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四、量出下面各图的相关数据,再求出图形的面积(每题4分,共8分)。

五、按要求解答下列各题(共33分)。

1、一箱苹果,每个果篮放12个,或放16个都正好放完。这箱苹果最少有多少个?(4分)

雕塑 10米 12米 10米 草坪

2、右图这个草坪占地多少平方米?(5分)

3、爸爸今年40岁,比儿子年龄的4倍少4岁,儿子今年几岁? (4分)

4、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起床(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

请你为王虹安排一个合理的程序,能有条不紊的在规定的时间里把每件事情都做好。(4分)

5、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8分)

(1)画出左图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将右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3格。

6、下图是某医院里的一个病号的体温情况统计。(8分) ×× 4月7日至9日体温情况统计图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单位;时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单位;摄氏度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3、、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从体温图上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恶化还是好转?

青岛版教材五年制四下教材分析

一、本册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第三单元团体操表演—2、3、5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第四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第五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空间与图形领域

第二单元 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 图案美--对称、平移和旋转 统计与可能性领域

第八单元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第九单元 下跳棋--可能性

同时结合以上三个领域的内容还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 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我能长多高 还有新增加的内容: 数学与生活

本册教材是与老教材变化最大的一册教材,这其中认识正、负数;对称、平移与旋转;统计;可能性;数学与生活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而原有教学内容: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单元 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一、本单元教材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知识地位和思维地位两个方面来理解本单元的教材地位。

1、知识地位: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四上学习了会用字母表示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通过信息窗1:理解方程的意义。通过信息窗2:学习等式性质一以及解方程χ±a=b 。通过信息窗3:学习等式的性质二以及解方程aχ=b、aχ±b=c 。通过信息窗4:学习解较复杂的方程,也就是通常说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aχ±bχ=c。这些知识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代数重要的知识基础。

2、思维地位。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和飞跃,是学生第三学段学习代数重要的思维基础。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和飞跃,列算式解决问题,是通过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条件作为一方,问题作为一方,已知和未知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把已知和未知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变成了顺向思维,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所以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打破学生原来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及时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与方法。在这里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学生仍然会迷信预算术法,无法突破思维定势,思维得不到拓展。 二、本单元教材编排与传统教材的主要区别

(1)内容编排的不同:原来一个单元分为三节,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现在分开编排,用字母表示数安排在四上进行,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混合编排在一起。各个信息窗都注重了寓概念教学与计算教学于解决问题之中,如解方程的教学都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引入的,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再引入新知的学习,展开研究,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解方程的依据的不同:原来是利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课程标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中小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也要用等式的性质解。所以教材安排的是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小学的衔接。

(3)难度不同:在解方程上,难度有所降低。原来解方程的形式比较多样,不管χ处在

运算符号的前面,还是后面,学生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都能解。而现在,教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等式的性质不久,初中还要继续学习,小学阶段不易往深入学习,因而在编排上解方程的难度上有所降低,只要求会解形如χ±a=b、aχ=b、χ÷a =b、aχ±b=c、aχ±bχ=c ,而对于减数和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不作学习,在此,也提醒老师们教学时不要随意拔高难度。

三、为什么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怎样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过去,小学数学习惯于用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如x + 4 = 20,由于“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所以x = 20 - 4。中学数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如x + 4 = 20,等式的两边减去相同的数仍是等式,因此x = 20 - 4。显然,中小学关于解方程的教学长期不衔接。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解方程的技能熟练,但只能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进入中学以后,原有的思维定势干扰了继续学习,不能适应较复杂的方程,造成中学阶段教学解方程的难点不在知识本身,而在消除原有的思维习惯。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进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材为什么用天平图创设情境?怎样教学方程的意义?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但学生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似乎两边的地位是不等的,因为是从左边算出的右边,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左边的式子和右边的数都是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所以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它的两臂平衡或者不平衡,分别表示两端的物体质量相等或者不相等。教学中,可以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情景,使学生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等式,而更多的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等式,对等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理解、解答含有字母的等式提供支撑。因此教材多次以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例1写出的等式表示2个50克砝码和1个100克砝码的质量相等,例2写出的式子有的是等式,有的不是等式,尽管每个式子里都有字母x,联系天平图能体会各个式子的含义,从经验系统里提取等式的正例与反例。

教学方程的意义,要体会它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教材中多次出现根据图画里括线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列方程,要让学生说说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分析方程的各部分,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研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应是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学习,其宗旨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本册教材特别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P9一个式子成立,其他式子呢?又如: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等式能不能成立?)“发现、猜想、验证”不但是在等式的性质中突出方法的运用,在后面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约数和倍数等各单元中,都充分关注了这一点,数学的本质是思维的训练,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大智慧就可以得到发展,也就越来越聪明;反过来,学生如果有了这样的一种科研意识,掌握了这样研究的方法,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数学是增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