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P7 基础巩固:2、3、4、5 综合运用1、2、4、5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一)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1、 制作 2、分类 (二)地图的三要素:
1、 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2、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
分母 越大 越小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 。 【教后反思】
9
比例尺 越小 越大 表示实际范围 越大 越小 内容 越简略 越详细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3、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4、初步学会把所学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以生活化的地理为突破口,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绘制了一幅地图,你会读吗?仔细观察我们为什么无法读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图例和注记”一框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图例和注记?
②你能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吗?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读一幅地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教师精讲点拨】
要把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的地图图例往往不同,要认真阅读和观察。 【探究结论】
要把握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11页和12页第一框题,完成下列要求。 ①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②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做?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资料 新闻报道:巴基斯坦为谁而哭泣?
10
有人说,中东是宗教和文化的战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竟如此奇怪地汇聚在“圣城”耶路撒冷;又有人说,中东是大国逐鹿的战场,贫瘠之地,汇聚着众多国家和霸权的利益; 在这片流淌着石油和鲜血的土地上,我们每天过目着无数的悲剧。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硝烟会散尽?什么时候杀戮会停止?..... ①你还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关于中东地区的信息? ②面对这则报道你能分析一下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吗?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中要多观察,要有一双“地理眼”,善于发现一些地理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勤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
【探究结论】宗教、文化差异;大国干预;对石油和水资源、领土的争端 学习任务(三)
1、自主学习:读12页第二框题完成下列要求 ①为什么要进行野外旅行?
②野外旅行有哪些方式,应作哪些准备?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暑假我校将组织去临沂地下大峡谷旅行,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 【教师精讲点拨】开展野外旅行要从天气、路线、准备的物品等多方面考虑 【探究结论】
选择晴天的天气、选准路线(或跟随旅行团)、带防暑和治腹泻的药品、雨衣、矿泉水、照相机、雨伞、钱、太阳帽等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1、指图比赛:出示常见图例,看看哪组说得最快、最准。 2、读课本图1-18图,完成活动题3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图例和注记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始终贯穿了地图,学会读图以及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多思考、多观察。这将为我们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8 6 中考链接P11 16 20 六、附板书设计: 学会看地图 我 们 怎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样 学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习 地 理 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 理 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
1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认识地球》教学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15页“活动”1题 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⑶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学习任务(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