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人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小结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古诗学习回顾,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古诗,惑知画面
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了“登”。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归纳板书:荷、菊、橙、橘。
5.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想象画面中的几种景物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将诗歌读通、读顺的学习目的,同时,对诗歌中描述的画面建立粗浅的认知。
三、品读赏析,融境悟情
1.质疑引入: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这首诗歌中,又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认真朗读诗歌,看看你眼中都见到了怎样的秋景。
2.学生自读,思考第一、二两句,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你看,荷花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尽”字中体会到的,再看课文中的插图,荷叶都枯萎了。
师:想一想,夏天的时候,荷叶的样子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夏日荷花图)
生:碧绿的荷叶被高高地举起,就像一把把小伞。
师:对,所以第一句诗中的“雨盖”是指“雨伞”的意思。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那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
生:秋天的菊花虽然也开始枯萎了,但是它却不怕塞冷,还在傲
然绽放。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菊花这样的精神的?
生:“傲霜枝”说明它不怕寒霜,还是很勇敢地在秋霜里绽放。 师(课件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正是因为菊花有如此不屈的精神,所以才能成为秋天精神的代表,也才更让诗人喜爱秋天(板书:喜爱)。来,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两句诗。
3.继续出示第三、四两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导学生朗读并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学生交流(对秋天的赞美),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说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板书:一年好景君须记),并思考诗人赞美秋天的原 因。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最是橙黄橘绿时”体会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注意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学生自由吟诵,同时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诗歌。
5.质疑思考: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用“赠刘景文”呢?教师简单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的品格和节操J,引导学生从中明确诗人借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勉励之情(补充板书:抒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象法,让学生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不断在脑海中形成匦面,并从中感受到了秋天景物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