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各营销人员的实际报销费用÷纳税人规定的报销比例
或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片区经理奖金÷纳税人规定的奖金计算比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额或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由于纳税人营销费用列支政策不一,需要了解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纳税人要准确提供营销人员报销的销售费用或片区经理的奖金发放明细。
(六)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法 1、评估原理
在生产经营正常、生产销售产品稳定、药材市场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纳税人药材购进也相对稳定。可通过对不同时期农产品购进情况的对比分析,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的问题。
2、评估模型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农产品收购发票所列进项税额÷所有进项税额×100%
3、疑点判断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与前期(或基期)比,指标值应比较接近,如发生较大波动,则为异常,可能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问题。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生产稳定且药材采购未发生大的变化,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药材价格相对稳定。
二、企业所得税
医药制造行业的财务现状一般情况下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征,即前期开发费用高,后期营销费用高,产品直接成本低,尤其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配方药品的企业更为突出。药品的直接成本项目配比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产品质量和效能,所以同一品种的药品直接成本变化是相对较小的,在纵向比较连续几年成本变化率是否异常的基础上,应将评估重点放在收入和“两高”评估中。
(一)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单位产成品原材料的耗用通常是在一个固定期间。通过分析产成品中原材料的耗用率,可以判断出企业的成本是否正常,收入是否全额入账。
2、评估模型
某产品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该产品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该产成品成本×100%
3、疑点判断
低于预警值属于正常;高于预警值,则为异常,应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税所得额等问题。
4、评估要点
通过计算出的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作为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在评估中可以采取对该企业的主要产成品中的某种主要原材料占所有原材料的比例来评估成本结转的准确性。
评估人员可进一步通过同一产品生产线所有生产批号下依次计数流水号的始末值来确定产成品的生产数量,结合库存数,核实产成品的销售数量和金额。
(二)包装物消耗评估法 1、评估原理
每种药品都要通过接触性包装和外包装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所消耗的包装物是大致相同的。通过对其评估分析可以判断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存及其销售量是否正常。
2、评估模型
包装物消耗变动率=(本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100%
3、疑点判断
如果在某个评估期包装物耗用率明显增长,则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少计产量和销售收入或多列包装物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通过对药品的接触性包装物、外包装物的标识、规格以及消耗量来确认其产量和销量。评估中要细分出企业的主要产品和主要包装物,通过对该产品耗用包装物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一个大致的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
(三)研发费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研发费用在一定期间是基本稳定和平衡的,人员工资和主要设备以及科学实验的费用等主要项目均可通过纵向比得到比值,通过比值的比较可以判断企业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变动率=(本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100%
3、疑点判断
研发费用变动率在某年度突然走高,且企业又无新产品或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出现虚增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应将近几年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进行纵向比较,有同类企业数据的还可横向比较。对某项研发费用项目增速明显较大的,应重点核实,如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要结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