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下载本文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A.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活动性 D.发展性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 A. 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 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种系心理的发生C.群体心理的发生 D.人类心理的发生 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 6.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 A.0—6、7岁B.3—6、7岁C.0—12岁D.0—18岁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

A.0~6岁 B.0~12岁 C.0~15岁 D.0~18岁

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 A.0~6月 B.6~12月C.1~3岁 D.3~6岁

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

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

A.主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A.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

A. 实践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 A. 客观性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

17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19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访谈法

20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A. 实验法B.谈话法C.观察法D.问卷法

21“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22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C. 测验法 D. 问卷法

23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24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 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 研究方法是( ) A. 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______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A.发展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学前教育学 D.儿童解剖生理学 26.下列哪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

A.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B.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要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 C.测验法的优点是适合做质的研究

D.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进行分析 27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这种方法称为( )。 A.作品分析法 B.调查访问法 C.测验法 D.谈话法 二、多项选择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是()。

A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 B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C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 D论述人的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2以下属于广义的儿童期的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儿童期 D少年期 3以下属于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辩证性 C发展性 D教育性 4()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A实验法 B调查法 C日记法 D传记法 5()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A自然实验法 B调查法 C作品分析法 D观察法

第二章练习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脑发展 B生理发展 C客观事物 D额叶发展 2( )是儿童从胎内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儿童期 D新生儿期

3()孩子生活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适应新环境的矛盾。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儿童期 D新生儿期 4新生儿的脑重约为()克。 A340 B390 C450 D550 5( ),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时,就会转头,做出吸奶的动作,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A食物反射 B防御反射 C定向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6以手指或小棍触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心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起来。这种反射叫()。

A食物反射 B防御反射 C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C 7当新生儿的身体失去平衡,或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会仰头,挺直,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搂抱状,这是()。

A惊跳反射 B防御反射 C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8把新生儿的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泳的动作。 A惊跳反射 B游泳反射 C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9新生儿最先形成的条件反射,都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 C生理基础 D以上都不是

10.1岁时,儿童的脑重可达()克。A 900 B1100 C1200 D1400 11( )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A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 B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C神经突触的增多 D神经突起的发育

1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完成大约在()岁。A6 B7 C9 D10

13婴儿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头部动作,然后自上而下,最后学会走路,这是()。 A从整体到分化 B从上部到下部 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D从无意到有意 14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才逐渐分化,这属于()。

A从整体到分化 B从上部到下部 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D从无意到有意

15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视野中他便停止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然后开始微笑,这是()。A天真活跃反应 B社会性依恋 C母子交往 D微笑 1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17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B.能伸手抓到东西 C.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D.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18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 )。

A.爱模仿 B.个性初具雏形 C.情绪作用大 D.开始接受任务 19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 A.0-1岁 B.1-3岁C.3-6岁 D.6-12岁 20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1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儿童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是( ) A.0~3岁 B.3~6岁C.6~12岁 D.12~15岁 22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3.儿童动作的发展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这一规律是( )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首尾规律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 24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是( ) A. 达尔文反射 B.莫罗反射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5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 26.儿童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是( )

A.从出生时开始的 B.从半岁开始的C.从1岁开始的 D.从1岁半开始的 27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 )

A.0到1岁 B.1岁到2岁 C.2岁到4岁 D.3岁到6岁 28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 )

A.5个月左右 B.8个月左右 C.10个月左右 D.1岁左右 29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A.1~2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8个月 30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 A.社会性 B.自我意识 C.情绪 D.意志

31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 )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 首尾规律C. 近远规律 D. 大小规律 3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尾首规律C.远近规律 D.大小规律

3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

34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这表现的动作发展规律是( ) A. 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首尾规律D.大小规律

35第一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 B词语 C概念 D表情

36第二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 B词语 C概念 D表情

37()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 A好动 B爱做事 C闹独立 D语言的形成

38()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A1 B2 C3 D4 39儿童3岁时的脑重可达到()克。A900 B1000 C1100 D1200

40()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A游戏 B生活 C学习 D劳动 41()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A游戏 B生活 C学习 D劳动

42.3岁前儿童的教育和教学是在()中进行的。 A游戏 B日常生活 C学习 D劳动

43幼儿的()主要不在于创造多少的物质财富,而是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作,形成一定的

技能技巧。A游戏 B生活 C学习 D劳动 44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操作 B.交往 C.游戏 D.言语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A吸吮反射 B防御反射 C定向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2以下属于食物反射的是()。A觅食反射 B吸吮反射 C吞咽反射 D以上都是 3以下属于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的是()。

A从整体到分化 B从上部到下部 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D从无意到有意 4以下属于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特点的是()。

A言语真正形成 B思维能力出现 C自我意识萌芽 D青春期躁动 5对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不能()。 A一味满足 B理解 C过多限制 D积极应对

6以下属于幼儿的活动的形式的是()。 A游戏 B生活 C学习 D劳动 7以下属有幼儿游戏的主要心理成分()。A想象 B直接的兴趣性 C动作和语言 D愉快的情绪

8概括来讲,幼儿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A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B心理活动机型为的无意性 C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D个性完善

9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A行为有较强的情绪性 B爱模仿 C思维带有轴向逻辑性 D个性成熟

10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爱玩会玩 C好学好问 D抽象概括能力正在发展 11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

A个性初具雏形 B爱玩会玩 C好学好问 D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第三章练习题

1( )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A感知觉 B认知 C思维 D情感

2( )是构成儿童认知活动整体的各种成分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变化。

A认知能力的变化 B认知方式的变化 C认知结构的变化 D认知结构的变化 3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 )开始的,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A感知觉 B认知 C思维 D情感

4( )是认知活动的开端。A感知觉 B认知 C思维 D情感 5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情感 B认知 C思维 D感知觉 6( )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A感知觉 B认知 C思维 D情感

7( )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手段。A 情感 B认知 C思维 D感知觉 8以下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A 情感 B注意 C意志 D记忆 9在整个幼儿期,( )在其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A 情感 B认知 C思维 D感知觉

10( )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A手 B口腔 C眼睛 D鼻 11约有( )左右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 A20% B 30% C80% D90%

12( )个体辨别物体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13婴儿理想的视觉刺激位置应该是()厘米。A15 B20 C25 D30 14()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上最小差别的能力。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视敏度

15()月的婴儿的视力可以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A0-6 B0-9 C6-12 D18-24 16.4-8月的婴儿最喜欢()较长的暖色。A波长 B色调 C响度 D明度 17( )个体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等特性的感觉。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视敏度

18()是指那些杂乱无章的,使人烦躁的高音。 A乐音 B噪音 C声调 D音高

19人最理想的声强环境是()分贝。A15-35 B60-70 C80 D100

20( )分贝以上的噪音,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环境。A35 B60 C80 D100

21如果长期在()分贝以上的强烈噪音持续刺激下,人的内耳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产生噪音性耳聋。A15-35 B60-70 C80 D100

22()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视敏度 23()是皮肤觉、压觉和运动觉的联合。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视敏度 24()岁的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A3 B4 C5 D6 25()岁的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A3 B4 C5 D6

26()岁开始的儿童能正确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A3 B4 C5 D6 27()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A注意 B记忆 C观察 D创造

28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9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 )。

A.12~23岁 B.10岁左右 C.3~5岁 D.6个月内 30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 )。

A.圆形 B.半圆形 C.正方形 D.三角形 31“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3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3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像 34“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 )影响。 A.表象 B.记忆 C.知觉 D.注意

35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结合起来。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保和度

36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A.2个阶段 B.3个阶段 C.4个阶段 D.5个阶段 37.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

A.时间知觉 B.形状知觉 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 38听觉和视觉的明显协调约在出生后( ) A.10天 B.半个月 C.20天 D.1个月

39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40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

A.目的性的加强 B.方法的形成 C.细致性的增加 D.概括性的提高 41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A. 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 42.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 D.依靠成人教授

43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

A. 生活经验和成熟B.成熟和教育C.生活经验和教育D.选择和生活经验 44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

A. 上下、前后、左右 B.前后、上下、左右C.上下、左右、前后D.前后、左右、上下 45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同时对比 D. 继时对比

46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 )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方位知觉 D. 深度知觉

47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 A.2岁时 B.3岁时 C.4岁时 D.5岁时 48.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

A.以视觉为主 B.以运动觉为主 C.以听觉为主 D.以经验为主

49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 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 5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 C.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要早于方位词的掌握D.婴儿没有距离知觉 51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 A.0-4周 B.4-8周 C.0-3月 D.0-6月 52.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 ) A.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形状知觉发展不够 C.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D.想像力不够丰富

53.3岁左右的幼儿,让他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会踏在线上,这是因为( )。 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 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 D.视力较弱 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55 .幼儿在认识b和d、土和士、方和万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说明( ) A.幼儿方位知觉不够精确 B.幼儿观察的概括性不足 C.幼儿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D.幼儿感觉的适应能力不强

56 .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 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B.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57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这是利用了( )。A.知觉中的新颖性规律 B.知觉中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规律 C.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的规律 D.知觉中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视觉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视敏度 B颜色视觉 C眼睛变大 D色弱 2以下属于研究颜色视觉的方法的是()。

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D比较法 3婴儿的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

A口腔探索 B脚的探索 C手的探索 D眼睛的探索 4婴儿最初对物体的探索是通过()后进行的。A口腔探索 B脚的探索 C手的探索 D眼睛的探索

5婴幼儿期是手的探索活动形成的时期,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下面的内容属于这几个阶段的是()。

A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 B视触协调阶段C手的无目的探索阶段 D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 6以下属于物体知觉的是()。

A大小知觉 B方位知觉 C形状知觉 D时间知觉 7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持续的时间 C观察的系统性 D观察的概括性 8促进感知觉发展的因素有()。

A儿童的活动 B知识经验 C语词 D思维

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 )使婴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息。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注意 2以下不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注意 3()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注意 4()是指婴儿对某些感觉信息比较喜爱,注意他们的时间比较长。 A感觉喜爱 B感觉偏好 C感觉剥夺 D感觉轰炸 5婴儿的选择性反应都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记忆 D无意记忆 6()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最重要的原因。A刺激物的特点 B刺激物的新异性 C刺激物的强度 D对象的运动

7婴儿的注意基本上都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记忆 D无意记忆 8.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分钟。A3-5 B5-8 C10-12 D10-20 9.2岁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分钟。A3-5 B5-8 C10-12 D10-20 10.2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分钟。A3-5 B5-8 C10-12 D10-20 11( )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记忆 D无意记忆 12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特别是( )控制的。 A顶叶 B额叶 C颞叶 D 枕叶

13小班有意注意的水平还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也只能集中( )分钟。 A2-3 B3-5 C10 D15

14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中班的有意注意获得发展,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 )分钟。A2-3 B3-5 C10 D15

15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注意集中的时间可达( )分钟。 A2-3 B3-5 C10 D15

16.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

A.选择性的发展 B.稳定性的发展 C.集中性的发展 D.分配能力的发展

17教师组织幼儿排练文艺节目时,既要求幼儿边唱边跳,同时,还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表情。在此,幼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品质属于

A. 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分配

18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 A.定向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9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 A. 选择性 B. 稳定性 C. 范围 D. 分散 20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

A. 选择性注意B.定向性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21.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3~5分钟B.5~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

2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23.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24.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25.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26.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偏好集中的刺激

27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28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A. 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9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墨点数是( ) 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30.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1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 )

A.定向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C.有意性注意 D.稳定性注意 32.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变化较大,下列活动中能最好保持注意的是( ) A.教学 B.游戏 C.生活 D.操作 33就儿童注意发生的先后来说,是( )

A.有意注意在先 B.无意注意在先C.有意后注意在先 D.三者无所谓先后

34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作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 )功能。

A.调节 B.整合 C.维持 D.选择

35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36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37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8在音乐课上,为了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最恰当的做法是( )。

A.以自己形象的表演吸引儿童的注意 B.利用多种形象的教具 C.让儿童做游戏 D.更多地让儿童欣赏优美的音乐 39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C.两者都占优势D.两者都不占优势 40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婴儿都能找到藏起来的物体的年龄是在( ) A.4~6月 B.6~12月 C.12~13月 D.15~18月

41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

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42.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4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注意是一种( )

A. 定向反射 B.心理状态 C.个性心理特征 D.探究反射 44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45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先于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B.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探究性注意的发生 C.定向反射的发生先于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D.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46.以下关于注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性注意是一种有意注意

B.定向性注意的发生早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C.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

D.本能的定向性注意在儿童和成人的活动中都不会消失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功能有( )。A选择功能 B监督功能 C调节功能 D集中功能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 )。A刺激物的特点 B人本身的状态 C环境的影响 D妈妈

小班幼儿的( )占优势。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记忆 D无意记忆 3有意注意依赖于很多因素( )。A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B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C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D良好的意志品质

4幼儿仍然是以( )占优势。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记忆 D无意记忆 5以下属于注意品质的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性 6引起幼儿分心的原因有( )

A无关刺激的干扰 B疲劳 C缺乏兴趣 D缺乏必要的情感支持 7对于幼儿园教师,应该这样预防幼儿分心( )。

A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B批评 C灵活转换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D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