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语言学翻译 下载本文

下列例句::

(7)The child found the knife. (8)A policeman found the knife.

(9)The man who just left here found the knife. (10)He found the knife.

所有斜体部分属于同一句法范畴——名词短语。在这些句子中名词短语的功能是主语。“ knife”一词也是名词短语,,其功能为宾语。以上列出的几方面的句法知识,,都是英语讲话者的不言自明的知识。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详细地解释这种知识,,即清楚详细地说明这些规则。 5.3 研究句法的不同方式

句法结构知识是各种句法流派研究的目标。在所有语法流派当中,,四个流派似乎是受到公认的。它们是传统语法(traditional grammar),,结构语法(structural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以及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grammar)。 传统语法始于欧洲语言研究,,尤其建立在拉丁与希腊语基础之上,它是最普遍而复杂的语法,并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之中,因此,,被叫做教学语出词的屈折变化形式;(4)描写词与词之间的联系;(5)归纳词的顺序。分析法实际上属表意的。

虽然传统语法比较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它属于规定性语法,设法为语言的讲话者制定规则。其次,它的语法范畴只建立在教师语言的基础上,在描写其它语言时显得不够充分。再次,它缺少理论框架,因此没有说明语言的性质。 二十世纪早期,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设法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在他们的创新中,两个概念在语言学研究中是有影响的。 (《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86)

一个是形式类概念,它比词性概念范畴大,出现在同一位置的语言单位被叫作同一形式类,例如:a(n),the, my,,等在英语句子中都可放在名词之前。这些词属于一个形式类。这种分析方法在观察与分析未知语言时非常实用。

另一个是直接成分概念。不像传统语法那样用集合方法来分析(即自下而上),结构语法以从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一个句子被看作一个成分结构。句子的所有要素都是它的成分。一个句子可切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就是它的直接成分,,然后每一部分可以被进一步切分。这种连续切分被称为直接成分分析。 这样句子结构不仅体现在水平分析上,也体现在垂直分析上。换句话说,直接成分分析可以说明句子的线性结构和层次结构,因此,有助于结构歧义。以句子 like green grapes and pears为例。它可以切分成两种结构。在短语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直接成分。

24

图一::两组不同的直接成分分析示例

以上分析清楚地表明,,线性结构相同但层次等级不同的结构是歧义结构。

5.4 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87) 生成语法的目的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于本世纪550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Grammar。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句法部分(syntactic component)、语音部分((phonological component)和语义部分(semantic component)。句法部分由两部分组成::基础部分(the base)和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基础部分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简称PS--rules))和一个词汇库((lexicon))。基础部分形成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成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语音部分把抽象的表层结构转换成实际上所说的语音。转换规则不改变语义,,深层结构决定语义部分。语义部分决定语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5

(《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88)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观点(1956),,科学的语法在观察、描写与解释方面应该是充分的。生成语法研究的规则必须生成所有的符合语法的句子,且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作为讲话者的共同知识,,语法是有限的规则系统,通过它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充分描写这些规则并解释这些规则起作用的方式。这个以标准理论著称的模式从它被提出后就经历了多次修改。虽然很难证实这个模式,它却是对说明讲话的心理过程如何的第一次尝试。根据这个模式我们从词库中选一些词,根据短语结构规则把它们串在一起。这一阶段的句子结构是深层结构,,它可由转换规则来进一步操作。句子的实际形式是表层结构,它由语言上的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这种模式是正确的,那么描写一种语言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意味着制定出该语言的讲话者所遵循的两套规则。 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syntactic categories)是指在符合语法要求的前提下能够相互替换的一类词语。例如,在句子A naughty boy broke the window中,,a naughty boy可以由he,, a man, John,等词替代。所有这些词属同一句法范畴,,即名词短语(缩略为NP),句子的其余部分,broke the window即为动词短语(缩略为VP)。其它的句法范畴包括句子(S),限定词(Det),形容词(Adj),代词(Pron),动词(V),助动词(Aux,),介词短语(PP),和副词(Adv)等。 短语结构规则

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是指确定句法范畴成分规则。这些知

26

识存在于讲话者的头脑中。

语言学家使用归纳法将这些规则加以总结。看下面的例句:: (11) Adults work. (12) The boy works. (13) Poor boys work.

(14)The poor boy delivers papers.

所有这些句子都包含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动词短语,,于是我们可以写一个解释这种现象的短语结构。 (《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89) (i) S → NP VP

然后我们看一看每一个句子的名词短语的组成部分,并写出下列代表不同名词短语类型的规则: NP → N NP → Det N NP → Adj N NP →Det Adj N NP → Pro

接下来我们能将所有这些单个规则套缩成一个解释所有名词短语的短语结构规则: 一般动词短语规则:: (iii)VP → V (NP) (PP)

另外所有的介词短语都包含一个介词和一个名词短语,于是可以写出介词短语规则:

(iv) PP → P NP

上面总结的四项规则代表着句法知识的不同方面。箭头右面的句法范畴是左面的直接成分。小括号里的成分是任意选择项,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大括号里的成分是必选项。大括号种的选项是范畴中的成分,,它们不能现。例如,,一个动词后可接有名词短语或介词短语。如果这三个成分共现,,顺序为:V NP PP

每一种语言都是以短语结构规则为基础的。句法范畴似乎是普遍的。在每种语言中,,句子都包含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但其成分顺序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语言中动词短语可以位于名词短语之前。在法语中,,名词位于名词短语内的形容词之前,,虽然限定词位于名词之前。为了将词汇用于句子中习得母语的儿童和外语学习者一定要弄懂短语结构规则。 树形图

树形图(Tree diagram) ,也可以叫短语结构标记(phrase maker),,是带有句法范畴的句子结构的表现形式。 (《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90) 我们可以用树形图来分析带有歧义的短语。但在上面的树形图中尚无句法范畴。在一些情况下没有句法范畴的树形图不能反映歧义结构。如果歧义句中每一个成分的句法范畴都有标记的话,,这种歧义现象通过树形图就很清楚地表现出来。 一些自上而下的““树””展示了讲话者句法知识的三个方面。 (1) 句子的线性结构(句中词序)

(2) 句子的层级结构(哪些范畴在哪些范畴之上以及哪些是直接成分) (3) 每个词的词汇范畴(底层的每个词项属于哪种词性。)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树形图和短语结构规则是密切相关的。树形图被当作是由短语结构规则生成的。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