步骤

1、选择仪器实验方法:电位阶跃技术——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

2、参数设置:起始电位:0.60V;阶跃电位:根据需要设定;等待时间:0s;采样间隔:0.002s;采样点数:500;灵敏度:1mA;滤波参数:10Hz;放大倍数:1。

3、依次将阶跃电位设置为0.50,0.40,0.30,0.25,0.20,0.15,0.10,0,-0.10V,分别记录计时电位曲线。(必要时可将每次试验曲线编号存盘)。从数据列表中,找出数据,填写下表(表1)。 五、数据处理

1、利用图像叠加功能,将九条计时电流曲线叠加,观察电流随阶跃电位的变化规律。 2、根据表1中数据,绘制出在不同阶跃电位下i-t-1/2曲线(九条),斜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3、根据表1中数据,绘制出在不同的采样时间时的i-E曲线(七条),即采样电流伏安图。每个图得到的极限扩散电流是否相同?为什么?

表1 电位阶跃试验数据

时间(s) 阶跃电位(V) 0.05 0.5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21

0.40 0.30 0.25 0.20 0.15 0.10 0.00 -0.10

22

实验13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学习掌握库仑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痕量砷的实验方法。 二、方法原理

库仑滴定是通过电解产生的物质作为―滴定剂‖来滴定被测物质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分析时,以100%的电流效率产生一种物质(滴定剂),能与被分析物质进行定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的终点可借助指示剂、电位法、电流法等进行确定。这种滴定方法所需的滴定剂不是由滴定管加入的,而是藉助于电解方法产生出来的,滴定剂的量与电解所消耗的电量(库仑数)成比,所以称为―库仑滴定‖。

本实验是采用恒电流电解碘化钾的缓冲溶液(用碳酸氢钠控制溶液的pH值)产生的碘来测定砷的含量。在铂电极上碘离子被氧化为碘,然后与试剂中的砷(Ⅲ)反应,当砷(Ⅲ)全部被氧化为砷(V)后,过量的微量碘将淀粉溶液变为微红紫色,即达到终点。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iτ),按法拉第定律计算溶液中砷(Ⅲ)的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LK20006A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兰力科);铂片电极(作工作电极);螺旋铂丝电极;两室电解池;盐桥。

2、试剂:亚砷酸溶液:约10mol/L(用硫酸微酸化以使之稳定);碘化钾缓冲溶液:溶解60g碘化钾,10g碳酸氢钠,然后稀释至1L,加入亚砷酸溶液2~3mL,以防止被空气氧化;新配制淀粉试液:0.5%;硝酸(体积比1:1),1mol/L硫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将铂电极浸入1:1硝酸溶液中,数分钟后,取出用蒸馏水吹洗,滤纸沾掉水珠。

2、量取碘化钾缓冲溶液50mL及淀粉溶液约3mL,置于电解池中,放入搅拌磁子,将电解池放在仪器内置磁力搅拌器上。在阴极室中注入硫酸钠溶液,至管的2/3部位,插入螺旋铂丝电极。将铂片电极装在阳极室内(注意铂片要完全浸入试液中)。铂片电极接―阳极‖,螺旋铂丝电极接―阴极‖。启动搅拌器,设置电解电流为1.0mA。仔细观察电解溶液,当微红紫色出现时,停止电解。慢慢滴加亚砷酸溶液,直至微红紫色褪去再多加1~2滴,再次继续电解至微红紫色出现,停止电解。为能熟练掌握终点的颜色判断,可如此反复练习几次。

3、准确移取亚砷酸10.0mL,置于上述电解池中,开始实验,电解至溶液出现与定量加亚砷酸前一样微红紫色时,立即停止电解,记下电解时间(s)。再加入10.0mL亚砷酸溶液,同样步骤测定。重复实验3~4次。

4、测量完毕,关闭LK2006A电化学工作站电源,洗净电极并将电极浸在去离子水中。 五、数据处理

1、根据几次测量结果,求出平均电解时间与标准偏差。

2、根据平均电解时间,用法拉第定律计算出未知溶液中亚砷酸的含量(以mol/L计)。 六、思考题

1、写出滴定过程的电极反应和化学应式。 2、碳酸氢钠在电解溶液中起什么作用?

-4

23

实验14 氯离子的自动电位滴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位滴定的原理及终点判断方法,熟悉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氯,通常采用AgNO3溶液为滴定剂,以银电极为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滴定反应为:Ag+ + Cl- = AgCl 在滴定过程中,Cl-的浓度发生变化,引起电极电位相应的变化,而在化学计量点时电位的变化发生突跃,指示终点的到达。通过测量一系列电位值E和滴定体积V的数值,绘制出E-V,ΔE/ΔV-V,或Δ2E/ΔV2-V曲线,从而求得终点电位,然后设定终点电位,开始进行自动电位滴定。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ZD-2型数显式自动电位滴定分析仪,指示电极:Ag电极,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2、试剂:AgNO3标准溶液:0.0500 mol/L

NaCl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9225克NaCl固体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浓度为0.0500 mol/L;柠檬酸钠溶液:20% 四、实验步骤

1、绘制电位滴定曲线,求出终点电位

按要求连结好仪器线路,在电极架上装好电极,银电极接“正极”,甘汞电极接“负极”。用移液管吸取0.0500 mol/L NaCl 溶液10 mL于150 mL烧杯中,加90 mL水,调节电位零点,把电极插入溶液中,记录初始电位,把“工作开关”拨向“手动”,用手工操作滴定速度,滴定管中装入0.0500 mol/L AgNO3。开始滴定时,每次可加滴定液1 mL。当达到化学计量点前后的0.5 mL时,每次加入0.1 mL;过了化学计量点后,每次可加入1.00 mL,直至加到15 mL。根据测得的E和V数据,绘制E-V,ΔE/ΔV-V,或Δ2E/ΔV2-V曲线,用二次微商求出终点电位。

2、用移液管移取试液10 mL于150 mL烧杯中,加入20%柠檬酸钠溶液10 mL及水80 mL,滴定管内装入0.0500 mol/L AgNO3标液,把“预控开关”和终点电位调节到预定的数值,工作开关拨向“控制”,进行自动电位地点,求出试液中每升含氯的克数。 五、思考题

1、写出测量电池的表示式

2、如以Cl-来滴定Ag+,滴定曲线的形状将发生什么变化?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呢?

24

第三部分 色 谱 分 析 法

实验15 色谱柱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固定液的配置及涂渍法。 2、掌握装柱及老化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一根好的色谱柱不仅与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及载体有重要关系,而且与能否在载体表面上分布成一层均匀液膜以及与固定液填充情况有紧密联系。固定液涂渍一般采用静态法。涂渍完毕后进行柱的装填。装填要求均匀紧密,不得敲打过猛,以免载体粉碎,使柱效变坏。刚填装的柱子不能马上使用,需要老化处理,其目的是彻底除去残余和挥发性物质,促使固定液均匀、牢固地分布在载体表面上。 三、仪器与试剂

102G型气相色谱仪;1米不锈钢柱(内径3 mm)台秤,分析天平,真空泵;101白色载体(60/80目);邻苯二甲酸二壬脂(DNP);丙酮(AR)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柱的清洗

清洗的方法是:用5~10%的热碱(NaOH或KOH)溶液抽洗不锈钢柱4-5次。以除去内壁油腻或污物,用水冲洗干净后,烘干备用。 2、固定液的涂渍

(1) 有载体堆比重和柱内体积V计算所需的在体重,如柱长2米,柱内径4毫米,其柱体积为:

V=3.14(0.4/2)2*200=25.12 cm3

在已称量的50 mL量筒中加入101白色载体(已过60/80目筛)至20 mL处。轻轻敲打(如不到20 mL继续补加101载体),使载体装实到20mL处,称重。从二次重量差计算堆出比(即每mL载体的重量)

堆比重(g/mL)=载体重量/载体体积 应装载体=堆比重× V,实际用量应过20%

在50mL量筒中,于台秤上称取实验用柱应装的101白色载体,备用。 (2) 固定液涂渍

固定液配比: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载体=10:100

在分析天平上称取DNP于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略大于载体体积的溶剂(丙酮)将溶剂分3-5次把DNP转移至培养皿,溶解完全后,把已称好的载体倒入,并迅速摇匀,使溶剂正好淹没载体,于室温下,置通风橱内,用手折打培养皿,帮助载体翻转,使丙酮均匀挥发。当丙酮挥发近干时,在红外灯下(小于80度)烘干,然后装柱。 3、装柱

现在台秤上称空柱的重量,然后将色谱柱的一端塞入少许清洁的玻璃面,用铜网包柱,并于真空泵相连,另一端接装填漏斗,启动真空泵,将已涂好固定液的载体缓慢装入漏斗中,边装边用小木棒轻轻敲打不锈钢柱,使固定相装填均匀,不要留有死角,直至装满,在柱的另一端也塞上少许玻璃棉,称取其重量,计算固定相填充量。 4、老化

将装好的柱子进口端接气化室出口。出口端暂不接检测器。

色谱柱应当在一定温度下老化,老化期间应通小的载体流量(10-15 mL/min)。需老化数小时甚至十小时,直至记录仪基线平直为止,此时色谱柱可供分析使用。 五、注意事项

1、涂渍过程切勿图快用烘箱或在高温下烘烤。

2、蒸发溶剂时,不能用玻璃棒,填充过程中不得敲打过猛,以免载体弄碎。 3、低沸点,易挥发的固定液不能用泵抽装填法。

六、思考题

1、制备柱填料时一般应遵守哪些原则?常用何种方法制备天柱料? 2、柱子老化的目的是什么?

25

实验16 气相色谱仪定性、定量和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及计算色谱柱效能的方法。 2、掌握用已知物对照定性的方法。 3、掌握重量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 4、掌握用‖归一法‖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混合试样→分离→单组分→检测各组分; 色谱柱效能是色谱柱的一项重要指标:

H有效?Ln有效?tn ?5.54(R)2?16(R)2w1/2wt'保留值定性的依据:一定色谱条件下每一种物质都有一个确定的保留值和它相对应。 相对保留值计算:ris?归一化法定量:

ttRi?tMRs?tM

归一化法测定时,就是在测知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后,将样品中所有组分的峰面积测出,按此式计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GC 7890型气相色谱仪

试剂:201红色载体(60-80目),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丙酮,正己烷(AR)环己烷(AR),甲苯(AR),5 μL微量注射器。 四、实验条件

柱长:2米(不锈钢柱),柱内径:3毫米; 固定液:担体=15:100; 柱温:110℃;

载气流速----mL/min(氮气)记录仪量程5 mV,桥电流100 mA;纸速300 mm/h,进样量2μL(苯,甲苯,正己烷,环己烷混合试样)。 五、操作步骤 1、色谱柱的制备

(1) 固定液的涂渍;(2) 装柱;(3) 老化。 2、色谱仪的操作:

1) 打开气源(按相应的所需气体)。

2) 打开计算机,进入中文Windows XP 或Windows Vista 画面。

3) 打开7890A GC 电源开关。(7890A 的IP 地址已通过其键盘提前输入进7890A)。

4) 双击桌面的―仪器1 联机‖/或―仪器2 联机‖图标;(或点击屏幕左下角―开始‖,选择―程序‖,选择―Agilent Chemstation‖,选择―仪器1 联

机‖ /或―仪器2 联机‖,则化学工作站自动与7890A 通讯, 进入的工作站界面(通讯成功后,7890A 的遥控灯亮)。

5) 从―视图‖菜单中选择― 方法和运行控制‖画面,点击― 化学工作站状态‖ ,使其命令前有―√‖标志,点击―全部菜单‖,使之显示为―短

菜单‖;点击―仪器菜单‖,选择―显示/隐藏仪器视图‖,选择―样品视图‖,选择―仪器实际值‖来调用所需的界面。

六、样品分析

1、用已知样对照定性

待基线稳定后,用5μL微量注射器,注入2 μL混合试样,重复2-3次,分别测出每个组份的保留时间(tg)分别注入0.5 μL苯,环己烷,正己烷,甲苯纯样品,测其保留时间,每个样品重复2-3次,计算平均值,定出试样各组分的峰 2、用混合试样的参数峰计算各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数

3、配制苯,环己烷,正己烷,甲苯混合标准溶液,取2μL注入气化室,测量校正因子,计算以苯为标准的各物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

26

以苯为标准的各物质相对校正因子。

4、用―归一法‖定量,求出各组分的含量。 七、思考题

1、考虑苯,甲苯,正己烷,环己烷混合物各组分的出峰顺序。说明原因。 2、比较―归一法‖,‖内标法‖,和―外标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27

实验17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常用进样技术和氢火焰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 2、掌握外标法分析环境水中的苯系物的方法。 3、了解色谱工作站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多组分的试样是通过色谱柱得到分离,主要是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气相)之间发生吸附、脱附和溶解、挥发的分配过程。气相色谱法应用于气体试样的分析,也可以分析易挥发或可转化为易挥发物质的液体和固体。但其不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检测。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生成的火焰为能源,当有机化合物进入以氢气和氧气燃烧的火焰,在高温下产生化学电离,电离产生的离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离子流,经过高阻(106~1011Ω)放大,成为与进入火焰的有机化合物量成正比的电信号,因此可以根据信号的大小对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

图1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示意图

三、仪器与条件 1、仪器

7890Ⅱ型气相色谱仪;FID,分流/不分流进样器; PEG-20M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50×?0.2 mm; SGH-500高纯氢气发生器,空气压缩机。 2、色谱条件

Tc=110℃,Ti=200℃,Td=200℃;

载气(N2,99.99%)总流速:15 mL/min,分流比:40:1; 尾吹气:10 mL/min; 氢气流速:27.5 mL/min; 空气流速:150 mL/min; 四、样品处理 1、标准溶液配制

在50 mL容量瓶中先加入少量的CS2 ,然后分别加入25 μL分析纯以上级别的标准物质,用CS2 稀释至刻度,用少量水封,摇匀后备用。此溶液中的各组分的浓度见下表:

组分 浓度(mg/L) 苯 437 甲苯 乙苯 430 429 对-二甲苯 426 间-二甲苯 428 邻-二甲苯 436 2、水样处理 用移液管量取25 mL水样与60 mL梨形分液漏斗中,加入5 mLCS2,萃取5 min,静置,分层后将CS2溶液转入具塞试管内,待测定。 五、操作步骤

1、根据7890Ⅱ型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和SGH-500高纯氢气发生器的使用说明书,开启色谱仪,氢气发生器,和空气压缩机。 2、开启计算机,进入―T2000色谱工作站‖,并打开―通道2‖。 3、添加―标准样品项‖

打开―样品项设置窗口‖,―新建‖样品项,并按以下设定参数:

28

样品名称:水样分析;样品类型:标样;样品量:50 mL;进样体积:0.5 μL;分析时间:10 min(视样品中组分数目情况自定);浓度单位:mg/L

新建使用方法。方法名:外标实验;选择―自动峰宽‖、―自动噪声‖;最小面积:100;最小峰高:100;输入组分名,完成方法设置。 按标准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值输入标样含量,完成标样样品的设置,并将标样样品项加入分析项目表。 4、标样分析

选中分析项目表中的―水样分析‖(标样),用1μL微量进样器注入0.5μL标样,并同时按下采集按钮。样品采集结束后进入―校正‖程序,对标准图谱进行校正,设置时间带宽等,完成校正。

5、添加―试样分析项‖

打开打开―样品项设置窗口‖,―新建‖样品项,并按以下设定参数:

样品名称:水样分析+学号(后三位);样品类型:标样;样品量:25 mL;稀释体积:5 mL;进样体积:0.5 μL;分析时间:10 min(视样品中组分数目情况自定);浓度单位:mg/L;使用方法:外标法实验。完成设置。将添加的样品项选中,并―加入‖分析项目列表,关闭样品项设置窗口。

6、样品分析。

选中分析项目表中的―水样分析+学号(后三位)‖(试样),用1μL微量进样器注入0.5μL萃取后的水样,并同时按下采集按钮。样品采集结束后,调出已采集的图谱,编辑报告风格,输入实验者姓名,打印报告。 五、思考题

1、采用分流方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时,影响定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是什么? 2、为什么用CS2配制(或富集)的标准溶液和试样必须水封保存? 3、简述毛细管柱色谱法与填充柱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9

实验18 程序升温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混合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程序升温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程序升温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3、了解毛细管色谱法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程序升温是气相色谱分析中一项常用而且十分重要的技术。对于一个预分析的组分来说,都对应着一个最佳的柱温,但是当分析样品比较复杂、沸程很宽的时候,若使用同一柱温进行分离,其分离效果很差,因为低沸点的组分由于柱温太高,很早流出色谱柱,色谱峰重叠在一起不易分开;高沸点的组分则因为柱温太低,很晚流出色谱柱甚至不流出色谱柱,其结果是各组分的色谱峰分布疏密不均,有时还出现怪峰,给分析工作带来困难。

程序升温是指在一个分析周期里,色谱柱的温度按照适宜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呈线性或非线性升温的色谱操作模式。在程序升温中,首先采用足够低的初始温度,使低沸点组分能得到良好的分离,然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高沸点的组分也能较快的流出,并和低沸点组分一样得到良好的分离和峰形。因此,对于沸程较宽组分较多的混合物样品,必须采用程序升温来代替等温操作,程序升温的方式可分为线性升温和非线性升温,根据分析任务的具体情况通过实验选择适宜的升温方式,就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分离效果。

毛细管柱的柱效要比填充柱高很多,这是由于单位柱长液相体积小,气相体积大(开管柱),在一定温度下容量比降低,虽然毛细管柱的理论板数与填充相相当,但由于毛细管是空的,可以使用很长的柱子,所以总的柱效很高,因此在分离难分离物质对如α=1.03时,必须采用毛细管柱色谱。由于它的分离效率果高,因而对所涂渍的固定液性质要求不像填充柱那样苛刻,避免了精选固定液的麻烦,只需几根极性不同的毛细管柱即可解决大多数较复杂样品的分析。

苯系物中成分较多,极性和沸点变化范围较大,采用定温色谱方法不能一次进行很好的分离,本实验采用程序升温毛细管色谱法来测定苯系物中各种组分,分离效果良好。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GC7890Ⅱ型气相色谱仪(上海天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OV-1701毛细管色谱柱(25mm*30m*32mm),T2000色谱工作站;0.5?L微量注射器。 2、试剂

试剂:氢气(高纯);压缩空气;氮气(高纯);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乙基苯;正己烷;环己烷。 3、色谱条件

柱温:采用二阶程序升温,从60 ℃以10 ℃/min升温速度升至90℃,以 2 ℃/min升温速度升至110℃保持1 min。

汽化室温度:180℃;检测器温度:180℃;进样量:0. 2 μL;空气压力:0.02 Mpa;氮气压力:0.02 Mpa;氢气压力:0.13 Mpa。 四、实验内容

1、通载气,确保载气流经色谱柱,调节节流速约为30 mL?min-1;

2、打开色谱的电源开关,分别按实验条件设置柱温、汽化室温度、检测器温度; 3、待汽化室、检测室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打开空气、氢气,点火; 4、待各条件都达到设定值后,进样(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5、依次按下色谱仪的―起始‖键、记录仪以及工作站的―起始‖键,仪器 开始进行分析;

6、测量完成后,切断氢气、空气,设置柱温到室温,待柱温降至室温后,关闭色谱电源,切断氮气,结束实验。 五、数据处理

记录程序升温条件下苯系物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分离度及面积百分含量。 六、注意事项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在点火时,可先通人稍大于工作流量的氢气,以利于点火,氢火焰点燃后再调至规定的流速。 七、思考题

1、比较等温和程序升温两种分析条件对分离度及分析时间的影响。 2、为什么可用程序升温的方法来分离多组分、宽沸点的样品? 3、升温程序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终止温度由什么因素决定?

30

31

实验19 高效液相色潜的基本操作及进样练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结构组成和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注意事项。

3、掌握液相色谱仪的进样操作要领,了解流动相和样品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它是在经典液相色谱实验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的检测器,而发展起来的快速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能高,检出限低,操作自动化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其基本原理:利用欲分配的诸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有差异(即由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此两相中分配反复进行,从几千次到百万次,即使组分的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随着液体流动相却可以有明显的差异,最后使这些组分都得到分离,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现在多做成一个个单元组件,然后根据分析要求将各所需单元组件组合起来,最基本的组件是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工作站(数据系统)。 1、高压泵

高压泵的作用是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输送到色谱系统。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重现性、粘度和准确性,因此其流量变化通常要求小于0.5%。流动相流过色谱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高压泵通常要求能耐40-60Mpa。 2、进样器

现在的液相色谱仪几乎都采用耐高压,重复性好和操作方便的阀进样器。六通阀进样器是最常用的,迸样体积由定量管确定,通常使用的是10、20、50?L体积的定量管。进样器的结构如上图所示操作时先将阀柄置于采样位置(Load),这时进样口只与定量管接通,处于常压状态,用微量注射器(体积应人十定星管体积)注入样品溶液,样品停留在定量管中。将进样器阀柄转动至进样位置(Inject)时,流动相与定量管接通,样品被流动相带到色谱柱中。 3、色谱柱

色谱柱是实现分离的核心部件,要求柱效高、柱容量大和性能稳定。最常用的分析型色谱柱是内径4.6mm,长100-300 mm的内部抛光的不锈钢管柱,内部填充5-10 μm粒径的球形颗粒填料。不同的物质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不同,依次流出色谱柱进人检测器。 4、检测器

检测器是用来连续检测经色谱市柱分离后的流出物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的装置。已利用被测物的某一物理或化学性质与流动相有差异的原理,当被测物从色谱柱流出时,会导致流动相背景值发生变化,从而在色谱图上以色谱峰的形式表现出来。 5、工作站

一些配置了积分仪或记录仪的老型号的液相色谱仪在很多实验室还在使用,但近几年新购置的仪器,一般带工作站,即所有分析过程都可在线模拟显示,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并对整个分析实现自动控制。如果设置好有关分析条件和参数,可以自动给出最终分析结果。 三、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岛津液相色谱仪(LC-10AT)[配有紫外检测PhenomenexO柱]; 10 μL微量注射器; 试剂:甲醇、水、苯和甲苯混合待测溶液、苯标准溶液:2.0 μL/mL;甲苯标准溶液:2.0 μL/mL。 四、实验步骤

32

1、流动相的准备:将己过滤和脱气的色谱甲醇倒入溶剂瓶中备用。 2、按操作规程开机。

3、待仪器自检结束后,双击电脑桌面上的仪器控制面板,进入色谱工作站操作界面,打开高压泵上的排液阀,点击Purge按钮,以3-5mL?min-1的大流量清洗管路,冲洗完毕后,关闭排液阀。

4、选择合适的流动相配比,通过调节溶剂甲醇和水的混合比例优化色谱条件。 5、进样

在最佳条件下(设定流动相的流速为1 mL.min-1,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54 nm。),待基线走稳后,用10 μL微量注射器分别进样10 μL苯和甲苯混合待测溶液,10 μL苯标准溶液(2.0 μL/mL)和10 μL甲苯标准溶液(2.0 μL/mL)(微量注射器用甲醇润洗3~5遍),观察并记录色谱图上显示的保留时间,确定苯和甲苯的峰。 6、分析结束后,让流动相继续流动20分钟,然后停泵,关机。 五、注意事项

1、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可能完全一样,操作时一定要参照仪器的操作规程。 2、用微量进样器吸液时,要避免气泡吸入。 六、思考题

1、什么是正相液相色谱?什么是反相液相色谱? 2、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流动相使用前为什么要进行脱气?如何进行脱气?对流动相和要分析的样品进行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4、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主要区别。

33

实验20 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有机物质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外标法的定量原理,掌握外标法校正曲线的制作。 2、学会用外标法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验技术。 3、进一步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组成、应用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外标法又称校正曲线法。色谱分析中,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用己知纯样品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试验,测量各种浓度下对应的峰高或峰面积,用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作出标准曲线。样品分析时,进入同样体积的分析样品,从色谱图中求出待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查出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外标法作曲线如下:

在一些工厂的常规分析中,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一般变化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必作校正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来进行分析。即配制一个和被测组分含量接近的标准样,定进样,由被测组分与外标组分峰面积或峰高比求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试样中组分i的含量;

Ei——标准样中组分i的含量; Ai——试样中组分i的峰面积;

AE——准样中组分E的峰面积。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和计算方便,缺点是色谱操作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很大,不像归一法和内标法定量操作中可以互相抵消。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稳定,经常对Ei/AE值和工作曲线进行校正,以减小分析误差。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色谱住:C18(4.6x150 mm);超声波清洗器;微量进样器,100 μL;溶剂过滤器;无油真空泵。 2、试剂

甲醇(色谱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AR);邻苯二甲酸二乙酯(AR)。 四、实验内容

1、流动相的准备:将己过滤和脱气的色谱纯甲醇倒入溶剂贮备瓶中备用。 2、按先后顺序下正确打开电脑和仪器的电源开关。

3、待仪器自检结束后,双击电脑桌面下的仪器控制面板,进入色谱工作站操作界面,打开高压泵上的排液阀,点击Purge按钮,以3-5 mL?min-1的大流量清洗管路,冲洗完毕后,关闭排液阀。

4、设定流动相的流速为1mLmin-1,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54 nm。 5、开机约30分钟仪器稳定后,用调零旋钮调节基线位置。

6、将配好的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样,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各个样平行进样三次。 7、将待测样品进样,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平行进样三次。 8、将已知物进样,记录保留时间(定性)。

9、所有样品分析完后,让流动相继续流动20分钟,然后停泵,关机。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可能完全一样,操作时一定要参照仪器的操作规程。 2、用微量进样器吸液时,要防止气泡吸入。 六、数据处理

1、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2、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待测物的含量。

34

七、思考题

1、液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儿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2、经典的柱色谱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如何实现高效和快速分离的? 3、高效液相色谱常用检测器有哪儿种?试述其原理及应用。

35

第四部分 其 他 仪 器 分 析 实 验

实验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金属元素

一、学时和类型:2;演示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2、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基本构造。 3、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软件操作。 4、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样品处理方法。 三、基本原理

当高频电源与围绕在等离子炬管外的负载感应线圈(用圆铜管或方铜管绕成2~5匝的水冷却线圈)接通时,高频感应电流流过线圈,产生轴向高频磁场。此时向炬管的外管内切线方向通入冷却气Ar,中层管内轴向(或切向)通入辅助气体Ar,并用高频点火装置引燃,使气体触发产生载流子(离子和电子)。当载流子多至足以使气体有足够的导电率时,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截面上产生环形涡电流。几百安的强大感应电流瞬间将气体加热至10000K,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炬。等离子炬形成后,从内管通入载气,在等离子炬的轴向形成一通道。由雾化器供给的试样气溶胶经过该通道由载气带入等离子炬中,进行蒸发、原子化和激发,产生原子发射光谱,经过检测器检测,对试样中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四、主要仪器和试剂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日本岛津顺序性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7510; 2、微波消解仪、高纯氩气、烧杯、容量瓶等; 3、金属元素的标准溶液、优级纯盐酸及硝酸。 五、基本构造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通常由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炬管、雾化器、分光器、检测器等几部分组成。(1)高频发生器:高频发生器是通过工作线圈给等离子输送能量,主要频率为27.12MHz,40.68MHz; 目前仪器主要是晶体控制高频发生器,输出功率和频率稳定性高。(2) 等离子体炬管:三层同心石英玻璃炬管置于高频感应线圈中,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从管内通过,试样在雾化器中雾化后,由中心管进入火焰;外层Ar从切线方向进入,保护石英管不被烧熔,中层Ar用来点燃等离子体;冷却气:10-20 L/min;辅助气:0-1.5 L/min;雾化气:0.4-1.0 L/min。如图1样品导入系统(3) 试样雾化器(4) 光谱系统。

ICP 等离子炬管 高频线圈 冷却气 (Ar) 雾室

等离子(辅助)气 (Ar) 雾化器 样品溶液 图1.样品导入系统

六、样品前处理

1.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 2.微波条件设置

36

表2 微波消解仪功率、消解时间和消解温度

步骤 1 2 3 七、实验步骤 1、开机:开主机预热4小时→打开计算机→打开高频→打开真空泵→打开排风扇→打开ICP-7510软件→打开氩气→样品吸入管浸入纯水中→Instrument→Plasma on→Normal mode→Vac.pump On→OK。 2、Instrument→Wavelength Calibration→Start→OK。 3、Analysis→Make New Card →Ok→输入文件名→OK。

4、Method→定量分析→Condtion→Select Element→在显示的元素周期表中,选择要测定的元素→Wavelength→Select 1 line→OK。 5、Measure 6、Card→Data file

7、样品吸入管浸入纯水中,5分钟后,在软件中点击→Instrument→Plasma off →退出ICP-7510软件→Pump off→关闭氩气→关闭高频→关闭总电源→关闭排风扇。 八、注意事项

1、样品要求清澈透明无悬浊及颗粒物。 2、样品总盐度必须要小于1000ppm。 3、微波消解的样品不能加入高氯酸。 九、思考题

1、氩气在本实验中有哪几个功能?

消解时间/min 10 15 10 消解功率/W 600 600 600 消解温度/℃ 120 150 170

37

实验22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

一、学时和类型:2,独立操作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美国尼高立IR-6700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三、实验类别:仪器分析 四、仪器和试剂

1、仪器:美国尼高立IR-6700 2、试剂:溴化钾,苯甲酸

3、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五、基本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5~1000μ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5~2.5μm(波数在1330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50μm(波数在4000~200cm-1),又称振动区;远红外区:波长在50~1000μm(波数在200~10cm-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FTIR是基于光相干性原理而设计的干涉型红外光谱仪。它不同于依据光的折射和衍射而设计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它与棱镜和光栅的红外光谱仪比较,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但由于干涉仪是光源的干涉图。为此可根据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函数的特性,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其光源的干涉图转换成光源的光谱图。亦即是将以光程差为函数的干涉图变换成以波长为函数的光谱图,故将这种干涉型红外光谱仪称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切地说,即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干涉仪转变成干涉光,通过试样后得到含试样信息的干涉图,由电子计算机采集,并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吸收强度或透光度随频率或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 六、基本构造 1、光源

红外光谱仪(FT)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如空冷陶瓷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黑体空腔光源被研制出来。它的输出能量远远高于空冷陶瓷光源,可达到60%以上。 2、迈克尔逊干涉仪

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干涉光,特点是输出能量大、分辨率高、波数精度(它采用激光干涉条纹准确测定光差,故使其测定的波数更为精确)、且扫描平稳、重线性好。 3、探测器

其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特点是扫描速度快(一般在1s内可完成全谱扫描)、灵敏度高。 4、计算机

特点是各种数据处理快。 5、样品池

用能透过红外光的透光材料制作样品池的窗片,通常用KBr做样品池的窗片。

七、傅立叶红外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 1、实验室环境应该保持干燥;

38

2、确保样品与药品的纯度与干燥度;

3、在制备样品的时候要迅速以防止其吸收过多的水分,影响实验结果;

4、试样放入仪器的时候动作要迅速,避免当中的空气流动,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5、溴化钾压片的过程中,粉末要在研钵中充分磨细,且于压片机上制得的透明薄片厚度要适当。 八、实验步骤

1.打开主电源:仪器预热半小时。 2.溴化钾压片法制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架。

3.打开计算机,双击桌面的omnic图标,进入工作站。 4.在omnic软件中选择【采集】→【实验设置】。

5.设置需要的采集次数,分辨率和背景采集模式后,点击“ok”。 6.采集样品,选择【文件】→【另存为】。 7.数据处理。

8.关机,退出工作站,关闭主电源。 九、数据分析

该物质谱图在500~2000之间的峰形颇多,可以先判断为芳香烃化合物,同时在2400~3400处有连续峰形,可能是酸的O-H伸缩振动。该化合物可能是含苯环的酸性物质,推测为苯甲酸。

表1.苯甲酸的红外光谱

谱带位置/cm-1 1687.619 1423.783 1292.790 1186.696 935.000 707.488 十、思考题

1、为什么要选用KBr作为来承载样品的介质? 2、红外光谱法对试样有什么要求?

δδδ吸收基团的振动形式 νc=o νc=c C-H?(面内) νc-o O-H?(面外) C-H?(面外)

39

实验23 纳米粒度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

一、学时和类型:2;独立操作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粒度分析仪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2、学习和掌握样品制备方法及激光粒度仪的测试过程。 三、实验类别:仪器分析 四、仪器和试剂

1、马尔文纳米粒度仪zs 90(配有红色激光器633nm不适宜做蓝色样品) 2、纳米氧化硅,纯牛奶 五、基本原理

动态光散射技术(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 ,也称光子相关光谱(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PCS) 或准弹性光散射(quasi-elastic scattering,QELS),是指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强度起伏的变化来得出样品颗粒大小信息的一种技术。

DLS法测量原理为:被测样品颗粒以适当的浓度分散于液体介质中,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此分散体系,由颗粒散射的光在某一角度被连续地测量。由于分散颗粒受到周围液体中分子的撞击连续地作布朗运动, 使散射光产生多普勒频移。布朗运动的速度依赖于粒子的大小和介质粘度,粒子越小,介质粘度越小,布朗运动越快。观察到的散射光强度将不断地随时间起伏涨落,分析这些散射光强度随时间涨落的函数可获得与粒径有关的分散颗粒的相关信息。在无相互作用力的情况下,球形颗粒分散在黏度为η的介质中,颗粒直径x与扩散系数D的关系可用爱因斯坦-斯托克斯方程(Stokes-Einstein)表示: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k为玻耳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

六、样品处理

1、测定粒径样品浓度参见表一

表一样品浓度配制推荐表

粒径 < 10nm 最小浓度(推荐) 最大浓度(推荐) 0.5g/l 仅由样品材料相互作用、聚集、胶凝作用等限制 10nm to 100nm 100nm to 1μm > 1μm 2、分散介质的选择 样品应在液体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无灰尘或污染的液体介质在测试中不产生散射信号(或信号极低)。常用的介质主要有水、乙醇、丙酮等。

3、测量前必须确保样品充分混合,必要时进行超声处理。 七、实验步骤

1、关闭盖子,开启仪器,等待30分钟让激光稳定 2、启动Zetasizer软件 3、按样品制备手册制备样品

4、选择样品池:选择适合样品和测量类型的样品池。 5、将制备的样品注入样品池。

6、进行测量: 从Zetasizer软件中选择Measure - Manual 显示测量窗口。确认样品信息、测试时间、测试温度、角度、激光波长、分散剂折射率、粘度及样品吸光度等,然后点击“OK”。 等待温度平衡。 7、点击Start,即进行测量,显示结果并保存至打开的测量文件中。 八、注意事项

1、测定点击Start时候一定要保证样品池中有液体,否则激光发射容易伤害检测器。

0.1mg/l 5%质量(假定密度1g/cm3) 0.01g/l(10-3%质量) 1%质量(假定密度1g/cm3) 0.1g/l(10-2%质量) 1%质量(假定密度1g/cm3) 40

2、样品一定要保证在测定的纳米级范围内,不污染和腐蚀仪器。操作应严格按照说明步骤。 九、思考题

1、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有哪些方法? 2、在样品制备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3、报告中的PDI及Kcps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41

实验24 核磁共振谱仪的基本操作及常用的H、F、P、C谱的测试方法

一、学时和类型: 3, 演示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核磁共振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常用的H、F、P、C谱的测试方法。 3、了解3D匀场的基本操作和意义。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仪器: 核磁共振谱仪 试剂:氘带氯仿,氘带水。 四、实验内容 1、放置样品

首先要有足够的样品量,一般400兆核磁测氢谱需2-10mg,碳谱需要的样品量更大。选择适当氘代试剂的溶解,使样品完全溶解。如果用5mm的样品管,氘代试剂的量要使液面高度在3cm以上。

然后样品管插入转子后放入量尺量深到底;若溶液高度不能盖满量尺的黑色标线,可稍提样品管,使溶液中间位置与量尺中间刻度一致。 将带有转子的样品管小心放入充满气流的磁铁入口,\下。样品的旋转可以消除磁场在XY方向的不均匀度,提高分辨率。 2、锁场

按锁场钮,使锁场单元工作,锁住磁场。锁场的目的使为了使磁场稳定。 3、调节匀场

在操作键盘上标有X、Y、Z、XY、X2-Y2和Z3等字母,表示一阶、二阶、三阶的不同方向磁场的均匀度。

调节匀场时,一般先调节Z1、Z2、Z3和Z4,然后调节X、Y方向。匀场的目的是找到各方向之间配合的最佳位置。另外,各高阶按钮在仪器验收时已经调好,平时不要随便调试,否则一旦调乱,很难找到最佳配合。 4、探头调谐

为了获得最高的灵敏度,要进行探头调谐。通过反复的调谐和匹配,使接收到的功率最大,反射的功率最小。 5、设置参数

(1)测试参数文件 一般仪器出厂时,已经设置好一些常用测试方法的参数,只要调用文件就可以利用这些参数测试。 (2)观察核 就是你所要测试那种原子核的谱。

(3)照射核 有时在观察通道测试时,需要去耦,选择去耦照射的原子核。 (4)共振频率 磁场强度一定,不同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不同。 (5)数据点 用多少个二进制点表示图谱的曲线。 (6)谱宽 所观察谱的频带宽。

(7)脉冲宽带 照射脉冲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微秒。照射脉冲持续时间越长,磁化矢量的的倾角越大,得到的信号越大,但等待驰豫时间 延长。一般用45-60度脉冲驰豫时间较短,在单位时间内累加次数增多,信号增长较快。 (8)照射功率 照射脉冲强度。

(9)接收增益 指接收信号放大倍数。信号放大提高了灵敏度,但是放大倍数过大产生过饱和使信号变形,不同浓度的样品要设置相应的接收增益。

(10)累加次数 设置总累加次数。如果使用的探头不是梯度场的,累加次数应为4的整数倍,否则有可能产生干扰峰。 6、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输入采集命令及可开始采样。采样结果为FID信号,即时域谱;傅立叶变换,将时域谱变成频域谱。然后进行相位纠正使峰型对称,基线校正使基线平滑,域值线以上的峰标出化学位移,予以积分(注意区分溶剂峰及杂质峰)。

42

实验25 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实验

一、学时和类型:4学时; 独立操作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晶体的基本特征

2、了解X-射线单晶衍射仪检测的基本原理 3、熟悉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主要用途与应用领域 4、了解本实验仪器的型号

5、简单了解单晶测试操作基本步骤 三、仪器和试剂

X-射线单晶衍射仪、高倍显微镜、实验所备晶体。 四、实验原理 1. 晶体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所构成的固体物质。 单晶体:基本有同一空间点阵所贯穿形成的晶块。如:金刚石,石英,萤石等。 多晶体:由许多小的单晶体按不同取向聚集而成的晶块。如:金属,粉末试剂等。

晶体的共同特性:具有格子构造、多面体形态、各向异性、固定熔点、规则外形、使X-射线产生衍射、具有最小内能和稳定性。 2. X-射线单晶衍射仪检测的基本原理

用于晶体结构测定的X射线波长约0.5-2.5,与晶体内原子间距大致相当。这种X-射线,通常在真空度约10-4Pa的X射线管内,由高压加速的电子冲击阳极金属靶产生,常用的靶有钼靶、铜靶、铁靶。 五、单晶测试操作基本步骤

1、样品准备;

2、开机、设置仪器条件及测试参数; 3、放置样品并测试; 4、数据还原以及分析。

43

实验26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矿物中组分的含量

一、学时和类型:2学时;演示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2、了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内部构造 3、熟悉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三、仪器和试剂

主要仪器:X射线荧光光谱仪、压片机、振动磨、烘箱、电子天平 试剂:矿渣、硼酸 五、实验原理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可以对固体和液体中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成分分析的最通用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地质、建材、科研、考古、刑侦等各行各业。 1、X射线荧光的产生

原子中内层(如K层)电子被X射线辐射电离后在K层产生一个空位。外层(L层)电子填充K层空穴时,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当该能量以X射线辐射释放出来时就可以发射特征X射线荧光。

2、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

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定波长(或能量)的特征x射线。通过测定试样中特征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便可确定试样中存在何种元素,即为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分析。

元素特征X射线的强度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原子数量(即含量)成比例。因此,通过测量试样中某元素特征X射线的强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校准与校正,便可求出该元素在试样中的百分含量,即为X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 六、实验步骤

1、X射线荧光光谱仪开机 【硬件开启】

(1)打开主电源,然后开启稳压器电源,待其稳定。 (2)开启外水冷设备, 工作温度设在18~22度。

(3)打开或检查P10气瓶,将出口压力控制在0.02~0.03pa之间。

(4)依次开启衍射仪面板后主电源开关(main power),再开发生器开关(X-Ray generator), 最后旋开面板前红色的紧急按钮。 【软件开启】

(1)打开控制电脑,开启OXSAS程序

(2)在自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instrument status, 等待仪器自检结束。 (3)做测角仪零位校正(tools – actions - zero gonimeter)

(4)设置环境。如真空环境:actions - set X-ray chamber environment - vaccum

(5)检查仪器状态参数(tools — actions — read status), 看光谱真空是否小于13pa, 再看其它参数是否正常,如正常,启动X光管(tools—actions—set x-ray tube power), 选择 on slow, 在voltage:KV和current:mA中分别输入20,然后以10KV和5mA的幅度慢慢增加,中间保持5分钟,直到电压为60KV, 电流40mA,达到老化光管的目的。 (6)待仪器稳定4小时以上,装上样品即可进行相关测试。 2、样品预处理

取矿物约10g,放入烘箱150 oC持续8h,然后冷却至室温;接着利用振动磨研磨20s;最后用200目的筛子筛选,保证分析的样品200

44

目以下。

取处理好的样品,放入压膜上的塑料环内,加压力25吨,时间20秒。学会压粉末样,要求压成的片无裂缝。将样品放入XRF的样品槽。

利用OXSAS程序设定样品信息:测试顺序、位置、送样单位、文件名、时间等,最后开始运行测样。

3、数据处理

利用UniQuant对数据进行半定量分析,得出矿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4、仪器关机

(1)首先将X光管功率降到10KV/10mA, 停留约5分钟。

(2)将X光管关闭。当仪器面板从0KV/0mA Water-OFF 变为0 KV/0 mA OFF- XRF, 证明X光管已关闭。 (3)退出OXSAS软件,关闭计算机。

(4)关掉衍射仪:先摁下前面板红色紧急摁扭,然后依次关闭x-ray generator和main power)。 (5)关闭稳压器电源。 (6)关闭水冷设备和气瓶。

(7)检查仪器周边情况,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5、写出实验过程报告 七、思考题

1、 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XRF测试时对样品制备有哪些要求?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