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七套中考模拟卷)浙江宁波镇海区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第五次联考试卷 下载本文

聊天,并且逐渐加入他们的聊天,在快乐阅读中成为一个幸福的醒客。

阅读经典,就是在今天成为一个醒客,就是今天的醒客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醒客对话。这时候你会发现,存在着一个醒客的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于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的喧哗而长存,把一切时代的思想者联结成一个整体。走进经典的世界,与伟大的醒客们为伍,尽兴品尝思想的快乐吧。

(选自周国平《生命的品质》,有删改)

[注释] ①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13.作者围绕“幸福的醒客”,表达了自己什么主张?(2分) ..

▲ 14.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人文经典像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 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

▲ 15.阅读第四段,按要求答题。(6分)

(1)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的论证思路。(3分)

▲ (2)结合下列某一本名著内容,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是成为真正醒客的必由之路”的理解。(3分)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 1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醒客是幸福的。(2分)

▲ (三)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7—20题。(12分) 【材料一】

生机 丰子恺

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当时因为我的别寓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为跑到磁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磁盘来供养它,可是不到一个月,盆与花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如何带法?颇费踌躇。工人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水仙就与盘暂别,坐在饼干箱里旅行。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找寻它的下落,原来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甏上。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说:“不要紧。”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果然不要紧,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

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孩子们说石子里统是灰尘,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脸盆里,掇到墙角的太阳光中,给它们一一洗刷。 看的人越聚越多,女孩子最热心。她们把石子照形状分类,照色彩分类,照花纹分类;然后品评其好坏……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见了石子的图案,叫道:“咦,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见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自晨至晚,浸了十来小时,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不要紧。”再用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过了几天,竟然又开始发绿了。

第三次遭的是冻灾。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春寒太甚,患难迭起,始终不能开花。直到我要离开缘缘堂的前一天,它还是含苞未放。我此去预定暮春回来,不见它开花又不甘心,以问阿毛。阿毛说:“用绳子穿好,提了去。”我赞成。于是水仙花倒悬在阿毛的手里旅行了。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惊蛰过了,又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原故。”就掇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

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啊哟!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A)一看,水仙花的鳞茎冻得像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绿绿的翡翠条。惋惜,赶快拿进来,放在火炉边。久之久之,盆里的水溶了,花里的水也溶了;但是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叶尖儿垂在水面。阿毛说:“糟了。”但是看它的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阿毛随后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我赞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从房中移到灶间。 谁说水仙花清?它也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烟火气的。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来,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选自丰子恺《白鹅》,有删改)

【材料二】

丰子恺画作《生机》

【材料三】

抗日战争让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之中。1936年丰子恺写下《生机》一文,1938年创作了画作《生机》。 【材料四】

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是从鳞茎顶端抽出来的。(B)鳞茎,呈盘状,上有肥厚多肉的鳞叶,内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叶狭长带状。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17.材料一中的水仙花每一次遭受灾难后依然“生机”,何以见得?请分别概括。(3分)

▲ 18.材料一中的画横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 .... ▲ 19.分析材料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其效果。(3分) (A)一看,水仙花的鳞茎冻得像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绿绿的翡翠条。 (B)鳞茎,呈盘状,上有肥厚多肉的鳞叶,内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叶狭长带状。 ▲

20.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从“画面内容”与“画面含义”两方面,为材料二配写一段解说词。(4分) ▲

三(54分)

21.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4分)

院子口的梧桐树

奶奶不曾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 “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猫哪?上树啦。”

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明。奶奶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念叨着,奶奶的童谣犹如一支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酣然入睡……。

(1)文中画线句用词重复,应改为 ▲ (1分) (2)最后一段有一处标点错误,修改意见: ▲ (1分) (3)此标题不太恰当,请结合文意改写一个标题,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2分) 标题:《 ▲ 》理由: ▲ 22.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有句经典的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 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是的,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 阅读上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28分)

1.(4分)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书写,1分;书写正确,1分;端正,1分;美观,1分。 2.(4分)(1)piān(2)xiào(3)斓(4)副(每空1分)

3. (10分)(1)在河之洲(2)思而不学则殆(3)直挂云帆济沧海(4)千树万树梨花开(5)润物细无声(6)沉舟

侧畔千帆过(7)会挽雕弓如满月(8)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9)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4.(2分) A

5. (2分)你好!在这个剧本里,镇关西的心理是很紧张、害怕的。(礼貌用语1分,心理1分) 6.(2分) C 7.(4分)(1)(2分)曲剧《骆驼祥子》隆重上演受到京城观众的热烈欢迎。(2)(2分)示例:希望初中生们多阅读

《骆驼祥子》这一类的经典文学作品。

二 (38分)

(一)(14分)

8.(3分) 第一、二句描绘了恬静远处小村庄,袅袅的炊烟、云雾缭绕的高山,挺立的青松,表达 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表明了诗人安于颜回、陶渊明那样清贫的宁静生活。 9.(2分)A

10.(4分)(1)这 (2)好像 (3)通“向”,从前 (4)……的原因(每空1分) 11.(2分)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每句1分)

12.(3分)近 远(每空1分);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使人赏心悦目的内在价值。

(或“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 或“不能有轻‘易’重‘难’的心理;或“不能只追求远离自己的东西,而遗弃眼前的事物”。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在四望矶上有扫叶楼,离我家不到一里之地,竟然从未去过。辛酉年秋天,金坛的王中子到我家探访我,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这座楼建在(四望矶的)小山之顶,(山上)土净石秀,(小楼)傍大树茂密,山风西面吹来,落叶纷纷,(满地的)青黄两色的叶子堆叠交杂,绚烂得像一幅织绵。等到(我们)向上登上(扫叶楼),(放眼看去)这里近接城区市井,远连江心小岛;云烟缭绕的村舍,沙滩边的水鸟,江中的风帆,(这些)幽深而旷远、瑰丽而奇特的景色,全都呈现在案头席边。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异美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大凡人的感情,喜欢追求远离自己的东西,而遗弃眼前的事物。这大概是远离的东西,获得它一定很艰难,则把它看得很重,即便是没有什么可获得的,也不在意;在身边的东西,得到它一定很容易,则把它看得很轻,即便会有所获得,也不当回事。我的见识,自认为还能远离世俗(高于一般人),却也不能知道奇丽景观就在半里之外,竟到了厌倦近处的美景而想远游的地步,(由此而看)那么我平生的行事中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哪里能计算得尽啊!虽然如此,

(但这一次)因王君来访而使我没有最终失去近处的美景,这就是古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二)(12分)

13.(2分)走进经典的世界,与伟大的醒客们为伍,尽兴品尝思想的快乐。

14.(2分)运用比喻论证,把“人文经典”比作“圣殿”,通俗易懂地论证了人文经典的丰富以及带给人们的影响。 15.(6分)(1)(3分)先提出论点“思想离不开传统”,再举“陈景润”“马克思”的例子进行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最后得出结论“阅读经典是成为真正醒客的必由之路”。(2)(3分)示例:《童年》中,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里,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阅读这本书,让苦难中的人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16.(2分)醒客在不满足中,展开了对意义的寻求,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世界;醒客更追求快乐的 品质;醒客能享受思想的快乐。(回答两点即可,每点1分) (三)(12分)

17.(3分)第一次遭受旱灾后,过几天又欣欣向荣了;第二次遭受水灾后,叶子由黑变绿第三次冻灾后,花蕊还是笔

挺地立着。

18.(2分)渲染了寒冷的气氛,为自己闭居在室内交代了原因,为水仙花受冻埋下了伏笔,还从侧面衬托了水仙花的

生机活力。

19.(3分)(A)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鳞茎和水仙花叶子受冻后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受冻水仙花的

惋惜之情。(如果从叠词的角度赏析也可)(B)句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准确且生动地说明了鳞茎和水仙花的形状。

20.(4分)一只蜻蜓飞向一株从砖缝里钻出来的新苗,新苗和蜻蜓勾画出一种静态与动态的生命,相互辉映,象征着

困境中也孕育着希望,告诉人们即便在困境中也要顽强。(画面内容2分,画面寓意2分)

三 (54分)

21(4分)(1)(1分)奶奶不曾上过一天学(或“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2)(1分)删除句号(或“删除省略号”)

(3)(2分)示例:流淌在记忆里的童谣 此篇文章主要写我对奶奶童谣的怀念,而梧桐树只是文中的一个景物,原标题偏离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2.(50分)参照南京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