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历年选择题 下载本文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儿童权利法案》 D.《儿童权利法》

12.父母的职责可以从父母亲的_________和父母的作用角度来认识。( D) A.道德 B.理智 C.美感 D.角色

13.西蒙兹、施艾弗主张以_________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 B) A.家长人格特点 B.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 C.父母教养行为 D.儿童个性

14.日本心理学家广泛研究了双亲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双亲如果采取_________的教养方

式,儿童就显得有独立性、积极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性格特征。( C) A.拒绝、干涉、支配、独裁、压迫 B.溺爱

C.非干涉性、合理、民主宽容 D.忽视型

15.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评价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 D) A.评价幼儿过去的发展水平 B.评价幼儿过去发展的趋向 C.评价幼儿过去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D.评价幼儿发展的趋向

16.学前儿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当讲到主人公的行为以后,让孩子接着讲故事的结局的一种方法,称为(A ) A.投射测验法 B.移情测验法

C.自然测验法 D.情景测验法

17.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勒从文化传喻方式的角度研究_________的影响,提出了前喻文化、并喻文 化和后喻文化的概念。( B) A.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 B.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 C.年轻一代对年轻一代 D.年长一代对年长一代

18.许多学者提出了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儿童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 A.4岁前 B.4-6岁 C.6-8岁左右 D.8-17岁

19.研究表明,母体长期缺_________,可能会影响胎儿骨骼正常发育,使出生婴儿易患佝偻病,孕妇也易患骨质 软化病。( D) A.铁 B.锌 C.碘 D.钙

2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新生儿最好、最合适的食物是_________,因为它有营养、易吸收、含天然抗体。( C) A.牛乳 B.羊乳 C.母乳 D.其他流质食物

21.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活动不合乎父母所认定的社会要求,出现行为偏差,是( B) A.期望行为 B.非期望行为

C.预想行为 D.预设行为

22.高顿为了教父母如何有效地教养子女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了(C ) A.管教策略

B.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 C.父母效能训练 D.沟通的策略

23.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 D) A.教师素质 B.儿童素质 C.教育质量 D.家长素质

24.杭州的《家庭教育》是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家庭教育专业报刊(杂志)之一,此外,还有北京和上海的(A ) A.《父母必读》《为了孩子》 B.《教育研究》《中华家教》 C.《读者》《文摘周报》 D.《新华文摘》《家长报》

25.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_________进一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 C)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浙江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有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

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 C ) A.学校教育机构 B.社会教育机构 C.组织管理者 D.大众传媒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由四类对象、_________、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B ) A.两个过程 B.四个过程 C.三个过程 D.五个过程

3.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但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是在( A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态是(D ) A.一夫一妻制家庭 B.对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血缘家庭

5.20世纪初,像巴金先生笔下的《家》这样的家庭规模在我国具有典型性,而现在这样四世同堂的家庭就很少见,

取而代之的是亲子两代家庭,这说明了我国家庭规模发展变化的_________的趋势。(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