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和实施措施,防止噪音污染、水污染及大气污染。
2) 对环境污染尤其是噪音污染进行严格的监控。 3) 严格遵守环保和园区管理部门的文明施工方面的规定。 4)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将提前以告示的形式通知居民,使他们有所了解,并求得他们的谅解,融洽与居民关系。
5) 施工中需要停水、停电、封路而影响环境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事先告示。在行人、车辆通行的地方施工,应当设置沟、井、坎、穴覆盖物和标志。 5.2防止民扰的措施
只要严格执行和落实防止扰民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污染,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民扰,民扰大部分是由于扰民引起的,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居民是遵纪守法的,是能够充分理解施工单位的困难的。为了防止民扰事件的发生,在落实防止扰民措施的前提下,制定如下措施:
1) 在施工前公布连续施工的时间,发布安民告示,向工程周围的居民做好解释工作。
2) 教育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封闭式管理,减少与外界的接触。维护群众利益,尽力减少工程施工给当地群众带来不便。
3) 环保部门按国家规定的噪声值标准进行测定,并确定噪声扰民的范围。
4) 现场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处,并配备热线电话,24小时接
9
待来访来电,对所有问题均在24小时以内予以明确答复。
5) 依法处理各种扰乱正常施工秩序的行为和责任人。对不管采取何种措施仍然阻挠正常施工的人或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遵照有关法律进行处理。 6、现场医疗站和急救措施
1) 施工前,将为现场(包括施工作业面、生产居住区、生产加工车间、仓储用地等)工人提供符合政府卫生规定的生活条件并获得必要的许可,保证工人的健康和防止任何传染病,包括工人的食堂、厕所、工具房、宿舍等。
2) 施工时,定期请专业的卫生防疫部门对现场、工人生活基地和工程进行防疫和卫生的专业检查、消毒和处理,包括消灭白蚁、鼠害、蚊蝇和其它害虫,以防对施工人员、现场和永久工程造成任何危害。
3) 现场设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小组,制订并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4) 现场设专门的临时医疗站,配备足够的设施、药物和称职的医务人员,准备2-5套担架,公开张贴120急救电话,用于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对受伤人员的急救。
5) 整个施工期间严格遵守国家和市有关工人劳动保护、身心健康、预防传染病和施工期现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等,在疫情爆发期和有疫情爆发时,做好工人的健康监控、隔断疫情传播和传播途径、必要的预防药品、卫生消毒等工作。 7、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0
基于本工程工作量大,现场工人多,因此做好现场的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现场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问题,我们将从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出发,积极有效的做好施工现场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1) 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施工现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防治计划和紧急预案措施。
2) 建立完善的疫情预防组织机构,对工人按工种划分为各个班组,由班组长负责;每个班组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不超过10人,由小组长负责每个工人每天的身体情况。班组长一旦发现工人有异常情况的发生立即上报,按照制定好的程序采取果断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疫情的扩散。
3) 在现场外设置的生活区,优先考虑人员居住条件,保证工人居住不拥挤,保证室内良好的通风,保证室内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各班组长每天对工人宿舍的卫生进行检查,并定期进行消毒。
4)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教育工人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严格施工现场门卫制度,对外来人员及车辆进行登记、检查和消毒。
5) 加强施工现场对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宣传,采取黑板报、宣传册等各种途径,定期对工人进行教育,告戒工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陋习、树新风”。
11
6) 加强施工现场的卫生工作,每天向外运出当天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坚决杜绝现场乱堆乱倒垃圾。加强对工人个人卫生的管理,对不注意个人卫生及有不良嗜好者进行严肃公开批评。
7) 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疫情的发生,项目部将立即上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立即对与病人有接触的人员采取隔离措施,立即将疑似病人送入定点治疗医院,绝对不许将病人遣送原籍。
二、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管理目标
做到“四无”(无大气污染、无粉尘污染、无噪音污染、无污水污染),“五化”(即亮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具体指标如下:
1) 噪音排放达标: 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 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
2) 防大气污染达标:施工现场扬尘、生活用锅炉烟尘的排放符合要求(扬尘达到国家二级排放规定,烟尘排放浓度<400mg/mm3。)
3) 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污水排放符合《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 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 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尽量回收利用。 2、环境管理因素分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