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下载本文

业收入、期间费用的连续,多期配比分析,可以确定成本、费用发生的规律性,同时也可确定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情况;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所有者权益等期初、期末数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收入确认的合理性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以辅助评估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科学评估、有效评估。

第四章 重点评估

一、增值税

由于医药制造行业实行准入制度,从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较严格的规范。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药品生产采取GMP认证管理,因此药品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都有严格监控。结合医药制造业的这一特点,核实纳税人产量、销量、销售收入,评估是否存在隐瞒产量、销量和收入不入账或设账外账,虚增进项等情况。

(一)利用生产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生产药品执行《生产计划管理规程》,可将纳税人按生产计划完成的各种药品生产记录的数量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对疫苗、注射剂等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数量在药监等部门备案,也可将备案数据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以核定评估期产量。

2、评估模型

从药监局或畜牧局取得的某批号药品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或某批号药品生产计划完成的生产记录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与药监局或畜牧局沟通协调,确定所评估期间的药品种类、规格、批次及批号,从第三方取得数据或生产记录数量与账列资料要相对应。

(二)利用物料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的包装领用标签管理有严格规定,每张标签对应相应的产品,可将标签使用数与纳税人账列产品数核对,评估产量。

2、评估模型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次、规格药品入库数=1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领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企业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了解纳税人的标签管理规范,依据标签取得的数据要与账列资料相对应。纳税人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也是按标签管理的,也可采用同样方法评估产量。

(三)利用产品销售管理规范评估销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药品销售有严格管理,每批药品销售都有跟踪记录(包括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将记录的销售数量与纳税人账列销售数量核对,可评估销售数量是否属实。

2、评估模型

根据产品销售规范记录的某批药品销售数量÷纳税人对应批次药品账列销售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销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企业销售管理规范,厘清销售药品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核对的品种要与账列销售品种相对应。

(四)利用研发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大部分药品制造企业都有研发费用支出,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可根据纳税人的研发费用测算销售收入。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支出÷研发控制比例=评估销售收入 评估销售收入÷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收入=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有研发计划且研发费用按销售收入下达,纳税人研发费用归集必须准确,执行了规定的研发比例。

(五)销售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激烈,销售费用占期间费用比例较大,为抢占市场,纳税人通常采取销售费用与营销业绩挂钩方式,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通过销售费用测算销售收入或数量。

2、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