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 下载本文

2、观察法 3、调查法 4、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期1年零8个月,自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04年1月~2004年4月)

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 进展情况,进行初步的实验操作,构建于课题相关的培养目标。 2、 实施阶段(2004年5月~2005年6月) 构建教学模式,组织实验的实施。

3、 总结阶段(2005年7月~2005年8月)

进行实验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提交研究报告,请上级专家鉴定。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观察中发现。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前期及其辅导

前期是小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的人说,做好了准备阶段的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课题研究。在准备阶段中,认真做好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活动流程的研究。 1、确定课题

学生选题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应体现自主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在实施研究中,我们指导学生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选题应具有前瞻性。通常,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只注意针对 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就选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却很少考虑到解决这个问题对未来的意义,这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指导价值。因此,前瞻性是选题的首要要求。譬如,《白糖为什么会变黄》这样的选题没有实质意义,缺乏前瞻性。 (2)选题要体现生活性。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当代学习理论表

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看到同学们爱看动画,就可以调查“动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交通呼唤文明”的思考。

(3)选题应具有实践性。小课题研究是由小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如在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学生对蚕宝宝的吃喝拉撒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便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所以也就有了《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吃别的叶子吗?》,《蚕宝宝生病了怎么办?》等等生动的小课题。正因为这些小课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得学生们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 2、制定计划

研究方案是小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要引导队员搜集、吸收相关的有用信息,学习借鉴、迁移运用,辅导学生为自己的小课题制定一份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简要说来,写明三项内容:

(1)要研究什么?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

(2)怎样研究?即研究过程的设计。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等。

(3)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小论文。 3、搜集资料

对于提出的问题,要以充实的事实求得解答或作出作品。这些“事实材料”的来源:

(1)从读书馆、网络或教师那里获得。凡是有关的材料越充分越丰富越好,而且尽可能有对比资料,特别是各家之言,可从中作出归纳或选择。如学生毛诗漫等的《抗日战争的调查》,从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归纳。

(2)社会调查。如学生朱致纬等的《对社区卫生环境污染的调查及治理》,它是对自己社区的实地调查报告。

(3)观察。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如学生陈颖的《凤仙花的成长》,从强烈的好奇心引发观察兴趣,仔细观察其短暂的生长过程,分“萌芽——长出子叶——长出真叶——开花——结果——死亡”,写得颇有意味。

(4)实验。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条件、过程、结论。学生

王炎看着乌龟拉着玩具满地跑,产生了一个疑问:乌龟力气到底有多大?通过雌雄乌龟的对比实验,竟然发现它最多能拉动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10倍多的物体,得出结果:乌龟真不愧为“超级大力士”。

在实践中,对于同一题目,不同的学生查找的资料也不同,阅读的信息相差也较远,出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能者多得,但是,他们都体会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通过查阅资料,研究“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课题的学生了解了祖国从古到今的纷繁变化,知道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研究“只有一个地球”课题的学生从各种渠道搜寻、查阅,了解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数据,足以震撼人心,警钟长鸣;研究“花儿为什么会有红、黄、蓝等多种颜色?”学生通过各种百科全书找到花的颜色与色素、花青素、类胡萝卜有关,而且还动手做小实验。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启迪了心智,创作欲望强烈。 4、得出结论

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5、评价结果

学生完成“小论文、小报告”,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以图代文,或数据战士,或引经论典??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更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能客观地加以评价。当然,学生的这种评价是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相适应的。 (二)实践中期及其辅导

(1)结合实际,反馈总结第一阶段学生实践情况。

①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案例《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强调选题要重视扩展性。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素,因为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②学生经验介绍。我们分几个主题请实践前期做得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小课题,并简单讲述自己实施过程。

a动物养殖方面。三年级夏园园同学讲述自己在养蚕过程中出现桑叶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探索蚕宝宝除了桑叶外还吃其他什么叶子,精心设计对比实验,得

出结论,写出了《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吃别的叶子吗?》片段如下:

哎,真是急死我了!我好不容易向同学要来的一小袋桑叶吃完了!照蚕宝宝这样的吃法,我要从哪里弄那么多的桑叶呢?我得到科学老师那里“求救”才行。 老师说,除了桑叶,蚕能吃的叶子还有很多呢!如:生菜叶、白菜叶、莴笋叶??不过,蚕宝宝最喜欢的还是吃桑叶。是吗?我想做个小试验,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总结分析:

桑叶、白菜和生菜,蚕宝宝都喜欢吃。不过,情况也有所不同。综合上面的记录,我总结有这么几点:

1、吃桑叶的比吃白菜和生菜叶的要健壮,生长得也快一些,茧子也大一些。(说明丝也吐得多一些。)

2、吃白菜叶的蚕宝宝死了一只,另一只也不怎么大。

3、结合观察记录,查百科全书。书上说:“桑叶里含有大量的水分、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纤维素和有机酸。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矿物质,是被蚕用来制造蚕丝用的。” 4、据实验二,蚕宝宝最喜欢吃桑叶。

b植物种植方面。我们让学生在种植植物中学会观察植物。譬如种植凤仙花,我们就是让学生去观察凤仙花的一生。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观察日记。

等待的心情

2004年4月5日 星期一 晴 三(5)班 林舒佩 星期四下午的科学课,我种了一盆凤仙花。

那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就已经等不及了,我希望我种的凤仙花能快快长大,长得美丽一些。这几天,我都按时给它浇水,可凤仙花太“无情”了,把我的苦心当成“耳边凤”,根本不起作用。我每天晚上入睡时,脑里还常常想着凤仙花,有时还梦见凤仙花发芽了,可是一醒来,却空喜一场。 哎,都快五天了!我的凤仙花,你何时才能发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