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讲义11-20 下载本文

南京一中2015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1-20回(教师版)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情节梳理填空】

不久宁国府为庆贾敬的寿辰,摆下家宴。但是,贾敬长期住在道观修炼,不愿回来接受众人庆贺。贾珍只好一面派贾蓉送些稀奇果品与吃食,一方面在家中摆宴祝贺。贾氏家族中晚生后辈男女老幼几乎都过来拜寿并共享家宴。只有贾母和秦可卿缺席了。

王夫人因问起秦可卿的病情,大家都深表惋惜和同情。饭后,一向与秦氏要好的凤姐带领宝玉探望秦氏。秦氏极其瘦弱,并对病体复原不抱信心,说了很多悲痛的话。凤姐宝玉听了十分难过,尽力解劝宽慰。辞别秦氏,凤姐赶往园中听戏。猛然间贾瑞从假山石后出来,有意调戏凤姐。凤姐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他的用意,心中早已定好整治他的计策。然后照常与邢王二夫人并尤氏等说说笑笑,看戏听曲。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凤姐儿初见贾瑞时态度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凤姐儿猛然见了贾瑞,先是吃了一惊,定下神,看清了贾瑞的嘴脸后,便假意含笑说了一大堆亲热话,而且暗在心中发狠,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由此即可看出王熙凤表面一盆火,背后一把刀的性格。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情节梳理填空】

贾瑞在园中调戏凤姐后,竟又跑到凤姐住处挑逗。凤姐假意殷勤,让座倒茶,并举止暧昧,约贾瑞晚上在西边穿堂儿等她。贾瑞果信其言,如约前往,却不见凤姐人影,白白地冻了一夜。回家又遭祖父贾代儒责罚,惩罚贾瑞跪在院内读文章,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但他邪心未改;凤姐又生一计,一面约他在夹道屋子中见面,一面却派贾蓉、贾蔷二人前去捉拿。贾瑞见事情败露,十分害怕,只好接受他二人的勒索,各赔银五十两。在仓皇逃离之时,又被浇了一身屎尿,冻得冰冷打颤,遂一病不起。

有一跛道人送来一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的镜子,嘱咐贾瑞只可照反面,不可照正面,三五日即可痊愈。贾瑞不听,照正面,即见凤姐在镜中,遂入镜中与之缠绵,反复几次,一命呜呼。后寄灵于铁槛寺。

这年年底,由于林如海身染重病,贾母便急派贾琏送黛玉回扬州探父,宝玉大不自在。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你觉得贾瑞之死的原因有哪些? ①贾瑞沉溺于情欲,不可自拔; ②贾瑞识人不深,又没有自知之明; ③王熙凤笑里藏刀,设局过于阴险狠毒; ④贾代儒的教育失败。

思考题2: “风月宝鉴”有何特点?你觉得有什么寓意?

特点:风月宝鉴是面镜子,由“警幻仙子”所制,目的是“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不可照正面, 只可照他的背面。正面照见美人,反面照见骷髅。

寓意:风月宝鉴是对世人的一种提醒:让你觉得你眼下所眷恋、执著、放弃不了的东西,其实都是梦幻泡影。《红楼梦》就是一面风月宝鉴,从正面看,情天情海幻情深,这部书迷住了多少多情的人;从反面看呢,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怎样的倾国倾城,万千温柔到头来都是一堆骷髅。所以个人认为《红楼梦》还是一部让人堪破放下的书。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情节梳理填空】

自从贾琏送黛玉回扬州后,凤姐甚感无趣,每晚早早睡下。这天夜间凤姐儿和贴身大丫环平儿二人睡下,凤姐迷糊间,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与她辞行,并告诉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要她买田置地,早做

1

南京一中2015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打算,然后飘然而去。第二天早晨便传来了可卿死去的消息,全族无不悲痛,尤其是宝玉,急火攻心,竟吐了一口血。

贾珍更是悲痛之极,哭得泪人一般,不仅为秦氏置办了十分贵重的棺木,而且为贾蓉捐了龙禁尉,以抬高她的身份。另外由于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拄着拐杖到荣国府请凤姐协助办理丧事。凤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王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来。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谓“即如今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请问,秦可卿说的“未妥之事”是哪两件?为什么说“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未妥之事”指的是:

(1)祖茔虽四时祭祀,但是没有一定的钱粮。 (2)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对策:

趁着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将家塾亦设在这里,族中长幼日后按房拿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这样,即使将来入了罪,其他东西入官,这个产业是不入的。即便败落,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思考题2:秦可卿死前为什么只给凤姐托梦,交待贾府后事?

在宁荣二府中,各有一位善于管理家政的少奶奶,这就是秦可卿与王熙凤,“裙钗一、二可齐家”即指她们。秦可卿才貌双全,“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脂批)。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嘱托贾家后事,并说:“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这实际上是“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脂批)。而“从小杀伐决断惯了的”“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也终不能改变贾府颓败的命运。

思考题3: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只是贾珍虽然此时心意满足,但里面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尤氏这个时候生了怪病,不能出来见人。(如果“淫丧天香楼”这个事件是真的,尤氏会很尴尬。尤氏是个非常软弱的女人,根本管不住丈夫。如果丈夫真的去逼奸儿媳妇,她这个婆婆确实很难做。大户人家的人生病常常跟政治有关,不过作者在这里讲得很隐晦。) 于是宝玉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

主观原因——凤姐素日是个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的人,巴不得遇见这事,以便大显身手,便应承了下来。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情节梳理填空】

早在凤姐答应来宁府理事的同时,心中就盘算清楚了宁府管理不善的五大病症,因此来到宁府便因人治事,因事治人,对症下药。每天卯正二刻点卯,不得迟误,另外要对牌支取货物,责任到人。若有违犯,无论是谁,一概处罚。众家人奴仆无不小心谨慎,认真办事。荣宁二府的各种事务应酬虽然繁多,却被凤姐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赞誉。

恰好家人传信,贾琏因为黛玉之父病逝,要耽搁到年底才能回来,凤姐更是一心操持丧事。可卿的丧礼办得盛大之极,不仅各王公贵族亲来送殡,北静王等人还搭了祭棚来路祭,并召见了贾政、宝玉父子,对宝玉多有赞誉,并把皇上亲赐之鹡鸰念珠一串赠与宝玉。

【经典情节复述】

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召集训话,分班负责,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2

南京一中2015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对府中的问题做了怎样的剖析和处理?

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对此,凤姐先造名册,按时点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切安排的有条不紊。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思考题2: 听闻黛玉父亲去世的消息,凤姐和宝玉的反应有何不同?试做分析。 凤姐向宝玉笑道:“宝玉,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王熙凤知道宝玉喜欢黛玉,就想取悦于他,她觉得宝玉会高兴)

宝玉听后非但没有表示高兴,反而蹙眉长叹,说:“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的怎样呢。”(宝玉永远是体谅人的,他最先想到的永远不是自己,他总是想到对方在这个时候有多难过。他不见得能帮到别人,但他能做到随时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别人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关心。)

思考题3:宝玉素来不喜欢与权贵打交道,为何与北静王惺惺相惜?

北静王,名水溶,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谦和。因祖上与贾府有世交之谊,同难同荣,故从未以异姓相见,更不以王位自居。

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是个贤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所以相见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第十五回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情节梳理填空】

按照贾族旧规,可卿的灵柩需要送至城外宁、荣二公修造的铁槛寺中。因此,这一路浩浩荡荡热闹非常。宝玉不仅随着父兄谒见了仰慕已久的北静王,而且趁着这难得的出城之机领略了许多村野风光。在乡村见到农具、纺车以及村姑二丫头,宝玉感到新鲜有趣。

停灵在铁槛寺后,凤姐、宝玉及秦钟并未立即回城,而是住在不远处的馒头庵中。庵中老尼净虚告诉凤姐: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假借贾琏名义,送信给主审官长安节度云光逼婚。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经典情节复述】

弄权铁槛寺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自称“从来不信阴司地府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凤姐尝到了甜头,从此以后,更加恣意妄为起来。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净虚老尼托付凤姐退亲一事,凤姐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你怎么理解她的话?可见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她的话主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贾家完全能办得到。 第二层意思是说这事你去求老爷太太还不如求我。 第三层意思是说事情不是白办的,你得拿大笔银子。 这两句话集中的表现了她狡诈、贪婪的性格。

思考题2:贾府人等往铁槛寺途中经过一农庄,宝玉在拧转纺车时遭到一个丫头的呵斥,众小厮忙断喝拦阻,

3

南京一中2015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宝玉却忙丢开手,并陪笑。宝玉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吗?说说你的理解。

宝玉有着显赫的家世和尊贵的身份,备受宠爱和敬畏,却能够承受农庄丫头的呵斥并陪上笑脸,说明在他内心深处并不存在尊卑之分,他是叛逆于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其次,爱护女孩也是他的特性,此处的细节描写符合宝玉的一贯个性。

思考题3:写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一事有何作用?

为秦钟之死设下伏笔:秦钟体质弱,与智能偷情,分离而得相思病。

对宗教的虚伪丑陋的一面有批判之意:与弄权铁槛寺的情节同时发生佛门净地馒头庵里,一边是违法,一边是纵情,都在讲人的赤裸裸的欲望。

对被迫进入佛门的女子的同情:借智能儿之口,将佛门比作牢坑。说明她出家绝非自愿,看看后来芳官、藕官她们出家的经历就明白了,无非就是被逼无奈且走投无路,这些小尼姑就是师傅们“拐来做活使唤”的。她们最缺乏的就是人间温情的眷顾,哪怕这温情只有一瞬的美好,哪怕享受这温情是饮鸩止渴也在所不惜。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情节梳理填空】

凤姐顺利地办妥了老尼所托之事,坐享纹银三千两,却不管因此次退婚风波屈死的两条年轻的生命。凤姐尝到了甜头,从此以后,更加恣意妄为起来。

凑巧的是,元春在其父贾政生日那天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全家喜气洋洋,贾母率众人去宫里谢恩。更值得庆贺的是,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并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因此贾府上下忙于置办采买、建造省亲院。于是赵嬷嬷、贾蔷等人纷纷向凤姐求情,揽差事,凤姐、贾琏自然得意之极。

而这一切丝毫没有感染宝玉。因为他的密友秦钟因与智能事发气死老父,悔愧交加,重病不起,宝玉殷勤探视,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唯一能令宝玉感到欣喜安慰的是,家中忙于诸事无人催他读书,而且黛玉葬父后平安回京,出落得愈发超逸了。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述秦钟死因。(不超过50字)

体质弱;与智能偷情,分离而得相思病;父亲被自己气死后,深感内疚,加剧了病情

第十七、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情节梳理填空】

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贾珍遂请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并众清客同行,贾政也有意试一下宝玉之才。宝玉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分别题有“曲径通幽”、“沁芳”、“有凤来仪”(后来元妃赐名为潇湘馆,即后来黛玉居处)“蘅芷清芬”(后来赐名为蘅芜苑,即后来宝钗居处)、“红香绿玉”(后赐名为怡红快绿,即宝玉后来所住的怡红院)“杏帘在望”(后赐名为浣葛山庄,又因黛玉帮宝玉所作之诗改名为稻香村,即后来李纨居处)等。

妙玉带发修行,不愿来贾府,王夫人让下个帖子请他。

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元春归省。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弟宝玉情同母子。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元妃让众姊妹题诗,元妃极赞薛、林之作。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概括《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反映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表现贾政对宝玉的严厉以及对其才华的欣赏;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暗示人物命运、暗示人物间的亲疏关系。

思考题2:在18回中贾妃在游大观园时命贾宝玉等众兄妹各题一匾一诗,贾宝玉奉命应写哪四首?其中哪一首是林黛玉帮他写的?哪一首是宝钗提醒他修改的?试比较钗黛二人的行为。

贾宝玉奉命应写《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