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01、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
10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 103、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肘:名词用为动词,用肘撞; 104、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名词使动用法,使??作将军; 105、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10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变绿。 10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108、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目: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眼睛示意;
10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 110、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111、(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11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打败。 113、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归附
重点点评 (这部分也是古汉语中记忆性的内容 )
2、简要说明近体诗在字数(句数)、押韵方面的要求。
近体诗对字数的要求非常严格,近体诗句数一般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句数必须是偶数。字数上有的每句五字,称五言,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有的是七字,称七言,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七 言绝句简称七绝。
近体诗的押韵有以下几个要求:1偶数句必须押韵(有时句首也可以押韵)2必须押平声韵 3必须一韵到底,不能中间换韵(必须押同一韵部的韵)。 分析:这也是一道记忆题,见课本音韵学这一单元。 3、标出下列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有拗救的请指明。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在”字拗,“歧”字救。
△ *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动、客”拗,“悲”字救。 △ △ *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落、枳”拗,“明”字救。 △ △ *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杜”字拗,“陵”字救。 △ *
分析:这是一道知识运用题,只有熟练掌握诗歌平仄格式,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4、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分析:这是《说文解字》序中的介绍。是许书的原文。见课本工具书的使用一节。 5、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 B、敢问何谓也?
②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④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分析:见课本语法一节。
6、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 古汉语中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
⑴“主语 + 谓语”,如:A、刘备,天下枭雄。B、荀卿,赵人。
⑵“主语 + 者 + 谓语”,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陈轸者,游说之士。 ⑶“主语 + 谓语 + 也”,如:A、张骞,汉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
⑷“主语 + 者 + 谓语 + 也”,如:A、陈胜者,阳城人也。B、南冥者,天池也。 ⑸“主语(者)+ 副词 + 谓语(也)”,
①表示肯定判断,如:A、(此)乃夫“长铗归来”者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表示否定判断,如:A、匪报也,永以为好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⑹“主语 + 判断词 + 宾语”,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分析:见课本语法一节。
7、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意上的被动句。如:A、蔓草犹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 (二)被动句式:
1、“于”字句。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如: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B、郄克伤于矢。
2、“见”字句。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举世皆
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见??于”句。动词前加“见”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如: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为”字句。动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如: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而身为宋国笑。
5、“为??所”句。动词前加“为、所”字表示被动。如: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6、“被”字句。动词前加“被”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臣被尚书召问。
分析:见课本语法一节。 8、词和杂言诗有何区别。
(1)词的句式长短是有规定的,何处用长何处用短都不能违规,而杂言诗却是任意的。 (2)词的句子是讲究格律的,而杂言属古体诗,无所限制。
分析:因为词和杂言诗字数都是长短不齐,所以先从字数上分析,接着再从格律上分析。 9、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羊矢壶马鹿 指事:亦刃上十本 会意:伐盥莫既采 形声:诚都徒问础
分析:此题需要参考“说文”及甲骨文,金文字形,了解字的本义。 10、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者为入声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在”字拗,“歧”字救。) 11、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涉 旌 既 本 鱼 歌 二 下 耳 悲 陟 门 旦 视 疆 寸 马 禾 丹 粪 象形:鱼耳门马禾 指事:本下寸丹二 会意:涉既陟旦粪 形声:旌歌悲视疆
分析:此题需要参考“说文”及甲骨文,金文字形,了解字的本义。 难点辅导
古汉语这门学科重在知识的运用,所以多读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同时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1、举例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
象形字是六书之一,《说文解字》中“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意谓象形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描绘的造字方法。例如“水”,甲骨文作 ,像水流之形,“木”,甲骨文作 ,象
树木之形。象形是造字的基础,形声字,会意字及一部分指示字多以象形字为基本构件。会意字也是六书之一。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并将其意义关联起来构成新义的一种造字方法。《说文》中“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例如“从”由两个人组成,表示跟从之意;“休”由“人”和“木”两个字组成,表示人靠着树休息之意。会意方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局限性,对无形可象,无事可指的抽象事物,一般可用此造出新字。
分析:象形和会意为两种造字法,答此题应以甲骨文字为例说明这两种造字法的差别。 2、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如:到??去。 次:临时驻扎。 谷:良,善。 徼:求取,祈求。 御:抵御,抵挡。 克:攻克。 若:如果。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及:与,跟,和。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答: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 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强调介词“以”的宾语。 (3)、翻译画线的句子。
答:①齐侯陈列好诸侯的军队,和屈完乘坐战车来检阅他们。 ②国君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 3、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标点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
梁国的城北有一个叫黎丘的土丘,这里有一个奇鬼,喜欢仿效别人子侄的样子。城邑中有一个老人去市场喝醉了回来,黎丘的鬼就仿效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骂自己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为什么?”他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呀,没有这种事。以前我到东邑去收债,你可以去问别人。”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唉!这一定是那个奇鬼,我本来就曾经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