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松 下载本文

于寻租的生产函数进行测度,从而解决寻租问题;因为,寻租活动的社会成本十分高昂,政府干预形成某种垄断并带来租金,就会导致寻租现象。

15.科斯定理: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11.3.2 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性。(中南财大2004研) 答: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的一个概念,通常将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对于公共物品来说,任何人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同时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0。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种。

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

(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南开大学2004研)

答:(1)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2)以旧车市场买卖为例。假定有一批旧车要卖,同时有一批要买这些数量的车的购买者。旧车中有一半是优质车,一半是劣质车。设优质车主索价200元,劣质车主索价100元。再假定买主对优质车愿支付240元,对劣质车愿支付120元。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即买主知道哪些车是优质的,哪些是劣质的,则优质车会在200-240元之间成交,劣质车会100-120元之间成交。但买主事实上无法凭观察判断旧车质量。旧车主会隐瞒劣质车的问题,搞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买主只知道劣质车和优质车所占比重各半,但不知每一辆车究竟是优质还是劣质车。于是,他们的出价至多是120×

12+240×

12=180元。然而这样一来,优

质车就不会以此价卖出。如果买主知道只能买到劣质车,则成交价格只能在100-120元之

间,从而优质车被逐出市场,市场运转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可再举一例。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则根据大数法则所订费率足以保证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转。问题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握。拿健康医疗保险来说,哪些人身体好,哪些人身体差,保险公司无法充分了解。结果是身体差的人投保最多。事后保险公司才了解到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预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这迫使保险公司按“最坏情况”的估计来制订保险费率,但这样会使费率上升,会使身体好的人不愿参加保险。尽管他们有获得保障的需求,但市场无法给他们提供保险。保险市场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3. 全世界每天消费大量的鸡,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灭绝,相反没有多少人吃鲸肉,人们却时时刻刻担心鲸会灭绝,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系统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鸡,却偏偏威胁到鲸的生存呢?(中山大学2006研)

答:(1)同样一个市场系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市场在配置“鸡”和“鲸”这两种资源时其效率是不一样的。市场在配置鸡的生产和消费时是有效的,但在配置鲸时却出现了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不完全信息等。

鲸是一种公共资源,但市场在配置公共资源时往往无能为力。公共资源是指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当利用市场来对公共资源进行配置时,它很可能很快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现象被称为“共有财产的悲剧”。

(2)从产权角度来看,农民拥有他所养殖的鸡及相关的占有、处分、收益等权力,因此觉得有必要好好照看它们,增加鸡的数量。由于产权的确定性,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相反,鲸的产权归属并不明确,不属于任何国家或个人,换言之,它是世界公共资源。于是,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捕鲸可以赚大钱,不少人蜂拥而上;另一方面,保护鲸类则由于缺乏直接经济利益而乏人问津。这就使得单纯依靠市场来配置鲸这种资源时其结果缺乏效率。

4.试以举例的方式,借助几何图形简要分析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之正外部性——攀比效应(bandwagon effect)。(中山大学2004研)

答:攀比效应是指一种赶浪头的欲望,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人都已拥有的商品,攀比效应改变了市场的需求曲线。现在以时髦商品说明攀比效应。

如图11.2,图中横轴表示某种时髦商品的销售量Q,纵轴是商品的价格P,D为需求曲线。假设消费者认为只有20单位的人购买了该商品,消费者缺乏动力购买这种商品以赶时髦,有些消费者处于它的内在价值购买,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为D20。

假设消费者现在认为有40单位人购买此时髦品,他们发现购买该商品更有吸引力,想多买一些,需求曲线为D40,同样如果认为有60单位人购买,则需求曲线为D60。消费者认为已购买该时髦品的人数越多,需求曲线越向右移动。

最终消费者会明确感觉到多少人已经购买了该时髦品。当然这一人数取决于价格。在图中,如果价格为30,将有40人购买,需求曲线为D40,如果价格为20,有80人购买,需

求曲线为D80。于是通过连接对应于数量20、40、60、80、100的D20、D40、D60、D80、

D100曲线就可以确定市场需求曲线。

图11.2 攀比效应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攀比效应,个人对一种商品需求的数量随其他人购买该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市场需求曲线相对更具有弹性,如在D40时价格从30降为20,在没有攀比效应条件下,需求量只会从40上升到48,攀比效应将需求量进一步提升到80。所以攀比效应强化了需求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

5.为什么要反垄断?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哪些?(北师大2005研)

答:(1)因为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垄断利润是不公平的,所以必须要反垄断。

图11.3 垄断厂商的经济效率

在图11.3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由直线AC=MC表示。为了使利润极大,厂商产量定在Q2,价格为P2,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所支付的数量(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边际成本)。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1,价格应降到P1,这时P=MC。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Q1和价格P1,消费者剩余是ΔFP1H的面积,而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ΔFP2G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P1P2GI所代表的面积)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ΔGIH所代表的面积)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代表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2)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反垄断法则是上述措施的法律形式。

①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一般根据反垄断法来执行。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分解原有的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

②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

取的补救措施。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于垄断行业施行价格控制,或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治措施。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最大利润,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决定价格,以便部分地解决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的低效率问题。

③管制自然垄断的做法还可以采用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

6. 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中

财2004研)

答: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外部性、公共产品、非零交易成本、市场特权、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非对称信息等等。

信息的不对称性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会导致市场失灵。 比如说旧车市场。在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时,没有涉及到商品的质量问题。引入质量问题后,如果消费者以及其他人具有完全信息,消费者可以将不同质量的旧车看成不同的商品,从而根据质量给予不同的价格,因此消费者对任意一种质量的旧车的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果信息不对称,旧车买方只知道旧车有不同的质量,但不具体知道哪个质量高,哪个质量低,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通常根据价格判断旧车的“平均”质量。消费者有理由相信,随着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该商品的平均质量也将上升。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旧车买方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考虑它的价格,还要考虑其质量。如果旧车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也无人问津,相反,如果质量很好,即使价格较高,也值得购买。所以旧车买方追求的是商品的最大价值,即每单位价格的质量。由于存在一个均衡的价格,在此价格下旧车价值最大,高于和低于此价格商品的价值都降低,所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不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包含一段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

而旧车卖方的信息是完全的,所以卖方(也就是供给者)在供给方面还是和以前一样,即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和消费曲线的最好交点是最大价值处的价格位置。但是当价格处于此位置时,生产者的供给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非均衡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社会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因此旧车买方在产品质量上的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供给方过低的供给量。

7. 以我国为例说明为什么在政府管制利息率时会产生寻租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北大1997研)

答:寻租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府管制利率时,资金供给小于需求,企业贷不到正常的资金,许多投资就会受阻。例如,有些企业拥有高收益率的投资项目,为了获得所需资金就会产生寻租行为。

主要表现有: (1)由于政府管制利率,寻租者为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游说,或者用金钱和礼品去疏通层层关系。

(2)对于那些地下钱庄来说,也会有寻租行为,因为它们可能通过提供高额黑市利率而谋取暴利。

8. 简述寻租理论的要点。

答:西方寻租理论的要点主要有:

(1)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经常形成集中的经济利益和扩散的经济费用,带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租金是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而形成的级差收入,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一切市场经济中行政管制都会创造出这种级差收入。寻租就是为这样的干预而进行的游说活动,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缪勒说,寻租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 (2)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寻租活动。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拥有租金的特权,如游说、疏通、拉关系、走后门等。②它不是生产性活动,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但它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并中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