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管理心理学

一、选择题、名词解释的复习重点:

1.着重研究动机的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的激励理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2.人的个性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其决定因素是社会生活实践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人是:斯特恩

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是:梅奥 提出X理论和Y理论的人是:麦格雷戈 提出目标管理法的人是:德鲁克 最早提出劳动分工学说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 提出各种能力结构理论的分别是: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结构理论”,塞斯登的“群因素理论”,吉尔福特的“智慧结构理论” 5.人的行为改变层次中,最容易改变的是:知识的改变 6.情报工作的第一功能是:为决策服务 7.学习管理心理学要“以人为本”,即要做到:强调研究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强调研究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研究企业管理中的如何有效地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的途径,强调研究领导行为的问题

8.管理学上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9.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的函数关系是:工作效率=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10. 西方现代行为科学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没有改变的是:其实质都是维护资本家利益的

11. 决策行为权衡的原则是:利害原则

12. 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领导职工达成组织目标 非正式领导是:能满足职工的个别需要 13. 看准了就全力行动,这个原则是:确定型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

最忌讳孤注一掷的决策思考方法是:风险型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

14. 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四种体液各人多寡的假设,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5.什么是能力-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能力结构理论主要有:“二因素结构”理论、“群因素结构”理论、“智慧结构”理论 16.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定量法、问卷法、测验法

17.什么是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气质是个人的典型地表现于哪些方面的特点: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18.什么是目标管理和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根据工作目标来控制每个职工行动的新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法——种有名的管理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

企业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国家和社

会的贡献,对职工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目标

19. 行为科学者认为有哪些情况,使得现代人的性格容易变成神经质:竞争与合作的冲突、满足欲望

与抑制欲望的冲突、自由与现实的冲突

20. 激励——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强化——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

意见沟通——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点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

1st 管理心理学

21.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场理论”,与管理心理学有关的基本内容是:群体动力理论

22.决策——为实现某一目的,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

判断过程 决策工作是个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参谋系统、决策系统、管理系统 23. 领导行为四分图把各种领导行为最后归纳为:“抓组织”和“关心人” 24.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职位、权力与地位 非正式领导者——没有组织赋予的职位与权力,由于某个人的条件而对职工具有实际的影响力领导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技术技能、人文技能、观念技能 哪个最重要:人文技能 25. 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识过程

26.心理现象——人脑的机能,因此,从脑的反映机制来说,人是自然实体,心理现象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因此从反映的现实内容说,人又是社会实体 人的心理现象的决定作用是:人的社会属性

27. 目标管理是根据工作目标控制每一个职工行动的新的管理方法。核心: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定 28. 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挫折的差异性是指-①面临同样的挫折和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挫折感受,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②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事,构成的挫折因素不同,挫折容忍力也不一样 29. 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30.经营管理价值观——对经营管理好坏的总看法和总评价,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主要有:最大利润价值观、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观、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 31.组织——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工作

团体——由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团体内的成员在工作上互相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感情上交互影响,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

32.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所指的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性格、能力、兴趣、气质等

33. 正式组织的形态有:直线式组织、直线参谋式组织、职能式组织、直线职能式组织

34.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涉及到的三大基础理论是:管理学、人为学、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原因: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的尖锐化;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35. 行为科学理论形成时期,行为科学主要集中在: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人性管理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

36. 领导行为中最重要的是:人群关系行为

37. 决策行为的价值准则是:达到决策目标的程度,符合价值准则程度

38.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行为的特征:自发的行为、有原因的行为、有目的的行为、持久性的行为、可改变的行为 39.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 人的需要与一般生命体相比,其特点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结合、劳动创造与满足需要结合、人的需要与发展生产结合、人的需要与社会生活条件

40. 企业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活动的目标和目标值,确定目标值的原则和要求是

两个原则:确定的目标值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和提高企业或社会经济效益相联系;确定的目标

值必须具有激励、诱导作用,以提高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

2nd 管理心理学

四个要求:①目标值应定量化,凡是能用数据的都应以数据表示,如果有个别目标不能用数

据表示的,也要尽可能避免模棱两可概念的表述,否则就无法考核;②目标值应略高于指标,使其有激励的作用;③目标值必须注意到可行性,切忌好高骛远,防止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④凡已经达到的标准,不能再用作目标值,这样做就会失去目标管理的意义。

41.什么是沟通?沟通过程的要素:沟通的分类: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点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三种要素:1、意见或信息传达者,2、收受者3、传达的内容。

沟通的分类:组织系统 可分为正式的沟通和非正式的沟通。沟通流向分类: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沟通的方法分:书面沟通、口头沟通。

二、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的复习重点

1. 霍桑试验的内容、结论和意义,以及霍桑试验总结出的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

内容:于1924年~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这是由国

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 、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结论:①生产条件的变化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②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③劳动者的士气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的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意义:①第一次正式地把社会学、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中来,因而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管理理论②由于人群关系论的出现,使得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开始注重人的因素的研究,使得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手段,由原来的只重视机器的作用,逐步改变为更加重视人的作用;③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试验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①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而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②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群体,而且存在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着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④提出新型领导能力问题。其能力在于,通过职工心理需求的满足度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两重性表现在哪里?

①积极性:1)强调了人内在的需要是激励行为活动的主要诱因和动力,所以,否定和批判了人的行为是单纯的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外因决定论.2)将人的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比较接近现实,对搞好教育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②局限性:1)只强调个人的需要意志自由和自我实现,没提出社会现实对人需要的制约作用.2)马氏理论缺乏科学实验依据和客观测量指标

3.人的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①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不同的气质类型并不影响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③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④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气质对于形成和改造人的某种情感与行动特点、或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⑤气质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之一。

4.经营管理价值观的作用以及各种经营管理价值观的利弊 P159

3rd 管理心理学

5.决策行为中逆反意见的作用

①不同意见的发表,实质上等于提出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②不同意见之间互攻他短,各扬其长,使各个方案利弊得以充分显现,从而可以取长补短。③不同意见的讨论,也是统一决策认识的过程。④不同的意见,还能提高决策的可靠性。⑤不同意见的讨论,也是领导者避免受人愚弄和左右的最有效的措施。

6.管理心理学在整个管理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它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发展理论发

展的必然表现。

作用:1)推进管理现代化2)提高劳动生产率3)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7.莱维特实验研究是怎样分析沟通网路对行为的影响的? P519

①轮形沟通网路在组织中代表一个主管直接管理部署的权威系统; ②链型沟通网路代表主管与低层部属间有中间管理者的权威系统; ③圆形沟通代表不分上下,如委员会等的组织结构;

④Y形沟通网路中,获得情报资料最多的,容易掌握真正的权力,成为领导人物。

8.管理者为什么要了解组织成员的优势动机?P140(辨析)

优势动机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由其全部动机结构中强度最高的动机所决定。人类行为既然由优势动机所决定,管理人员对于组织成员的动机结构,便应该有所了解,不但要悉知全体职工当前最大的需要是什么,同时也应该洞察各个部署在某一期间内最期盼的是什么。

9.领导者节约时间的途径有哪些?为什么?P274(辨析)

①先做最重要的事,一个人的时间有限而工作很多,因此,要分轻重缓急,最重要的工作先做。凡是全局性的,具有时间性的工作都是重要的,对于不必要的事情要有毅力加以拒绝。 ②用较多的时间去处理困难的问题。困难问题往往是主要矛盾,解决了就会使工作有较大的起色。因此,领导者勿使自己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 ③分析自己对时间利用的有效性。

10. 目标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72

①能集中企业每个职工的力量,保证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②能创造一个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真正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③能促使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能力的迅速提高;④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1. 激励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①组织目标的设置与满足职工的需要尽量相一致;②组织的行政管理政策、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成为激励因素,避免成为遏制的力量;③要有良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式,实行参与制、民主管理、授权管理;④建立良好的人群关系,良好的沟通;⑤形成良好的风气;⑥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

12. 西方管理心理学中有哪几种人性假设,其相应的管理特点是什么(管理上的不同特点)?

①经济人:“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为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管理与作业分开,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不考虑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并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人强制性控制。 ②社会人:1)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外,更应该设法满足工人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需求2)在控制激励工人之前,应先了解他们对团体的归属感,及对社会需求 4th 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