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创新理念 下载本文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创新理念

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沃土,是学校品格和心理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班主任应从课程的高度和德育功能的视角去体认主题班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不仅具备成功地开展班会的技能,而且要认真地做主题班会的研究,不断提升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创新主题班会的实施途径和具体模式,在反思和创新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实践智慧。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带着镣铐跳舞”的处境。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的有创新的意愿和决心,在任何条件下,我们都能找到可能的路径,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带着“镣铐”的“舞者”。

一、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研究视角引入的必要性

在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中,主题班会是其中最重要形式之一。从实践操作的层面去看,班主任在真正实施班级活动中也面临着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首先就是班级活动与学校教学在时间上的冲突,班级活动常常因时间问题被教学活动挤占。其次,班级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会尽量减少和限制学校以外的班级活动,另一方面,班级活动的开展常需要校外教育资源的支持,需要涉及交通、社会活动场所等复杂的活动条件。所以,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的保证和可操作性。便于组织,在学校的范围内就可以实施和完成,并具有较好教育效果的主题活动无疑更具有可行性。

班主任老师要了解主题班会的基本常识,加强对主题班会的个案研究,不断探索新的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和模式,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我们认为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模式僵化:在我们观摩过的主题班会中大多数都是一男一女两个持人来主持,不仅有华丽的主持串词,还有严格的仪式和程序。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春节联欢会的现场。有的班主任甚至认为,主题班会就是由学生做主持人来开展的班会。另一种形式的僵化表现就是对发言讨论活动形式的过分依赖。很多主题班会演变成了一种单调沉默的 发言会。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极大地桎梏了班主任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使主题班会成为一种僵化、刻板的八股模式,进而导致了主题活动中的形式主义。

(二)倚重表演:与主题班会模式僵化、呆板特征相伴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主题班会设计实施过程中强烈的表演色彩。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 优秀主题班会的观摩现场,因为大量观众的存在,更强化了学生和主持人“在场”的感觉。很多主题班会在设计上考虑不足,简单地采用“拼盘式”的设计方式,把学生的活动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活动连着活动,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班会开下来,似乎完成一项表演。有场面,有掌声,却唯独缺了实施在在的教育实效。

(三)单向灌输:老师、主持人烧火棍子一头热,大部分学生成了沉默的 大多数,成了主题班会的看客乃至局外人。很多班会都是主持人在卖力的吆喝,而下面的学生反应平淡,有些主题班会则完全异化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所以,班会结束时,同学们似乎认同了老师的观点,接受了主持人的 要求和倡议,但整个过程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兴趣。致使主题班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和主持人的独角戏。

(四)共鸣缺失:很多班会在设计时对情感教育的 目标关注不够,缺乏激发学生情感的恰当素材和适合的 活动形式,班会平铺直叙,没有起伏和节奏的变化,主持人和老师情感投入也不够,感恩主题的班会,不能感动学生也不能感动老师和主持人自己。班会现场的学生机械地被动接受主持人的活动任务安排。主题班会中的活动既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 情感,也不能让学生通过班会中提出的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等深层次的问题。笔者以为造成上述情形的深层次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视角的缺失,导致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的随意性和简单化处理。

2

我们在班主任培训中发现,一些班主任认为,主题班会无非就是一次班级活动,交给学生去设计、组织,或老师简单安排一下就可以完成了。只要在主题班会中安排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就会让学生有关于相关主题的感受和体会。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是不是有了体验活动学生就能够体会老师的 意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案例:

(二)教育心理理论知识的缺乏,制约了班主任的设计实施能力。 理念是一个人观念思想的总和,决定了一个人体认问题的方式、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简单说,理念决定了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一个老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怎样看待师生关系,怎样与学生交往,怎样设计和实施班级教育活动。而理念的获得又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 过程。任何理念的生成除了离不开教育实践,理论对学习也是一个谁都无法绕开的重要“关卡”。虽然理论学习未必能够直接转化为理念,但是,如果缺少了科学理念的支撑,我们就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主题班会这个具体的教育形式,设计理念的偏差和实施策略的僭越也就不可避免。

总之,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背后折射出了班主任设计理念的“短板”,也反映出班主任相关的条件性知识的缺乏。改变主题班会教育实效性低迷的现状,提升班级主题教育的实效,让班会彰显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就必须不断丰富班主任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班主任独立开展班级活动设计实施方面独立研究的能力。

二、主题班会有怎样的的内涵?

(一)主题班会的基本内涵

从班主任工作日容来看,主题班会属于班级活动的内容,是班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级的成员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我国总的教育目的和小学教育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级集体成员参加的一切教育活动。它包括班级的教学活动、课余活动等。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在班主任的组织

3

和领导下,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进行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班主任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组织建设学生集体,并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个体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主题班会在内容归属上应属于学校狭义的班级活动之一。

以往关于主题班会的解释通常是:主体班会是在某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我们研究一个概念的时候,通常先关注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在“主题班会”这个概念包含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主题”、“思想教育”。“主题”一词,把主题班会与常规管理的 班会区分开来,而“思想教育”则强化了主题班会的 教育功能,主题班会旨在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个解释似乎包容了班会的所有内容。但是,仔细想来。又似乎过于笼统。思想教育的范畴显得过于宽泛。比如,临近暑假,班主任很担心学生在假期出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就召开一个以“让我们平安的度过假期”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远离假期中的潜在危险。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安全教育的班会,而不能笼统地称为思想教育。再比如,初中老师发现,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一以后,学生很多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而且在班级中具有普遍性,于是,老师就开一个主题班会解决共性问题。所选择的主题名称是:“让我们从好习惯开始”。严格说,这是一个简单的 学习习惯的 指导,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思想教育。因此,我们认为主题班会在概念表述上应更加精确,突出主题教育的特点。我们在这里把主题班会解释为: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为解决班级或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围绕某个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活动。这个表述突出了主题班会中的几个核心特质:

(1)主题特征:主题班会是要完成一个主题教育,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设计和较好的计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常规管理班会。

(2)主体性特征:老师老师在班会主题的选择和实施过程起主导作用,但活动的主体是参加班会的所有学生,学生是是主题班会的“主角,”不能本末倒置,把班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3)目标与功能:主题班会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针对的是班级中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