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与工艺 下载本文

翁同龢(公元1830--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都尚书。擅长楷、行书,《霎?楼笔谈》云:“松禅早岁由思白(董其昌)以窥襄阳(米芾),中年由南园(钱澧)以攀鲁公(颜真卿)。归田以后,纵意所适。不受羁缚,亦时采北碑之华,遂自成家。然气息淳厚,堂宇宽博,要以得自鲁公者为多。”具颜体书貌,但又吸收了刘墉、钱澧、何绍基等人习颜而出己意之法,用笔比较奇肆率意,结体比较宽博开张。有些字可融汇赵、董之意,写得潇洒。在晚清学颜诸家中,具有一定新意。 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原名

祖诒,字广夏,又字更生,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清末著名书论家。著有《广艺舟双楫》,提出尊魏卑唐主张。他的书法亦从北碑中求意趣,尤致力于《石门颂》,“以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石刻诸种参之”,书法有纵横奇宕之气。从他存世的一些行书对联看,笔画平长,转折多圆,运锋自然,结体舒张,确有纵肆奇逸的气派,但笔力较弱,缺乏含蓄和变化,正如他自己所述:“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康氏作品流传颇多,公私收藏不乏佳作。

清代工艺:

旁收博采的粉彩与珐琅彩 粉彩最早出现于康熙时期,至雍正时大为盛行。粉彩之不同于一般釉上彩之处,在于用含有铅粉的“玻璃白”中加入呈色金属在素胎上作画,而后入炉烘烧而成。由于用彩较厚,花纹略凸起,有一定的立体感,色彩鲜亮明快又淡雅柔和。粉彩发展到雍正时期,更为成熟, 彩浓淡相间,娇柔秀美,所作花卉有没骨花鸟画的特点。作品如《雍正粉彩过枝桃果纹盘》与《雍正粉彩蟠桃天球瓶》。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以取法于景泰蓝而得名,盛行于康、雍、乾三朝。开始彩料来自西洋,后则自行生产,彩料多至十几

种。因多属皇室珍玩,故制作极为讲究,多以彩料铺地后绘制各种图案,图饰布满器身,较厚的彩料突凸底色之上,鲜艳明亮,花纹绚丽。至雍正时又出现了水墨珐琅彩及薄胎精绘的所谓“古月轩”,作品如《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及《雍正珐琅彩喜报双安把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