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第2章 下载本文

第二章 水静力学

水静力学(Hydrostatics)是研究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力学规律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静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里所谓“静止状态”是指液体质点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而处于相对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的液体,作用在每个液体质点上的全部外力之和等于零。

绪论中曾指出,液体质点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液体的粘滞性便不起作用,故静止液体质点间无切应力;又由于液体几乎不能承受拉应力,所以,静止液体质点间以及质点与固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压应力(称静水压强)形式呈现出来。水静力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导出静止液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并根据其分布规律,进而确定各种情况下的静水总压力。因此,水静力学是解决工程中水力荷载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水动力学的基础。

§2-1 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1.静水压强的定义

在静止的液体中,围绕某点取一微小作用面,设其面积为ΔA,作用在该面积上的压力为ΔP,则当ΔA无限缩小到一点时,平均压强?P/?A便趋近于某一极限值,此极限值便定义为该点的静水压强(Hydrostatic Pressure),通常用符号p表示,即

p?lim?P?A?A?0?dPdA (2-1)

静水压强的单位为N/m2 (Pa(帕)),量纲为?p???ML?1T?2?。

2.静水压强的特性

静水压强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1)静水压强方向与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重合。

在静止的液体中取出一团液体,用任意平面将其切割成两部分,则切割面上的作用力就是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现取下半部分为隔离体,如图2-1所示。假如切割面上某一点M处的静水压强p的方向不是内法线方向而是任意方向,则p可以分解为切应力τ和法向应力pn。

从绪论中知道,静止的液体不能承受剪切力也不可能承受拉力,否则将平衡破坏,与静止液体的前提不符。所以,静水压强唯一可能的方向就是和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一致。

(2)静水压强的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亦即任何一点处各方向上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在静止的液体中点M?x,y,z?附近,取一微分四面体如图2-2所示。

为方便起见,三个正交面与坐标平面方向一致,棱长分别为dx、dy、dz。任意方向的倾斜面积为dAn,其外法线n的方向余弦为cos?n,x?、cos?n,y?、cos?n,z?,则

dAncos?n,x??dAncos?n,y??dAncos?n,z??121212dydzdzdx dxdy四面体所受的力包括表面力和质量力。在静止液体中表面力只有四个面上的压力Px、Py、Pz和Pn。设各面上的平均压强分别为px、py、pz、pn,则

Px?Py?Pz?Pn?12121212pxdydzpydzdx

pzdxdypndAn16四面体的体积是

16dxdydz,质量是?dxdydz,设单位质量力在坐标轴方向

的分量分别为X、Y、Z,则质量力F在坐标轴方向的分量是:

Fx?Fy?Fz?161616?dxdydzX?dxdydzY?dxdydzZ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四面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之和应分别为零。以x方向为例:

Px?Pncos?n,x??Fx?0

将上面各式代入后得

12pxdydz?12pndydz?16?dxdydzX?0

当dx、dy、dz趋近于零,也就是四面体缩小到M点时,上式中左边最后一项质量力和前两项表面力相比为高阶微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得出

px?pn 同理,在y方向得py?pn,在z方向可得ps?pn,所以

px?py?ps?pn

(2-1-2)

因为n方向是任意选定的,故上式表明,静水中同一点各个方向上的静水压强均相等,与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可以把各个方向的压强均写成p。因为p只是位置的函数,在连续介质中,它是空间点坐标的连续函数:

p?p?x,y,z?

(2-1-3)

§2-2 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液体平衡的微分方程

在静止液体中任取一边长为dx、dy、dz的微小正六面体,如图2-3所示。

设其中心点O'?x,y,z?的密度为ρ,液体静水压强为p,单位质量力为X、Y、Z。以x方向为例,过点O′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六面体左右两端面分别交于点

11????M?x?dx,y,z?和N?x?dx,y,z?。因静水压强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又

22????dx

为微量,故点M和N的静水压强,可按泰勒级数展开并略去二阶以上微量后,分别为:

pM?p?1?p2?x1?p2?xdx

pN?p?

dx 由于六面体各面的面积微小,可以认为平面中点的静水压强即为该面的平均静水压强,于是可得作用在六面体左右两端面上的表面力为

1?p??pM??p?dx?dydz2?x??1?p??pN??p?dx?dydz2?x??

此外,作用在六面体上的质量力在x方向的分量为X2?dxdydz。 由静力平衡方程,在x方向上有 (p-1?p2?x1?p2?xdx)dydz-(p+dx)dydz+X??dxdydz=0

化简上式并整理得 同理,考虑y,z方向可得

X-Y- Z-1?p??x1?p=0 =0

=0 (2-1-4)

??y1?p??z上式为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是由瑞士学者欧拉(Euler)于1775年首先导出的,故又称欧拉平衡方程。它表明了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中压强的变化率和单位质量

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平衡液体中,对于单位质量液体来说,质量力分量(X,Y,Z)和表面力分量(

1?p??x,

1?p??y,

1?p??z)是对应相等的。因此,哪一方向有

质量力的作用,哪一方向就有压强的变化,哪一方向不存在质量力的作用,哪一方向就没有压强的变化。

2.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的积分

在给定质量力的作用下,对式(2-2-1)积分,便可得到平衡液体中压强p的分布规律。为便于积分,将式(2-4)依次乘以任意的dx、dy、dz,然后相加,得

?p?xdx+

?p?ydy+

?p?zdz=?(Xdx+Ydy+Zdz (2-2-1)

因p=p(x,y,z),故上式左端为p的全微分dp,于是上式成为

dp=ρ(Xdx+Ydy+Zdz)

(2-2-2)

这是液体平衡方程式的另一种形式。该式表明,平衡液体中压强增量等于质量力所作功之和。现在的问题是上式是否有解析解?怎样才能有解析解?也就是要解决液体在什么性质的质量力作用下才能得到平衡的问题。 对于不可压缩均质液体,ρ=常数,可将式(2-2-2)写成

d???p??????=Xdx+Ydy+Zdz

上式左端为全微分,根据数学分析理论可知,它的右端也必须是某一坐标函数W(x,y,z)的全微分,即

dW=Xdx+Ydy+Zdz (2-2-3)

又 dW=

?W?xdx+

?Wdydy+

?W?Zdz,而dx,dy和dz为任意变量,故有

?Wdy X=

?W?x ,Y= ,Z=

?W?Z (2-2-4)

由理论力学知道,若某一函数对各坐标的偏导数分别等于力场的力在对应坐标轴上的投影,则称该函数为力的势函数,而相应的力称为有势力。由式(2-2-4)可知,坐标函数W正是力的势函数,而质量力则是有势力。由此可见,液体只有在有势的质量力作用下才能保持平衡。 将式(2-2-3)代入式(2-2-2),得

dp??dW

(2-2-5)

积分上式,得

p??W?C式中C为积分常数,可由液体中某一已知边界条件决定。若已知某边界的力势函数W0和静水压强p0,则由上式可得

p?p0???W?W0?

(2-2-6)

这就是不可压缩均质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积分后的普遍关系式。通常在实际问题中,力的势函数W的一般表达式并非直接给出,因此实际计算液体静水压强分布时,采用式(2-2-2)进行计算较式(2-2-6)更为方便。

3.帕斯卡定律

在式(2-2-6)中,??W?W0?是由液体密度和质量力的势函数决定的,与p0的大小无关。因此,当p0增减Δp时,只要液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未受到破坏,则p也必然随着增减Δp,即

p±Δp=p0±Δp+??W?W0?

由此可得:在平衡液体中,一点压强的增减值将等值地传给液体内所有各点,这就是著名的压强传递帕斯卡(B.Pascal)定律。水压机、水力起重机、液压传动装置等都是根据这一定律设计的。

4.等压面

在相连通的液体中,由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叫做等压面(Isobaric Surface)。在静止的或相对平衡的液体中,由式(2-2-5)容易推知:等压面同时也是等势面(Isopotential Surface)。

在相对平衡液体中,因在等压面上,dp=0,由式(2-2-2)得

Xdx?Ydy?Zdz =0 (2-2-7)

这就是等压面的微分方程式。如单位质量力在各轴向的分量X、Y、Z为已知,则可代入上式,通过积分求得表征等压面形状的方程式。

等压面的重要特性是:在相对平衡的液体中,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这可如下证明:

设想液体的某一质点M在等压面上移动一微分距离ds,则作用在这一质点上的质量力所作的功应为(图2-4):

W=(fdmcos?)ds

式中f为作用于该质点的单位质量力,dm为该质点的质量,θ为质量力与ds之间的夹角。

设ds在各轴向上的投影分别为dx、dy及dz;因质量力的合力所作之功应等于它在各轴向的分力所作之功的和,故

(fdmcos?)ds=dm(Xdx?Ydy?Zdz)

然而在相对平衡液体中的等压面上

dp=Xdx?Ydy?Zdz =0

即得

fdscos?=0

在上式中,根据假设f及ds都不等于0,故必有cosθ=0,亦即θ必须等于90°。由于等压面上ds的方向是任意选择的,既然质量力与ds正交,它与等压面也必然是正交的。可见,二者的方向只要知道一个,其他一个便可随之确定。例如只有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中的等压面为水平面;如果在相对平衡液体中,如除重力外还作用着其他质量力,那么,等压面就应与这些质量力的合力成正交,此时等压面就不再是水平面了。

常见的等压面有液体的自由表面(因其上作用的压强一般是相等的大气压强),平衡液体中不相混合的两种液体的交界面等等。等压面是计算静水压强时常用的一个概念。

§2-3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分布规律

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液体平衡问题是液体相对于地球没有运动的静止状态,此时液体所受的质量力仅限于重力。下面就针对静止液体中点压强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讨论。

一、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

在质量力只有重力的静止液体中,将直角坐标系的z轴取为铅直向上,如图2-5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质量力在各坐标轴方向的分量为X=0,Y=0,Z=-g。代入公式(2-2-2),得

dp=-ρgdz=-γdz

或 dz+

dp?=0

对不可压缩均质流体,重度γ=cosnt,积分上式得

z+

p?=C (2-3-1)

式中C为积分常数。式(2-3-1)表明,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静止液体中各点的(z+

p?)值相等。式中z代表某点到基准面的位置高度,称为位置水头(Elevation

pHead);

?代表该点到自由液面间单位面积的液柱重量,称为压强水头(Pressure

pHead);z+可写成

?称为测压管水头(Piezomeric Head)。对其中的任意两点1及2,上式

z1+

p1?=z2+

p2? (2-3-2)

这就是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应满足的基本方程式,是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式。 在自由表面上,z=z0,p=p0,则C=z0+止液体中任意点的静水压强计算公式

p=p0+γ(z0-z)

p=p0+γh

(2-3-3)

式中h=z0-z表示该点在自由液面以下的淹没深度。式(2-3-3)即计算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它表明,静止液体内任意点的静水压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表面压强p0,它遵从帕斯卡定律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各点;另一部分是液重压强γh,也就是从该点到液体自由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液柱重量。

由式(2-3-3)还可以看出,淹没深度相等的各点静水压强相等,故水平面即为等压面,它与质量力(即重力)的方向相垂直。如图2-6a所示连通容器中过1、2、3、4各点的水平面即等压面。但必须注意,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质量力只有重力的同一种连续介质。对于不连续的液体(如液体被阀门隔开,见图2-6b),或者一个水平面穿过两种及以上不同介质(见图2-6c),则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点压强并不一定相等,水平面不一定是等压面。

p0?。代入式(2-3-1)即可得出重力作用下静

二、压强的量度

量度压强的大小,首先要明确起算的基准,其次要了解计量的单位。 1.量度压强的基准

压强可从不同的基准算起,因而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1)绝对压强(Absolute Pressure):以设想的没有气体存在的完全真空作为零点算起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用符号p′表示。

(2)相对压强(Relative Pressure):在实际工程中,水流表面或建筑物表面多为当地大气压强,并且很多测压仪表测得的压强都是绝对压强和当地大气压强的差值,所以,当地大气压强又常作为计算压强的基准。以当地大气压强作为零点算起的压强称为相对压强,又称计示压强或表压强,用符号p表示。于是可得相对压强与绝对压强之间的关系为

p=pab -pa

式中pa为当地大气压强。

如自由液面上的压强为当地大气压强,则式(2-3-3)成为

p=γh

(2-3-5)

(2-3-4)

(3)真空及真空压强(Vacuum Pressure):绝对压强值总是正的,而相对压强值则可正可负。当液体某处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强时,该处相对压强为负值,称为负压,或者说该处存在着真空。真空压强pv用绝对压强比当地大气压强小多少来表示,即

pv= pa-pab =|p| (pab<pa=

(2-3-6)

由式(2-3-6)可知:在理论上,当绝对压强为零时,真空压强达到最大值pv=pa,即“完全真空”状态。但实际液体中一般无法达到这种“完全真空”状态,因为如果容器中液体的表面压强降低到该液体的汽化压强(饱和蒸汽压强(Saturation Vapour Pressure))pvp时,液体就会迅速蒸发、汽化,因此,只要液面压强降低到液体的汽化压强时,该处压强便不会再往下降。所以液体的最大真空压强不能超过当地大气压强与该液体汽化压强之差。水的汽化压强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表2-1列出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压强值。

表2-1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压强值 温度(℃) pvp(kPa) pvp/γ (m水柱) 温度(℃) pvp(kPa) 0 0.61 0.06 40 7.38 5 0.87 0.09 50 12.33 10 1.23 0.12 60 19.92 15 1.70 0.17 70 31.16 20 2.34 0.25 80 47.34 25 3.17 0.33 90 70.10 30 4.24 0.44 100 101.33 pvp/γ(m水柱) 0.76 1.26 2.03 3.20 4.96 7.18 10.33

图2-7为用几种不同方法表示的压强值的关系图,其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之间相差一个大气压强。

2.压强的计量单位

(1)用一般的应力单位表示,即从压强定义出发,以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来表示,如Pa,kPa。

(2)用大气压强的倍数表示,即大气压强作为衡量压强大小的尺度。国际单位制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patm)=101325Pa,它是纬度45°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的大气压强。工程上为便于计算,常用工程大气压来衡量压强。一个工程大气压(pat)=98kPa。

(3)用液柱高表示。由式(2-3-5)可得

h=

p? (2-3-7)

上式说明:任一点的静水压强p可化为任何一种重度为γ的液柱高度h,因此也常用液柱高度作为压强的单位。例如一个工程大气压,如用水柱高表示,则为

h=

pat?=

980009800=10m(水柱)

H=133230Pa/m,故有\\=

如用水银柱表示,则因水银的重度取为γ

h=

三、水头和单位势能

前面已经导出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为z+

pat?=

98000133230=0.7356m(水银柱)

p?=C式(2-3-1)。若在一盛有液体的容器

的侧壁打一小孔,接上开口玻璃管与大气相通,就形成一根测压管(Piezometer)。如容器中的液体仅受重力的作用,液面上为大气压,则无论连在哪一点上,测压管内的液面都是与容器内液面齐平的,如图2-8所示。测压管液面到基准面的高

度由z和

p?两部分组成,z表示该点到基准面的位置高度,

p?表示该点压强的液

p柱高度。在水力学中常用“水头”代表高度,所以z又称位置水头,水头,(z+

p?又称压强

?)则称为测压管水头。故式(2-11)表明: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内,各

点测压管水头相等。

下面进一步说明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物理意义。

位置水头z表示的是单位重量液体从某一基准面算起所具有的位置势能(简称位能)。众所周知,把重量为G的物体从基准面移到高度z后,该物体所具有的位能是Gz,对于单位重量物体来说,位能就是Gz/G =z。它具有长度的量纲。基准面不同,z值不同。 压强水头

p?表示的是单位重量液体从压强为大气压算起所具有的压强势能(简称

压能)。压能是一种潜在的势能。如果液体中某点的压强为p,在该处安置测压管后,在压力的作用下,液面会上升的高度为,也就是把压强势能转变为位置势

?p能。对于重量为G,压强为p的液体,在测压管中上升GG

pp?后,位置势能的增量

?p就是原来液体具有的压强势能。所以对原来单位重量液体来说,压能即/G=

p??。

p静止液体中的机械能只有位能和压能,合称为势能。(z+

?)表示的就是单位

重量流体所具有的势能。因此,水静力学基本方程表明:静止液体内各点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势能相等。

四、压强的量测和点压强的计算

在工程实际中,往往需要量测和计算液流中的点压强或两点的压强差(压差)。量测压强的仪器很多,大致可分为液柱式测压计、金属测压计(如压力表、真空表等均系利用金属受压变形的大小来量测压强的)及非电量电测仪表(这是利用传感

器将压强转变为各种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容、电感等,用电学仪表直接量出这些量,然后经过相应的换算以求出压强的一种仪器)等。这里只介绍一些利用水静力学原理而制作的液柱式测压计。

1.测压管 简单的测压管是用一开口玻璃管直接与被测液体连通而成的[如图2-9(a)、(b)]。读出测压管液面到测点的高度就是该点的相对压强水头。因此该点的相对压强为p=γh(γ为液体重度)。

如所测压强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可将测压管倾斜放置,如图2-9(b)。此时,标尺读数l比h放大了一些,便于测读。但压强应为:

p??h??lsin? (2-3-8)

图2-9

也可在测压管内装入与水不相掺混的轻质液体(如乙醇:比重为0.79,汽油:比重为0.74等等),则同样的压强p可以有较大的液柱高h。还可采用上述二者相结合的方法,使量测精度更高。

量测较大的压强,则可采用装入较重液体(如水银,比重可取为13.6)的U形测压管,如图2-10。如测得h及h′,则A点的压强为:

p??Hh'??h

(2-3-9)

2.比压计(Differential Manometer)(差压计)

比压计用以量测液体中两点的压强差或测压管水头差。常用的有空气比压计和水银比压计等。

图2-10

图2-11

图2-11为一空气比压计,顶端连通,上装开关,可使顶部空气压强p0大于或小于大气压强pa。当水管内液体不流动时,比压计两管内的液面齐平。如有流动,比压计两管液面即出现高差,读取这一高差Δh,并结合其他数据:如zA和zB,即可求出A、B两点的压差和测管水头差。

忽略空气柱重量所产生的压强(20℃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重度为11.82N/m3,只是水的

1830,故一般可不考虑空气柱重量压强),则顶部空气内的压强可看作是

一样的。即两管液面上的压强均为p0,故有:

pA=p0+γh1, pB=p0+γh2

所以

pA-pB=γ(h1-h2) h1=Δh+h2-(zA-zB) pA-pB=γ(Δh)-γ(zA-zB)

(2-3-10)

由图2-11 从而

由上式即可得出:

图2-12

pApB(zA+

?)-(zB+

?)=?h

故A、B两点的测压管水头差就是液面差Δh(从概念上看:上面pA、pB都是作为绝对压强计算的,但就压差或测管水头差而论,不管是绝对压强还是相对压强,结果都一样,故出现在测压管水头差中的绝对压强pA、pB无须改换为相对压强)。图2-12为量测较大压差用的水银比压计。设A、B两处的液体重度为γ,水银重度为γ

H。取

0-0为基准面,测得zA、zB和Δh。由等压面1-1,即可根据点压

强计算公式写如下等式: 左侧 右侧 故得

p1=pA+γzA+γ(Δh) p1=pB+γzB+γH(Δh) pA-pB=(γ

H-γ

)Δh+γ(zB-zA) (2-3-12)

A、B两点的测管水头差为:  (zA+

pA?)-(zB+pB?)=

?B????h

图2-13

如被测的A、B之间压差甚微,水银比压计读数Δh将很小,测读精度较低,则可将U形比压计倒装,并在其顶部装入重度为γ′的轻质液体。仿上分析,可得:

p1=pA-(-γzA)-γΔh=pB-γ′Δh-(-γzB)

或 (zA+

pA?)-(zB+

pB?)=(

???'?)?h

(必须注意此时的位置高度zA、zB相对于基准面0-0均为负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式(2-3-11)、(2-3-13)和(2-3-14)与A、B容器的形状与相对位置无关;与基准面的选择无关;还与A、B中是静水还是动水无关,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要用到,无需再重新推导,可直接用上述结果。

图2-14

例2-1 一封闭水箱如图2-14,若水面上的压强p0=-44.5kN/m,试求h,并求水下0.3m处M点的压强(要求①分别以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及真空度表达;②用各种单位表示)及该点相对于基准面0-0的测管水头。

解 先计算h。应找有关等压面。利用右侧测压管中分界面为等压面这一特性,画1-1水平面,则该面处在连通的静止、均质液体中的部分均为等压面。显然,此等压面上的压强,如以绝对压强表示应为大气压,以相对压强表示则为零。而题给p0=-44.5kN/m2,应是相对压强,故有p0+γh=0,代入题给数据得:-44.5+9.8h=0,因此,h=4.54m。再求M点的压强和测管水头。

(1)用相对压强表示:

pM=p0+γh=-44.5+9.830.3=-41.56kN/m2 pM=-41.5698pM2

=-0.424patpat表示工程大气压) =

?41.569.8?=-4.24m(水柱)

(2)用绝对压强表示:

pM′=pM+pat=-41.56+98=56.44kN/m2 pM′=

p?M56.44pat=

56.4498=0.576pat

?=

56.449.8=5.76m(水柱)

(3)用真空度表示: 真空压强: 真空高度:

pM(v)=41.56kN/m=0.424pat

pM(v)2

?=

41.569.8=4.24m(水柱)

(4)M点的测管水头为:

zM+

pM?=-0.3+(-4.24)=-4.54m

§2-4 几种质量力同时作用下的液体平衡

若液体相对于地球虽有运动,但液体本身各质点之间却没有相对运动,这种运动状态称为相对平衡(Relative Equilibrium)。例如相对于地面作等加速(或等速)直线运动或等角速旋转运动的容器中的液体,便是相对平衡液体的实例。

研究处于相对平衡的液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理论力学中处理相对运动问题的方法,即将坐标系置于运动容器上,液体相对于该坐标系是静止的,于是这种运动问题便可作为静力学问题来处理。但须注意:与重力作用下的平衡液体所不同的是,相对平衡液体的质量力除了重力外,还有牵连惯性力。下面以等角速旋转容器内液体的相对平衡为例,说明这类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图2-15

设盛有液体的直立圆筒容器绕其中心轴以等角速度ω旋围,如图2-15所示。液体在器壁的带动下也以同一角速度ω随容器一起旋转,从而形成了液体对容器的相对平衡。现将坐标系置于旋转圆筒上,z轴向上并与中心轴重合,坐标原点位于液面上(见图)。由于坐标系转动,作用在液体质点上的质量力,除重力外,还有牵连离心惯性力。

对于液体内任一质点A(x,y,z),其所受单位质量力在各坐标轴方向的分量为

X=?2x Y=?2y Z=-g

将其代入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综合式(2-2-2),得

dp=ρ(?2xdx+?2ydy-gdz)

积分上式,得

p=ρ(1?2x2+1?2y2-gz)+C

22式中C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在坐标原点(x=0,y=0,z=0)处,p=p0,由此得C=p0。将其代入上式,并注意到x2+y2=r2,ρg=γ,得

p?p0??(

?r2g22-z) (2-4-1)

这就是等角速度旋转直立容器中液体压强分布规律的一般表达式。 若p为任一常数,则由式(2-4-1)可得等压面族(包括液面)方程为

?r2g22-z=C′(常数) (2-4-2)

上式表明,等角速度旋转直立容器中液体的等压面族是一绕中心轴的旋转抛物面。 对于液面,p=p0,代入式(2-4-1)可得液面方程:

zs =

?r2g22 (2-4-3)

式中 zs为液面上某点的竖直坐标,将其代入式(2-4-1),得

p=p0+γ(zs-z)=p0+γh

(2-4-4)

式中h=zs-z为液体中任意一点的淹没深度。上式表明,在相对平衡的旋转液体中,各点的静水压强随淹没深度的变化仍是线性关系。但需指出,在旋转平衡液体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却不等于常数。

图2-16

例2-2 有一盛水圆柱形容器,高H=1.2m,直径D=0.7m,盛水深度恰好为容器高度的一半。试问当容器绕其中心轴旋转的转速n为多大时,水开始溢出?

解:因旋转抛物体的体积等于同底同高圆柱体体积的一半,因此,当容器旋转使水上升至容器顶部时,旋转抛物体自由液面的顶点恰好在容器底部,如图2-16所示。在自由液面上,当r=

D2时,zs=H,将其代入上式(2-4-3)得

ω=

1D8gH?10.78?9.8?1.2=13.86 rad/s

故转速

n?30???30?13.83.14=132.4r/min(转/分)

§2-5 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静水总压力,是许多工程技术上(如分析水池、水闸、水坝及路基等的作用力)必须解决的力学问题。只要掌握了前面所讲的静水压强分布规律就不难确定静水总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一节介绍平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下一节讨论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1.静水压强分布图

静水压强分布规律可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即以线条长度表示点压强的大小,以线端箭头表示点压强的作用方向,亦即受压面的内法线方向。由于建筑物的四周一般都处在大气中,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力将互相抵消,故压强分布图只需绘出相对压强值。图2-17为一直立矩形平板闸门,一面受水压力作用,其在水下的部分为ABB1A1,深度为H,宽度为b。图2-18(a)便是作用在该闸门上的压强分布图,为一空间压强分布图;图2-18(b)为垂直于闸门的剖面图,为一平面压强分布图。从前面知道,静水压强与淹没深度成线性关系,故作用在平面上的平面压强分布图必然是按直线分布的,因此,只要直线上两个点的压强为已知,就可确定该压强分布直线。一般绘制的压强分布图都是指这种平面压强分布图。图2-18为各种情况的压强分布图。

图2-17

图2-18

2.利用压强分布图求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求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实际上就是平行力系求合力的问题。通过绘制压强分布图求一边与水面平行的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最为方便。

图2-19

图2-19表示一任意倾斜放置但一边与水面平行的矩形平面ABB1A1的一面受水压力作用。可先画出该平面上的压强分布图,然后根据压强分布图确定总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作出作用于矩形平面上的压强分布图ABEF后,便不难看出:作用于整个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的大小应等于该压强分布图的面积Ω与矩形平面的宽度b的乘积,即

P=Ω2b=(γh1+γh2)l2b=γ(h1+h2)l2b=γhcA

2211 (2-5-1)

式中l为矩形平面的长度:hc=(h1+h2)/2,为矩形平面的形心在水下的深度;A为

受水压力作用的平面面积。总压力的作用方向与受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一致,总压力的作用点应在作用面的纵向对称轴O-O上的D点,该点是压强分布图形心点沿作用面内法线方向在作用面上的投影点,称为压力中心(Pressure Center)。如图2-18(a),压强分布图为矩形,总压力作用点必在中点a/2处;图2-18(b)和(c)的压强分布图为三角形,合力必在距底1/3高度处;而图2-18(d)的压强分布图为梯形,总压力作用点在距底e=

13?2h1?h2h1?h2处。

3.用解析法求任意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图2-20

对任意形状的平面,需要用解析法来确定静水总压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如图2-20所示,EF为一任意形状的平面,倾斜放置于水中任意位置,与水面相交成α角。设想该平面的一面受水压力作用,其面积为A,形心位于C处,形心处水深为hc,自由表面上的压强为当地大气压强。作用于这一平面上的相对静水总压力的大小及作用点的位置D可按以下的方法来确定。

取平面的延展面与水面的交线为Ox轴,以通过平面EF中任意选定点N并垂直于Ox轴的直线为Oy轴。在平面中的M处取一微小面积dA,其上的压力为dP=γhdA,由于每一微小面积上作用的静水压力方向相同,因此,作用于整个EF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为

P=∫AγhdA=∫AγysinαdA=γsinα∫AydA

上式中∫AhdA代表平面EF对Ox轴的静面矩,它等于平面面积A与其形心坐标yc的乘积,即∫AγhdA=ycA。如以pc代表形心C处的静水压强,则有

P=γsinαycA=γhcA=pcA

(2-5-2)

上式表明:任意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的面积与其形心处静水压强的乘积。因此,形心处的静水压强相当于该平面的平均压强。

下面分析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压力中心的位置:yD和xD。这一位置可通过合力对任意轴的力矩等于各分力对该轴的力矩和来确定。对Ox轴取力矩得

PyD=∫AγhydA=γsinα∫Ay2dA

式中∫Ay2dA为平面EF对Ox轴的惯性矩,以Jx表示。故得

PyD=γsinαJx

若以Jcx表示平面EF对通过形心C并与Ox轴平行的轴的惯性矩,则根据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定理可得:Jx=Jcx+yc2A。因此有

PyD=

由此得

yD??sin?(JCx?yCA)

2?sin??JCx?yCA?2?yCsin?A?yC?JCxyCA

除平面水平放置外,总压力作用点总是在作用面形心点之下。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A、形心距上边界点长yc以及惯性矩Jcx的计算式见表2-2。

表2-2 常见平面的A、yc及Jcx 几何图形及名称 面积A 形心至上边界点长yC 1223相对于图上Cx轴的惯性矩JCx 112136bhbh3相对于图上底边的惯性矩Jb 13112

bh 12bhh h bhbh3 33h?a?b?22?r h?a?2b??? 3?a?b?322h?a?4ab?b??? ??36?a?b? r 43?r14?r ?64r 4412?r 2? 9?2?8r472? 根据同样道理,对Oy轴取力矩,可求得压力中心的另一个坐标xD为  xD?xC?JCxyyCA (2-5-4)

式中Jcxy为平面EF对通过形心C并与Ox、Oy轴平行的轴的惯性积。因为惯性积 Jcxy可正可负,xD可能大于或小于xc。也就是对于任意形状的平面,压力中心D可能在形心C的这边或那边。

应当指出,以上分析作用于平面上的总压力的大小及压力中心时,讨论的均是液体的表面处于大气之中的情况。若液体表面上的压强不是当地大气压强,则不能照搬以上结果,读者可自行分析之。实际工程中的被作用平面,一般具有纵

向对称轴,则压力中心D必落在对称轴上,不必计算xD。

例2-3 设有一铅直放置的水平底边矩形闸门,如图2-21所示。已知闸门高度H=2m,宽度b=3m,闸门上缘到自由表面的距离h1=1m。试用绘制压强分布图的方法和解析法求解作用于闸门的静水总压力。

图2-21

解: (1)利用压强分布图求解

绘制静水压强分布图ABEF,如图2-21所示。根据式(2-5-1)可得静水总压力大小为

P=Ωb==

1212[γh1+γ(h1+H)]Hb

[9.8310331+9.831033(1+2)]3233=1.1763105(N)=117.6(kN)

静水总压力P的方向垂直于闸门平面,并指向闸门。压力中心D距闸门底部的位置e为

H2h1??h1?H?22?1??1?2?e??=0.83(m)

3h1??h1?H?31??1?2?其距自由表面的位置为

yD=h1+H-e=1+2-0.83=2.17(m)

(2)用分析法求解

由式(2-5-2)可得静水总压力大小为

P=γhcA=γ(h1+

H222)(H+b)=9.831033(1+)(233)=1.1763105(N)=117.6(kN)

静水总压力P的方向垂直指向闸门平面。由式(2-5-4)得压力中心D距自由表面的位置为

bHyD?yc?JCx3H??12??h1???H?yCA?2???h1???H?b?2??3?23

2?24?12?2??2.17?m??1???22144?????1???2?3?2??§2-6 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受液体压力作用的曲面,例如拱坝坝面、弧形闸门、U形液槽、泵的球形阀、圆柱形油箱等。这就要求确定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作用于曲面上任意点的静水压强也是沿着作用面的法线指向作用面,并且其大小与该点所在的水下深度成线性关系。因而与平面情况相类似,也可以由此画出曲面上的压强分布图,如图2-22所示。

图2-22

由于曲面上各点的法线方向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像求平面上的总压力那样通过直接积分求其合力。为了将求曲面上的总压力问题也变为平行力系求合力的问题,以便于积分求和,通常将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分解成水平分力和铅直分力,然后再合成P。在工程上,有时不必求合力,只需求出水平分力和铅直分力即可。因为工程上多数曲面为二维曲面,即具有平行母线的柱面或球面。在此先着重讨论柱面情况,然后再将结论推广到一般曲面。

当二维曲面的母线为水平线时,可取Oz轴铅直向下,Oy轴与曲面的母线平行。此时二维曲面在xOy平面上的投影将是一根曲线,如图2-23上的EF。在这种情况下,Py=0,问题转化为求Px和Pz的大小及其作用线的位置。

图2-23

图2-23为一母线与水平轴Oy平行的二维曲面,面积为A,曲面左侧承受静水压力作用,自由表面上的压强为当地大气压强。在深度为h处取一微元柱面ef,面积为dA。由于该柱面极小,故可将其近似为一平面,则作用在此微元柱面上的水压力dP=pdA=γhdA,它垂直于该微元柱面,与水平线成θ角,dP可以分解成水平分力dPx和铅直分力dPz两部分:

dPx=dPcosθ=γhdAcosθ dPz=dPsinθ=γhdAsinθ

式中θ是该微元柱面与铅直面的夹角,所以dAcosθ可以看成是该微元柱面在铅直面yOz上的投影面积dAx;dAsinθ可以看成是微元柱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dAz。于是得作用于整个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水平分力Px为

Px=∫AdPx=∫AγhdAcosθ=γ∫AxhdAx

∫AhdAx表示曲面EF在铅直面yOz上的投影面对水平轴Oy的静面矩。如以hc表示铅直投影面的形心在液面下的深度,则由静面矩定理得

∫AxhdAx=hcAx

于是得

Px=γhcAx

(2-6-1)

上式表明:作用于二维曲面EF上的静水总压力P的水平分力Px等于作用于该曲面的铅直投影面Ax上的静水总压力。因此可按确定平面上静水总压力(包括大小和作用点)的方法来求解Px。作用于曲面上静水总压力P的铅直分力Pz为

Pz=∫AdPz=∫AγhdAsinθ=∫AzγhdAz

从图2-23可以看出:γhdAz为微小柱面ef上的液体重,即图中efe″f″柱状体内的液体重。因此,∫AzγhdAz应是整个曲面EF上的液体重,即柱状体EFE″F″内的液体重,即EFE″F″这部分体积乘以γ。于是,将柱体EFE″F″称为压力体(Pressure Volume),其体积以V表示。

压力体应由下列界面所围成:

图2-24

1.受压曲面本身;

2.受压曲面在自由液面(或自由液面的延展面)上的投影面,如图2-23(或图2-24)所示;

3.从曲面的边界向自由液面(或自由液面的延展面)所作的铅直面。 铅直分力Pz的方向,则应根据曲面与压力体的关系而定:当液体与压力体位于曲面的同侧(如图2-23)时,Pz向下;当液体与压力体分别在曲面之一侧(如图2-24)时,Pz向上。对于简单柱面,Pz的方向可以根据实际作用在曲面上的静水压力垂直指向作用面这个性质很容易地加以确定。

求得水平分力Px和铅直分力Pz后,则可得液体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为

P=Px2?Pz2 (2-6-2)

总压力P的作用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

??arctanPzPx

P的作用线应通过Px与Pz的交点D′,但这一交点不一定在曲面上,总压力P的作用线与曲面的交点D即为总压力P在曲面上的作用点。

以上讨论的虽是简单的二维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但所得结论完全可以应用于任意的三维曲面,所不同的是:对于三维曲面,水平分力除了在yOz平面上有投影外,在xOz平面上也有投影,因此水平分力除了有Ox轴方向的Px外,还有Oy轴方向的Py。与确定Px的方法相类似,Py等于曲面在xOz平面的投影面上的总压力。作用于三维曲面的铅直分力Pz也等于压力体内的液体重。三维曲面上的总压力P由Px、Py、Pz合成,即

P?Px?Py?Pz222 (2-6-4)

图2-25

例2-4 图2-25为一坝顶圆弧形闸门的示意图。门宽b=6m,弧形门半径R=4m,此门可绕O轴旋转。试求当坝顶水头H=2m、水面与门轴同高、闸门关闭时所受的静水总压力。

解:水的重度γ=9.8kN/m3,水平分力为

Px?22?Hb2?9.8?2?62=117.6(kN)

铅直分力等于压力体ABC内水重。压力体ABC的体积等于扇形AOB的面积减去三角形BOC的面积,再乘以宽度b。已知BC=2m,OB=4m,故∠AOB=30°。

扇形AOB的面积=三角形BOC面积=

3036012112πR=

2

33.1434=4.19(m)

12?2?4cos30=3.46(m)

3

022

BC?OC?2

压力体ABC的体积=(4.19-3.46)36=0.7236=4.38(m) 所以,铅直分力Pz=9.834.38=42.9(kN),方向向上。 作用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P为

P?Px?Pz?2222117.6?42.9?125.2?kN?

P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则

tan??PzPx?42.9117.6=0.365 α=20.04°

因为曲面是圆柱面的一部分,各点的压强均与圆柱面垂直且通过圆心O点,所以总压力P的作用线亦必通过O点。

§2-7 潜体及浮体的平衡与稳定性

1.物体的沉浮

一切沉没于液体中漂浮于液面上的物体都受有两个力作用,即物体的重力

G和所受的浮力Pz。重力的作用线通过重心,竖直向下;浮力的作用线通过浮心(Buoyancy Center),竖直向上。物体的重力G与所受浮力Pz的相对大小,决定着物体的沉浮:

当G>Pz时,物体下沉至底,称为沉体。

当G=Pz时,物体潜没于液体中的任意位置而保持平衡,称为潜体(Submerged Bodies)。

当G<Pz时,物体浮出液面,直至液面下部分所排开的液重恰等于物体的重量才保持平衡,这称为浮体(Floating Bodies)。船是其中最显著的例子。

2.潜体的平衡及稳定性

上面提到的重力与浮力相等,物体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只是潜体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若要求潜体在水中不发生转动,还必须重力和浮力对任何一点的力矩矢量和都为零。即重心C和浮心D在同一铅垂线上。这样,物体潜没在液体中既不发生移动,也不发生转动,潜体保持平衡。但这种平衡的稳定性,也就是遇到外界扰动,潜体倾斜后,恢复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则取决于重心C和浮心D在铅垂线上的相对位置。当浮心D与重心C重合时(图2-26a),潜体在液体中处于任意方位都是平衡的,称为随遇平衡(Neutral Equilibrium)。

当浮心D在重心C之上时(图2-26b),这样的潜体,在去掉使潜体发生倾斜的外力后,力Pz和G组成的力偶能使它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种情况下的平衡称为稳定平衡(Stable equilibrium)。

当浮心D在重心C之下时(图2-26c),潜体在去掉外力后Pz和G组成的力偶能使潜体继续翻转,这种情况下的平衡称为不稳定平衡(Unstable Equilibricm)。

图2-26

由此可见,要想潜体(如潜艇)处于稳定状态,就必须使重心位于其浮心之下。 3.浮体的平衡及稳定性

浮体的平衡条件与潜体相同,但它们的稳定性条件是不相同的。

潜体的平衡及稳定性要求重力G与浮力Pz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铅垂线上,且重心C位于浮心D之下。

对于浮体,Pz与G相等是自动满足的,这是物体漂浮的必然结果。但是浮体的浮心D和其重心C的相对位置对于浮体的稳定性,并不像潜体那样,一定要求重心在浮心之下,即使重心在浮心之上也仍有可能稳定。这是因为浮体倾斜后,浮体浸没在液体中的那部分形状改变了,浮心的位置也随之变动,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扶正力矩(Restoring Couple),使得浮体仍可保持其稳定性。

图2-27为一对称浮体。通过浮心D和重心C的连线称为浮轴(Floating Axle),在正常情况下,浮轴是铅垂的。当浮体受到某种外力作用(如风吹、浪击等)而发生倾斜时,浮体浸没在液体部分的形状有了改变,从而使浮心D的位置移至D′。此时,通过D′的浮力Pz′的作用线与浮轴相交于M点,称为定倾中心(Metacenter);定倾中心M到原浮心D的距离称为定倾半径(Metacentric Radius),以ρ表示;重心C与原浮心D的距离称为偏心距,以e表示。当浮体倾斜角α不太大(α<10°=的情况下,在实用上,可近似认为M点在浮轴上的位置是不变的。

浮体倾斜后能否恢复到原平衡位置,取决于重心C与定倾中心M的相对位置。如图2-27a所示,浮体倾斜后M点高于C点,即ρ>e,重力G与倾斜后的浮力Pz′产生扶正力矩,使浮体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种情况称为稳定平衡。反之,如图2-27b所示,M点低于C点,即ρ<e,G与Pz′产生一倾覆力矩,使浮体更趋于倾倒,这种情况称为不稳定平衡。当浮体倾斜后,M点与C点重合,即ρ=e,G与Pz′不会产生力矩,此种情况称为随遇平衡。由此可见,浮体保持稳定的条件是:定倾中心M高于重心C,即定倾半径ρ大于偏心距e。

图2-27

对于重心不变的对称浮体,当浮体的形状和重量一定时,重心与浮心之间的偏心距也就确定了,因而浮体的稳定与否要视定倾半径ρ的大小而定。下面讨论确定定倾半径ρ的方法。如图2-27a所示,浮体倾斜一微小角度α以后,浮心D移动了一个水平距离l至D′。从图中知  ??lsin? (2-7-1)

式中,l的大小可以通过对浮体倾斜前后所受浮力的分析求得。浮体倾斜后所受浮力Pz′可以看成是原浮力Pz减去浮出部分AOA′失去的浮力,再加上新浸没

部分BOB′所增加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图中的三棱体AOA′与BOB′的体积相等,故浮体倾斜后失去的与增加的浮力亦相等,均以ΔP表示,则有 Pz′=Pz+ΔP-ΔP,利用理论力学中的合力矩定理,对原浮心D取矩,得

Pz′l=Pz20+ΔP2S

故 l??P?SP'z??P?S?Vp (2-7-2)

式中,S为图中两三棱体形心之间的水平距离;VP为浮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即浮体的压力体体积)。

从图2-27知,当浮体倾斜角α较小时,三棱体的微小体积dV(图2-27c中阴影处)所受的浮力为

dP=γdV=γ2αy2L2dy=γ2αydA

式中L为浮体纵向长度;dA=L2dy为原浮面(即浮体与液面相交的平面上)上的微小面积,根据合力矩定理,将三棱柱所受浮力对O取矩,得

ΔP2S=∫AydP=γα∫Ay2dA=γαJ

的惯性矩。

将式(2-7-2)、(2-7-3)代入式(2-7-4),得定倾半径

??J (2-7-3)

式中J=∫Ay2dA为全部浮面面积A对其中心纵轴O-O(即浮体倾斜时绕其转动的轴)

?VPsin?

当浮体倾斜角α比较小(α<10°=时,α≈sinα,上式成为 ??JVP (2-7-4)

由此可见,浮体定倾半径ρ的大小,与浮面对中心纵轴O-O的惯性矩J及浮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VP有关。求出定倾半径ρ以后,将其与偏心距e比较,便可判明浮体是否稳定。

以上讨论是浮体的横向稳定性问题,浮体的纵向稳定性远较其横向稳定性高,一般不必再作检算。

例2-5 一沉箱长度L=8m,宽度b=4m,重G=1000kN,重心C距底1.95m(如图2-28所示)。试校核该沉箱漂浮时的稳定性。

图2-28

解:设沉箱在水面上漂浮时的吃水深度为h,则据阿基米德原理有

G=γVP=γLbh G1000 h?=3.19m ??Lb9.8?8?4h2?3.192故

沉箱浮心D距底为=1.60m,则偏心距

e=CD=1.95-1.60=0.35m

定倾半径

1??JVP?12LbhLb3?b212h?4212?3.19=0.42m

因ρ>e,故沉箱漂浮时是稳定的。

习 题

2-1 一封闭盛水容器如图所示,U形管测压计液面高于容器液面h=1.5m,求容器液面的相对压强p0。

题2-1图 题2-2图

2-2 一封闭水箱如图所示,金属测压计测得的压强值为4900Pa(相对压强),测压计中心比A点高0.5m,而A点在液面下1.5m。求液面的绝对压强及相对压强。

2-3 一密闭贮液罐,在边上8.0m高度处装有金属测压计,其读数为57.4kPa;另在高度为5.0m处也安装了金属测压计,读数为80.0kPa。求该贮液罐内液体的重度γ和密度ρ。

2-4 图为量测容器中A点压强的真空计。已知z=1m,h=2m,求A点的真空值pv及真空度hv。

2-5 一直立煤气管道如图所示。在底部测压管中测得水柱差h1=100mm,在H=20m高度处的测压管中测得水柱差h2=115mm,管外空气重度γa=12.6N/m3,求管中静止煤气的重度γ。

题2-4图 题2-5图

2-6 根据复式水银测压计(如图示)所示读数:z1=1.8m,z2=0.8m,z3=2.0m,z4=0.9m,zA

=1.5m,z0=2.5m,求压力水箱液面的相对压强p0。(水银的重度γp=133.28kN/m)。

2-7 图中所示给水管路出口阀门关闭时,试确定管路中A、B两点的测压管高度和测压管水头。

2-8 图示水压机的大活塞直径D=0.5m,小活塞直径d=0.2m,a=0.25m,b=1.0m,h=0.4m,

3

试求当外加压力P=200N时,A块受力为多少?(活塞重力不计)

题2-6图 题2-7图 题2-8图

2-9 绘出图示AB壁面上的相对压强分布图。

题2-9图

2-10 设有一密闭盛水容器的水面压强为p0,试求该容器作自由落体运动时,容器内水的压强分布规律。

2-11 一洒水车以等加速度a=0.98m/s2向前平驶,如图所示。试求车内自由液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若A点的运动前位于xA=-1.5m,zA=-1.0m,试求A点的相对压强pA。

2-12 图示一圆柱形敞口容器绕其中心轴作等角速度旋转,已知直径D=30cm,高H=50cm,原水深h=30cm,试求当水恰好升到容器顶边时的转速n。

2-13 一矩形闸门的位置和尺寸如图所示,闸门上缘A处设转轴,下缘连接铰链以备开闭。若忽略闸门自重及转轴摩擦力,求开启闸门所需的拉力T。

题2-11图 题2-12图 题2-13图

2-14 如图所示一矩形闸门两边受到水的压力,左边水深h1=3.0m,右边水深h2=2.0m,闸门与水平面成α=45°倾斜角,假定闸门宽度b=1m,试求作用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及其作用点。

2-15 设一受两种液压的平板ab如图所示,其倾角α=60°,上部油深h1=1.0m,下部水深h2=2.0m,油的重度γp=8.0kN/m3,试求作用在平板ab单位宽度上的液体总压力及其作用点位置。

题2-14图 题2-15图

2-16 图示绕铰链O转动的倾角α=60°的自动开启式矩形闸门,当闸门左侧水深h1 =2m,右侧水深h2=0.4m时,闸门自动开启,试求铰链至水闸下端的距离x。

2-17 图示一矩形闸门,已知a及h,求证H>a+

1415h时,闸门可自动打开。

题2-16图 题2-17图

2-18 图示一圆柱,其左半部在水作用下,受有浮力Pz,问圆柱在该浮力作用下能否绕其中心轴转动不息?

2-19 试绘出(a)、(b)图中AB曲面上的压力体。

题2-18图 题2-19图

2-20 一扇形闸门如图所示,宽度b=1.0m,圆心角α=45°,闸门挡水深h=3m,试求水对闸门的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题2-20图 题2-21图

2-21 图示一球形容器由两个半球铆接而成,铆钉有n个,内盛重度为γ的液体,求每

一铆钉所受的拉力。

2-22 图示一跨湖抛物线形单跨拱桥,已知两岸桥基相距9.1m,拱桥矢高f=2.4m,桥宽b=6.4m,当湖水上涨后,水面高过桥基1.8m。假定桥拱不漏水,试求湖水上涨后作用在拱桥上的静水总压力。

题2-22图

2-23 一矩形平底船如图所示,已知船长L=6m,船宽b=2m,载货前吃水深度h0=0.15m,载货后吃水深度h=0.8m,若载货后船的重心C距船底h′=0.7m,试求货物重量G,并校核平底船的稳定性。

2-24 图示半径R=2m的圆柱体桥墩,埋设在透水土层内,其基础为正方形,边长a=4.3m,厚度b=2m,水深h=6m。试求作用在桥墩基础上的静水总压力。

题2-23图 题2-24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