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与工艺 下载本文

和强烈的个性。笪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江苏句容人。姜宸英(1628—1699年),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何焯(1661—1723年),字屺瞻,号义门,江苏苏州人。汪士鋐(1658—1723年),字文升,号退谷,苏州人。他们均为进士出身,或任官吏,或任编修,皆著述宏富,均以楷、行书有名于时。笪重光的行草书出入苏、米、董之间,纵逸潇洒,尤擅长小楷,法度谨严,笔势圆劲。姜宸英的书法由米芾、董其昌上追晋人,清逸秀俊,气度娴雅。何焯于书法外又精于经史考订与古碑版校勘,其小楷、行书,端重遒丽,

气韵不俗。汪士铉书法学赵孟顺、褚遂良,瘦劲疏朗,晚年亦慕篆隶。

清初隶书名家 清初的郭宗昌著有《金石史》,万经著有《分隶偶存》,顾蔼吉著有《隶辨》,他们已开始重视金石碑版,特别是隶书。当时擅长隶书的书法家有郑簠、陈恭尹、朱岷、朱彝尊、王铎、傅山、王时敏、周亮工、程邃、王澍、巴慰祖等人,其中以郑簠、朱彝尊影响最大。

郑簠(1622—1693年),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收藏古碑甚富。他的隶书初学明末宋珏,20年后以为“去古渐远”,“乃学汉碑”,“沈酣其中者三十余年”。其隶

书主要取法《曹全碑》,并参以行草笔意,风格绮丽飘逸,奇宕飞扬,世人谓之“草隶”,作品有《隶书唐诗七绝轴》(图5-37)。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chang畅),号竹垞,浙江嘉兴人。他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博通经史,精于诗文书画。他的隶书也学《曹全碑》,严谨而秀逸,清新而流丽,作品有《隶书联》等;楷书则宗法欧阳询。

王时敏,是清初著名画家,书法亦很擅长,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为近世第一,名山梵刹,非先生书,不足为重也”(《桐阴论画》)。

巴慰祖,字予藉,号晋堂、莲肪

等,安徽歙县人,官候补中书。善篆刻,工书法,尤长隶书,学秦汉石刻,形成劲险飞动的格调。

清代中后期的书法

清代中期,帖学及馆阁体书法仍然盛行。乾隆嗜好书法,不仅下令摹刻《三希堂法帖》,而且特别喜爱赵松雪书法,朝野士人也由尚董转为崇赵,帖学名家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永瑆、铁保等人为代表。与此同时,一些画家也兼擅书法,出现了颇具绘画意趣的画家书法,以扬州八怪为代表。他们的书法不趋时尚,个性鲜明,创为别裁新体,对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