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讲 走近细胞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讲 走

近细胞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及生命系统的层次 2.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3.病毒、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综合考查 题号及难易度 2,3 1,4 6,9(中),10(中) 5,7(中),8(中),14 11,12,13(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C.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解析:英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提出了细胞是动植物的结构功能单位;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细胞学说揭示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揭示多样性。细胞学说提出了动植物由细胞构成,没有提出其他生物的组成。 2.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解析: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分子、原子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到细胞水平。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而得出的。

3.(2014安溪期末)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B )

解析:图中四个选项所示的细胞依次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蓝藻、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故能表示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的是B项。

4.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导致构成该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B.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

C.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1

D.不同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解析:不同细胞虽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D项错误。 5.(2013萧山质量检测)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当放大100倍时,设视野中圆的直径为d,则面积S=π(d/2)2,此时视野中有64个细胞,当放大400倍时,圆的直径相当于原来的1/4,则圆的面积为S=π(d/8)2,即为原来的1/16,故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

6.(2014泉州期末)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细胞膜而没有核膜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

D.为了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活的鸡胚细胞培养该病毒

解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即没有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NA位于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没有拟核结构;甲型H1N1流感病毒寄生于活细胞中,如鸡胚细胞。 7.(2013望城实验中学联考)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 C ) 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 B.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D.在低倍镜观察之后,直接换上高倍物镜

解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无细胞核,酵母菌有细胞核;核糖体是两者都具有的细胞器,但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可通过调节反光镜调节进光量;在低倍镜观察之后,应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才能换用高倍物镜,否则在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物像。

8.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解析: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图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并不是都能被观察到;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动;物像需要在低倍镜下调整清晰后再移到高倍镜下,并调整细准焦螺旋至图像清晰。

2

9.(2014无锡质检)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分类图,关于①②③④各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①中两个生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B.②中都是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 C.③中都具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④中生物都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解析: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营寄生生活;大肠杆菌属于异养型原核生物,营寄生生活;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蓝藻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黑藻属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0.(2014南昌月考)下图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细胞壁 B.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C.三种细胞中只有a、b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

D.a、b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而c细胞无线粒体一定不能进行有氧 呼吸

解析:由题中图可知,a为植物细胞,c为原核细胞,b细胞有大量的线粒体,为真核细胞。a和c都有细胞壁,成分不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同的细胞器就只有核糖体,c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细胞内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而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在细胞质中,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也有分布,如线粒体、叶绿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1.(12分)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的主要依据为 。

(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 。

(4)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肯定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是 。 解析:(1)甲为细菌,乙为动物细胞;甲属于原核细胞,乙属于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具有由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不具有由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DNA,细胞器都含有核糖体。(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核膜、染色体,只有核糖体,而乙有核膜、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4)细菌属于细胞层次,同时又属于个体层次。

3

答案:(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3)甲无核膜、染色体,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4)甲

12.(12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 。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甲 乙 丙 核膜 √ √ × 光合作用(能否) √ × √ 核糖体 √ √ √ 细胞壁 √ ×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 ,乙 ,丙 。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②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左下图)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右下图)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 , 这说明细胞的 性。

解析:(1)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⑨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④酵母菌、⑤霉菌、⑦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而⑥HIV、⑧SARS病原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2)洋葱是植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兔子是动物,其细胞含有核膜、核糖体,不含有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蘑菇是真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核膜。大肠杆菌是细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无核膜,在有无核膜这一方面与植物细胞相比充分显示细胞间的差异性。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⑨

(2)①A B D ②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差异

13.(2014合肥集训)(12分)探究分析:

实验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后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像如图甲。

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像如图乙。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看到的图像如图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