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汇总【精选】 下载本文

诗解:《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3.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调皮、淘气。

①词意: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②词解:《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这首词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4.注意读音 剥(bāo)莲蓬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内容中心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2.注意读音

咀嚼(jué) 慢慢嚼(jiáo)

3.重点句

①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句话说明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回味不已。在回忆中,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祖父的园子》

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童年的发现》 1.内容简介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2.重点句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这句话显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自豪。

②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想做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都将要冒着风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风险。

《儿童诗两首》

1.《我想》

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的水墨画》

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杨氏之子》 1.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解词 ①甚:很

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③诣:拜见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曰:说 ⑦未:没有。

3.注意读音

为(wèi)设果 应(yìng)声

4.内容简介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5.课文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

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6.杨氏子的特点

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杨氏之子是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 1.内容简介

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2.重点句

①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用三个成语概括是: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晏子的这一说法巧妙在:运用夸张的方法写出齐国人很多,回击了楚王。

②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狗国。

③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

④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强盗。

言外之意是说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问题思考

①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②《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