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2.情绪行为障碍的观察发现(如何辨别学前机构中的情绪行为障碍儿童):(1)直接观察。在幼儿园,对儿童的异常行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师的直接观察。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A.与同龄大多数幼儿相比。所谓正常行为是指大多数同龄儿童都有的,并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B.与儿童本身的发展史相比。所谓正常就是发展上不断进步;C.与儿童所处的环境相比(2)间接观察。A.访谈:这是教师了解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常用的方法。访谈的对象一般是儿童的父母、经常与儿童生活在一起的人以及儿童本人。访谈前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好访谈内容。访谈的重点是要了解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频率,持续时间的长短,首次发生在什么情况下,行为是如何表现的等。还要重点了解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无可疑状况。B.评定表:一般用来描述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与非正常行为的特征,以区分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 (三)学前儿童常见情绪行为障碍的表现及教育干预

1.攻击性行为。表现: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东西等方式,其目的是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的对立和斗争。教育方法:不能用体罚的方法,而应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儿童的争端;让儿童分清是非,对攻击别人的儿童说服教育,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下面引导,让儿童明白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对其攻击行为采取“冷处理”,让受攻击的儿童不要与他一起玩耍,让他感觉到攻击别人会失去朋友,直到他背道歉为止。

2.恐惧情绪。表现:对事物的恐惧,如动物、火、水、场景、黑暗;也可表现为对人的恐惧,如陌生人、故事里的人物;还表现在对一些抽象概念的恐惧,如怕丢失、死、鬼等。在极度恐惧时,可能会出现惊叫、发抖、面色苍白、心跳加速、呼吸增快等。教育方法:经常用于消除恐惧情绪的方法有模拟示范、系统脱敏法以及行为疗法,但教育最为关键。(1)教师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恐吓儿童,也不要让儿童看恐怖电影电视。(2)应鼓励儿童观察分析各种自然现象。(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多参加有益活动。

3.嫉妒行为。表现:对比自己强的人采取敌视的态度;破坏那些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儿童的东西;情绪不稳定,在情绪极度不稳定时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极度反抗,处处与别人作对,

人际关系困难。教育方法:(1)要正确引导儿童的上进心。教师和家长要全面关心儿童的言行,充分看到每一个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经常给予表扬,让儿童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对他的关爱。(2)不要用儿童的不足与其他儿童的长处相比,讽刺、挖苦儿童,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引发儿童的嫉妒心。(3)尽力给儿童创造欢乐、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赞赏别人、感谢别人,成为心胸开阔的人。

4.退缩行为。表现:比一般儿童“乖”得多,往往很安静,喜欢独处。在集体活动中,不敢说话,缺乏表现欲,经常被别人记忆他的存在。当别人问话时,会涨得满脸通红,不敢说话,表现出很多紧张动作。逃避公众场合,远离众人,缺乏自信。教育方法:(1)要创造机会让孩子 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心。(2)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模仿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节,并在日常活动中为儿童创造机会,让儿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总之,要让儿童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逐步发展社交能力,变得勇敢起来。 5.残忍行为。表现:表现出让人难以理解的“残酷”:抓住小虫子,会把它的翅膀揪掉,把眼睛捅瞎;抓住小猫,把它从楼上摔下去;把小狗扔进水里。有的儿童,甚至用残忍的方式对待同样,如用铅笔扎同伴的手,用小刀割破同伴的胳膊等。教育方法:(1)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儿童充分的爱和关怀,为儿童创造一个和睦、友爱的情感气氛,让儿童在其中感受爱、感受善良的情感。(2)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纠正儿童的残忍行为,避免用关黑屋、罚站墙角等体罚的方法;(3)由于好奇心而引起的残忍行为,要耐心地劝说,讲明道理,通过看书、参加、看电影等让儿童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把好奇心引到正道上来。

第六章 学前超常儿童的教育 一、学前超常儿童教育概述 (一)超常儿童的概念

1.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我国古代称神童,西方国家称英才或天才儿童。 2.为何将这类儿童称为超常儿童:(1)超常儿童是相对于常态儿童而言的,是儿童中智能才能优异的一部分。(2)超常智能是指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的聪明才智,它不是天生的。(3)超常智能是稳定的,但也是发展变化的。(4)超

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不仅限于智力、才能方面,还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

(二)超常儿童研究的概况 1.国外的研究:研究概况:柏拉图把智能特别优异的人称金人,其余分别称银人、铜人或铁人。最早对天才人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的高尔顿;20世纪,推孟进行一项追踪研究,第一个将智力测验用于对天才儿童进行定量鉴别和研究。1950年,吉尔福特首先编制了分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编制了创造性思维测验。70年代美国为具有数学和文学才能的儿童开办实验班,80年代,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的获得成分)。研究特点:(1)研究的发展快(2)基本理论观点趋向全面(3)研究内容逐渐扩大(4)鉴别的标准和方法趋向综合(5)教育研究注意促进发展。

2.国内的研究。古代的神童教育教育:2000多年前,开始选拔的培养,形成“童子科”应试者年龄在10-13岁以下。西汉、唐、宋、金、元、明、清。近代的超常儿童研究:第一阶段(1978-1983)一切从零开始,主要特点是探索;第二阶段(1984-1988),主要特点是开始发展(3)第三阶段(1989-1993)主要特点是总结、调整、提高。第四阶段(1994至今)主要特点是多元化发展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三)学前超常儿童的类型。根据其潜能,成就与行为特征分类

1.智力型:这类儿童智商高。无论采用比内量表、韦克斯勒量表、瑞文推理测验量表,还是其他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智力测验量表,都能得到超出常人的高智商。

2.语言型:语言能力强是超常儿童的普遍表现,但是其中有些儿童表现出更为突出和优异的语言能力,主要反映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其特点是对阅读有强烈的兴趣,字快而准,词汇量大,理解力强。很早就喜欢并按自己想的事写出来。

3.艺术型:擅长美术、音乐、戏剧,有很高的艺术天资和素养。研究表明,此类超常儿童有超出常人的视觉观察能力、声音辨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音乐才能在可在3岁前显露,绘画才能可在5-6岁表露。

4.创造型:其特点是创造性强,不一定有超常的智力,但能不拘一格进行发明创造。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新情景的审

视、预测能力较高,能开拓新的思维空间。

5.领导型: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感召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领导者的素质和潜能。 (四)超常儿童的特征 1.美国学者的观点:推孟在调查了1500个智商在130以上的孩子后,归纳出来如下共同特征:有一个好体质;有好的学习成绩;有多方面的兴趣;情绪稳定,有较强社会适应力;智力的增长不是靠牺牲别的什么为代价。维特对智商在160以上的孩子的特征调查的结论:语言丰富,并能运用得当;使用语言早;观察能力敏锐;喜欢书、地图、辞典;喜欢日历和时钟;能集中注意力;有绘画和音乐方面的能力;对因果关系理解得快;喜欢读书;有多方面的兴趣。 2.超常儿童的三大典型特征:(1)智力早熟:智力发育早,他们对某一领域的掌握起步早,而且在该领域的进步也快。(2)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比一般儿童,甚至比聪明儿童学东西还快,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他们独立性强,在掌握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知识时很少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扶持,很多时间都是在自学。(3)掌握欲极强:有一种内驱力,很想弄懂显得他们智力早熟的领域的知识。因而对之表现出强烈而过分的兴趣。 二、学前超常儿童的鉴别 ○鉴别超常儿童的指标:(1)一般智能方面(以思维为主);(2)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3)特殊才能及个性品质方面。 (一)对智力的鉴别

1.衡量儿童智力发展差异的方法:测验法、教育诊断法、观察和作业分析法,运用最广泛的是测验法。

2.用测验法鉴别儿童智力的优点和局限:优点:(1)测验的编制和实施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程序。实施过程包括指导语、时限、记录、记分以及测验环境的安排都有统一、详细的规定。(2)测验结果有常模进行比较。(3)测验用数字或等级对所测智力或能力进行描述,操作较简单,评定标准比较准确。局限:测验的编制比较困难;一种测验只适用于一种范围;从事测验的人必须经过专业训练;难以测出儿童可测智力的全部。 3.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1)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934年开始编制。共三套,一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4-6岁半的儿童;三是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测验内容包括言语和操作两方面。(2)瑞文标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