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B(2-1)》习题 下载本文

作业:找出练习题,出自教材哪页、哪行? 财务专业11级学生,《中级财务会计B(2-1)》课程作业,发往:cw11zy@126.com 若用tzyyxs@126.com 邮箱,“收”或“发”作业,均作废。 若将正常作业,“发往”tzjgyy@126.com 邮箱,也作废。

作业要求:

1.邮件“主题”,按顺序列示四项:班序、学号、姓名、章序。顺序不符、项数不足,则不合格.

2.12月12日、星期三的中午12:00之前,交本章作业;直至12:00截止。过了钟点算作迟交,迟交视同不交。

3.每人各自固定用一个邮箱放送,不要用公共邮箱发送、不要多人合用一个邮箱发送、不要一人换用多个邮箱发送。未经同意换用邮箱,视作添乱.

若没有同时达到上列各项要求的作业,均视作“不合格”,交了也白交。

正常作业之外的邮件,应发往tzjgyy@126.com 邮箱。

《中级财务会计B(2-1)》习题

第5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

□学习指导

本章讲述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各种债券。按照债券的付息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分期付息债券和一次付息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为实际支付的价款(含相关交易费用和一次付息债券发

行日至购买日的应计利息),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分期付息债券利息应作为债权不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入账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可以划分为债券面值、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并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分期付息债券和一次付息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时,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出各种资产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且不准备随时出售的投资。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应分别不同情况确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应按照被合并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和持股比例确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应按照投出资产、承担债务、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确定;只是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或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采用权益法。采用成本法,应根据收取的现金股利确认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应根据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和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应以投资时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同时考虑内部交易的未实现利润因素);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巨额亏损则应根据确认的投资损失依次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长期权益账面价值,确认预计负债;收取的现金股利作为投资返还处理;还应根据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和持股比例确认资本公积。投资企业在追加投资或减资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进行价值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114页 倒数10-13行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 第115页 第20-24行

3.债券溢价差额 第115页 第3-5行

4.债券折价差额 第115页 第5-7行

5.利息调整借差 第116页 第2-4,6-7行

6.利息调整贷差 第116页 第4-6行

7.实际利率 第117页 倒数6-7行

8.摊余成本 第117页 第12-14行

9.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 第122页 倒数7-9行

10.长期股权投资 第123页 第20-21行

11.控制 第123页 倒数7-8行

12.共同控制 第124页 第1-4行

13.重大影响 第124页 第5-9行

1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第124页 第21-22行

15.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第128页 第7-10行

16.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第128页 第22-23行

17.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 第131页最后一行和132页第一行

二、判断题

1.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金融市场利率时,可能导致债券溢价。 ( ) 第115页 第3.4行

2.债券折价差额属于债券发行者给予债券投资者的利息补偿。 ( ) 第115页 第7行

3.企业购入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投资成本入账。 ( ) 第115 第11-12行

4.企业购入的分期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利息应作为一项短期债权处理。 ( ) 第115 第24行

5.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调整时,利息调整借差和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额均逐期递增。 ( ) 第117 倒数6-7行

6.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减去利息调整摊销以后的余额。 ( )

第117 第12行

7.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后,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 ) 第123页第8行

8.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减值损失后,以后期间有客观情况表明该减值能得以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 ( ) 第123页第8行

9.企业合并中,不论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的计量方法是相同的。 ( ) 第124 第17-18行

10.非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不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购入股票的初始入账价值是相同的。 ( ) 第127 第7-8行

11.企业对其他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能够对其实施控制,则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 )

第127 第18行

12.企业对其他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若能够对其实施控制,且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企业,则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 ) 第128 第7-10行

13.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购买的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尚未到期的债券利息,在“应收利息”科目核算。 ( )

14.在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下,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在投资期间进行摊销。 ( ) 第128 倒数第11行

15.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收到股票股利不会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 ( )

第131 倒数第11行

16.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确认被投资单位亏损时,应冲减“损益调整”明细科目(可以为负数),不冲减其他明细科目。 ( ) 第129 前3行

17.采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单位发生盈利或是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均作为投资损益处理。 ( )

三、单项选择

1.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支付的下列款项中,不得计入其初始投资成本的是( )。 115 20—23

A.购买价款 B.税金 C.手续费 D.实际价款中包含的分期付息的利息

2.企业购入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确认尚未收到的利息时,应借记的科目是( )。

P116 18--19

A.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B.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C.应收利息 D.投资收益

3.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借差摊销时,摊销额( )。 P117 23

A.逐期递增 B.逐期递减 C.保持不变 D.变化不能确定

4.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时,摊销额( )。 P117 23

A.逐期递增 B.逐期递减 C.保持不变 D.变化不能确定

5.采用直线法进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谪整摊销时,各期( )。 P117 18--19

A.投资收益额不变 B.投资收益率不变

C.投资收益额递增 D.投资收益额递减

6.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摊销时,各期( )。 P117 25--26

A.投资收益额保持不变 B.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

C.溢折价摊销额保持不变 D.投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

7.某企业购买面值为1 000万元的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共支付价款1 150万元,其中包括手续费4万元、应收利息46万元。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的金额为( )万元。 P112 倒数4--9

A.1150 B.1146 C.1104 D.1100

8.某企业2006年6月1日购入面值为1 000万元的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3年期债券,实际支付价款为1 105万元,价款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万元、未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20万元。该项债券投资的利息调整借差金额为( )万元。 P116 2--9

A.35 B.55 C.85 D.105

9.甲企业以银行存款160万元购买乙企业30%的股权(重大影响),购买日乙企业可

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甲企业对乙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购买乙企业股权时应确认的损益为( )。 P128 20--24

A.营业外支出10万元 B.营业外支出20万元

C.营业外收入10万元 D.营业外收入20万元

10.甲公司20×6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一批票面年利率为6%、面值为100 000元、期限为5年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支付银行存款91 889元。该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归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采用实际利率法,购入债券时的实际市场利率为80/<0 20×6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 )元。 P120 3

A.92 564.56 B.93 240.12 C.93 267.14 D.99 240.12

11.企业购入股票时,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将这部分股利记入的账户是“( )”。 P124 倒数2行

A.短期投资 B.财务费用 C.其他应收款 D.应收股利

12.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增加时,投资企业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 P131 倒数4--8

A.投资收益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13.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对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应( )。 P131 25

A.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B.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C.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D.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14.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各项不会引起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P128 13--20

A.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B.被投资单位实现净亏损

C.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D.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15.某企业认购普通股10 000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且对被投资企业无重大影响,每股面值为1元,实际买价为10 000元,其中,包括已宣告分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500元,

另外支付佣金100元。该股票投资的入账价值为( )元。 P134 倒数5行

A.9 600 B.10 000 C.10 600 D.11 100

16.甲企业2007年1月2日购入乙企业30%的普通股,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当年乙企业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80 000元,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08 000元。采用权益法核算,甲企业当年的投资收益应为( )元。 P135 倒数5行

A.21600 B.54 000 C.108 000 D.180 000

17.企业于12月31日购AA公司普通股股票40 000股,每股面值1元,并准备长期持有OA公司已于12月20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至12月31日尚未支付),每股0.2元。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股票价款48 000元,另付手续费400元,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为( )元。

P115 19--23

A.40 000 B.40 400 C.48 000 D.48 400

18.某企业20×7年年初购入联营企业B公司40%的有表决权股份,实际支付价款300万元(与享有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相等)。当年B公司经营获利100万元,发放现金股利20万元。20×7年年末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 )万元。 P 135 倒数5行

A.280 B.332 C.340 D.348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支付的价款中,不应计入投资成本的有( )。 A.购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实付价款中包含的相关税金 B.购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实付价款中包含的相关手续费 C.购入一次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实付价款中包含的应计利息 D.购入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实付价款中包含的未到期利息 E.购入股票实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

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分期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成本的有( )。 A.债券面值 B.债券溢价 C.债券折价 D.债券手续费

E.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

3.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摊销时,各期投资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

A.(债券面值十债券利息调整贷差)×实际利率

B.(债券面值一债券利息调整贷差)×实际利率

C.(债券面值十债券利息调整借差)×实际利率

D.(债券面值一债券利息调整借差)×实际利率

E.债券面值×实际利率

4.确定债券购入价格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A.债券面值 B.票面利率

C.债券购入时的实际利率 D.债券从购入日至到期日的期限

E.债券付息的方式

5.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存在( )关系时,投资方应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A.控制(同一控制) B.控制(非同一控制) C.共同控制 D.重大影响 E.无重大影响

6.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内容的有( )。 A.收到的现金股利作为投资收益入账 B.收到的股票股利不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C.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按持股比例承担投资损失 D.被投资单位发生盈利按持股比例分享投资收益

E.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持股比例计入资本公积 7.下列哪些条件可确认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

A.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B.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政策制定过程

C.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政策制定过程

D.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E.被投资单位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资料

8.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下列业务可能引起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增加的有( )。

A.支付现金股利

B.发放股票股利

C.重组债务转为资本时,股票的公允价值高于票面价值

D.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E.实现净利

9.下列各项中,会引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

A.计提减值准备

B.确认分期付息债券的票面利息

C.确认到期一次付息债券的票面利息

D.确认分期付息债券的到期本金偿还

E.转回减值准备

五、会计核算题

1.20×6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面值100 000元、期限2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利率为6%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假设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04 000元;

(2)假设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95 000元。

要求:根据不同的假设情况,采用实际利率法分别编制购入债券、年末确认应计利息及利息调整摊销和到期收回本息的会计分录。

2.20×6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某企业20×5牵1月1日发行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面值为100 000元,期限为4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利率为6%。甲公司于每年年末确认投资收益。

(1)假设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10 000元;

(2)假设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01 000元。

要求:根据不同的假设情况,采用实际利率法分别编制购入债券、年末确认应计利息及利息调整摊销和到期收回本息的会计分录。

3.某企业20×6年1月1日购入当天发行的2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为30 000元,票面利率为6%,分期付息,付息日为6月30日和12月31日,实际支付价款28 911元,购入时的实际利率为8%。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填列债券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表(见表5-1),并编制购入债券、分期收取利息和到期收取本金的会计分录。

表5-1 债券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表(实际利率法) 单位:元

计息日期 票面利息 投资收益 折价摊销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20×6年1月1日

20×6年6月30日

20×6年12月31日

20×7年6月30日

20×7年12月31日

合计

4.某企业20×6年4月1日购入当天发行的2年期债券,面值为100 000元,票面利率为6%,分期付息,付息日为9月30日和3月31日。该企业实际支付价款101 881元,购入时的实际利率为5%。该企业只在付息日及年末确认利息收入,年末利息调整借差摊销额按照半年(10月至次年3月)摊销额的50%计算。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该企业购入债券,付息日收取利息及利息调整借差摊销(采用实际利率法)、年末确认应收利息及利息调整借差摊销和到期收回本金的会计分录(利息调整借差摊销要列出计算过程)。

5.甲公司为乙公司和丙公司的母公司。20×7年1月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丙公司70%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为8 000 000元,以货币资金支付。此外,乙公司还以货币资金支付审计、评估费15 000元。合并日,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2 000 000元,乙公司资本公积余额为2 000 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乙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6.A公司于20×7年1月1日购入联营企业B公司45%的股权,实际支付价款4 500 000元,采用权益法核算;购买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9 000 000元,公允价值为10 500 000元。假定B公司所有者权益均为可辨认净资产,且A公司取得投资时B公司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3 000 000元,公允价值为4 500 000元,其他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一致。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提的年折旧额为200 000元,按照公允价值应计提的折旧额为300 000元。20×7年度,被投资单位实现账面净利润1 500 000元。

要求:按照上述资料,编制A公司相应的会计分录。

7,A公司持有B公司35%的股权,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20×7年12月31日,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 200 000元,其中“投资成本”为1 000 000元,“损益调整”为200 000元;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为300 000元.属于实质上构成B公司净投资的长期权益。20×7年度,B公司发生巨额亏损,以可辨认资产等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后的净亏损为5 300 000元。20×8年度,B公司以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后实现的净利润为700 000元,20×9年度.B公司以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后实现的净利润为800 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B公司调整投资损益的会计分录。8.甲公司20×7年对乙公司投资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7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乙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20%作为长期投资,实际支付价款380万元,购入后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20×7年1月1日乙公司的可

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 000万元。假定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一致。

(2) 20×7年5月10日乙公司股东大会宣告分派20×6年现金股利10万元。

(3) 20×7年5月20日甲公司收到现金股利。

(4) 2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20×7年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不含增值税的价款为20万元,成本为16万元,甲公司尚未对外销售)。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甲公司20×7年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9.甲公司于20×7年1月10日购入乙公司30%的股份,购买价款为3 300万元,并自取得投资之日起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取得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 000万元,除表5-2所列项目外,乙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表5-2 单位:万元 项目

账面原价

已提折旧或摊销 公允价值 乙公司预计

使用年限

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剩余使用年限 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750

1 800

1 050 360 210 1 050

2 400

1 200 20 10 16 合计 3 600 570 4 650

假定乙公司于20×7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时的账面存货有80%对外出售。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按直线法提取折旧或摊销,预计净残值均为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甲公司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甲公司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10.甲企业于20×7年6月取得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假定甲企业取得该项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20×7年11月,乙公司将其成本为600万元的某商品以900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出售给甲企业,甲企业将取得的商品作为固定资产,预计其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乙公司20×7年实现净利润为1 6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影响。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权益法下甲企业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甲企业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11.A公司原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9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7年1月1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B公司20%的股权出售给C公司(A公司与C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出售取得价款4 400万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1 000万元。C公司原持有B公司10%的股权,投资成本为1 500万元。A公司与C公司同时取得对B公司的原投资,原投资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 500万元(假定可辨

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B公司实现净利润7 500万元。假定B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损益外,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本例中A、C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要求:

(1)编制A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分录。

(2)编制C公司追加投资的相关会计分录。

12.A公司20×8年1月1日以4 5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同日,C公司以6 000万元取得B公司40%的股权,B公司当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 500万元(假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20×9年1月1日,A公司将持有的B公司

20%的股权出售给C公司,收取价款3 500万元。B公司20×8年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未分配股利。20×9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4 500万元(假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本例中A、C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要求:

(1)编制A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2)编制C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六、简答题

1.简述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利息调整摊销的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的特点及优缺点。

2.简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构成内容。

3.简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特点。

4.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的特点。

5.简述权益法下如果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之间发生内部交易,投资企业应如何确认投资收益。

6.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处理。7.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处理a

□练习题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各种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的债券,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按付息情况可以分为分期付息债券与到期一次付息债券。

2.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入账价值,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债券实际买价以及手续费、佣金等初始直接费用。但是,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买日之间分期付息的利息,按照重要性原则,应作为一项短期债权处理,不计入债券的初始入账价值。

3.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格高于票面价值的差额。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金融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者按债券票面利率会多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债券溢价。这部分溢价差额,属于债券购买者由于日后多获利息而给予债券发行者的利息返还。

4.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格低于票面价值的差额。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金融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者按债券票面利率会少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债券折价。这部分折价差额,属于债券发行者由于日后少付利息而给予债券购买者的利息补偿。

5.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后的金额大于债券面值的差额称为利息调整借差,为债券溢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如果债券折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小于初始直接费用,则其差额也为利息调整借差。

6.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后的金额小于债券面值的差额称为利息调整贷差,为债券折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减去初始直接费用的差额。

7.实际利率是使所购买债券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该债券的入账金额的折现率。

8.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摊销以及减值准备以后的余额。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未发生减值,则摊余成本即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

9.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是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限届满时按面值收回投资及应收未收的利息。如果是一次付息的债券,到期时企业可以收回债券面值和利息;如果是分期付息的债券,到期时企业可以收回债券面值。

10.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出各种资产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且不准备随时出售的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长远利益而影响、控制其他在经济业务上相关联的企业。

11.控制是指投资企业有权决定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

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12.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与其他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所共有的控制,一般来说,具有共同控制权的各投资方所持有的表决权资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被投资企业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只有在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才能通过。被各投资方共同控制的企业,一般称为投资企业的合营企业。

1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参与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决策的制定。一般来说,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中派有董事,或能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的制定,则对被投资企业形成重大影响。被投资企业如果受到投资企业的重大影响,一般称为投资企业的联营企业。

1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15.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要随着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相应变动,大体上反映在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占有的份额。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16.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指被投资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负债及或有负债公允价值后的余额。

17.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长期股权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三、选择题

1.D 2.C 3.A 4.A 5.A 6.B 7.C 8.A 9.D 10.A 11.D 12.C13.C 14.C 15.B 16.B 17.B 18.B

四、多项选择题

1.DE 2.ABCD 3.BC 4.ABCDE 5.CD

6.BCDE 7.ABCDE 8.CE 9.ACDE

五、会计核算题

1.会计处理如下:

(1)溢价购入时。

1) 20×6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利息调整 4 000

贷:银行存款 104 000 2) 20×6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到期价值=100 000×(1+6%×2)=112 000(元)

实际利率=(√(112 000/104 000)一1)×100%=3.775%

投资收益=104 000×3.775%=3 926(元) 摊余成本=104 000+3 926=107 926(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 074 投资收益 3 926 3) 20×7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07 926×3.775%=4 074(元) 摊余成本=107 926+4 074=112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926

投资收益 4 074

4) 20×8年1月1日收回投资。

借:银行存款 112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 12 000

(2)折价购入时。

1) 20×6年1月1日购入债券。

第5章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 000 银行存款 95 000

2) 20×6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到期价值=100 000×(1+6%×2)=112 000(元) 实际利率=(√(112 000/95 000)-1)×100%=8.579% 投资收益=95 000×8.579%=8150(元) 摊余成本=95 000+8 150=103 15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利息调整 2 150 贷:投资收益 8 150 3) 20×7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03 150×8.579%=8 850(元)(含尾差)

摊余成本=103 150+8 850=112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利息调整 2 850

贷:投资收益 8 850

4) 20×8年1月1日收回投资。

借:银行存款 112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 12 000

2.会计处理如下:

(1)债券初始投资成本为110 000元时。 1) 20×6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 6 000

——利息调整 4 000

贷:银行存款 110 000 2) 20×6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到期价值=100 000×(1+6%×5)=130 000(元) 实际利率=(5√(130 000/110 000)一1)×100%=4.265% 投资收益=110 000×4.265%=4 691.5(元) 摊余成本=110 000+4 691.5=114 691.5(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308.5

投资收益 4 691.5

3) 20×7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14 691.5×4.265%=4 891.59(元)

摊余成本=114 691.5+4 891.59=119 583.09(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108.41

投资收益 4 891.59

4) 20×8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19 583.09×4.265%=5100.22(元) 摊余成本=119 583.09+5 100.22=124 683.31(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99.78

投资收益 5 100.22

5) 20×9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24 683.31×4.265%=5 316.69(元)(含尾差) 摊余成本=124 683.31+5 316.69=130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83.31 投资收益 5 316.69 6)收回投资。

借:银行存款 13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 30 000

(2)债券初始投资成本为101 000元时。

1) 20×6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 6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 000

银行存款 101 000

2) 20×6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到期价值=100 000×(1+6%×5)=130 000(元) 实际利率=(5√(130 000/101 000)×100%=6.514% 投资收益=101 000×6.514%=6 579.14(元) 摊余成本=101 000+6 579.14=107 579.14(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利息调整 579.14 贷:投资收益 6 579.14 3) 20×7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07 579.14×6.514%=7 007.71(元) 摊余成本=107 579.14+7 007.71=114 586.85(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一一利息调整 1 007.71 贷:投资收益 7 007.71 4) 20×8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14 586.85×6.514%=7 464.19(元)

摊余成本=114 586.85+7 464.19=122 051.04(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利息调整 1 464.19

贷:投资收益 7 464.19

5) 20×9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122 051.04×6.514%=7 948.96(元)(含尾差)

摊余成本=122 051.04+7 948.96=130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利息调整 1 948.96 贷:投资收益 7 948.96 6)收回投资。

借:银行存款 13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 30 000

3.填列债券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表(见表5-3),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表5-3 债券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衰《实际利率法) 单位:元

计息日期 票面利息 投资收益 利息调整

贷差摊销 摊余成本

20×6年1月1日

20×6年6月30日

20×6年12月31日

20 ×7年6月30日

20×7年12月31日 900 900 900 900

28 911×4%=1156

29 167×4%=1167

29 434×4%=1177

29 711×4%=1 189(含尾差) 267 277 289 28 911

29 167

29 434

29 711

30 000

合计 3 600 4 689 1 089

(1)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3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利息调整 1 089

银行存款 28 911

(2) 20×6年6月30日收取利息。

借:银行存款 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6

贷:投资收益 1 156

(3) 20×6年12月31日收取利息。

借:银行存款 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7

贷:投资收益 1 167

(4) 20×7年6月30日收取利息。

借:银行存款 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77 贷:投资收益 1 177 (5) 20×7年12月31日收取利息。

借:银行存款 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89

贷:投资收益 1 189

(6) 20×8年1月1日收取本金。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30 000

4.编制如下会计分录:(1)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利息调整 1 881

贷:银行存款 101 881

(2) 20×6年9月30日收取利息。

收取利息=100 000×3%=3 000(元)

实际利息=101 881×2.5%=2 547(元)

利息调整借差摊销=3 000-2 547=453(元)

借:银行存款 3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3

投资收益 2 547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101881-453=101428(元) (3) 20×6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3个月)。 应收利息=100 000×3%÷2=1 500(元) 实际利息=101 428×2.5%÷2=1 268(元) 利息调整借差摊销=1500-1268=232(元) 借:应收利息 1 5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32

投资收益 1 268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101 428-232=101 196(元)

(4) 20×7年3月31日收取利息。

收取利息=100 000×3%=3 000(元)

实际利息=101 428×2.5%-1 268=1 268(元)

利息调整摊销=1500-1268=232(元)

借:银行存款=101196-232=100 964 3 000

贷:应收利息 1 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32

投资收益 1 268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101 196-232=100 964(元)

(5) 20×7年9月30日收取利息。

收取利息=100 000×3%=3 000(元)

实际利息=100 964×2.5%=2 524(元)

溢价摊销=3 000-2 524=476(元)

借:银行存款 3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76 投资收益 2 524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100 964-476=100 488(元) (6) 20×7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

应收利息=100 000×3%÷2=1 500(元)

实际利息=100 488×2.5%÷2=1256(元)

利息调整借差摊销=1500-1256=244(元)

借:应收利息 1 5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44

投资收益 1 256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100 488-244=100 244(元)

(7) 20×8年3月31日收取利息。

收取利息=100 000×3%=3 000(元)

实际利息=100 488×2.5%÷2=1256(元)

利息调整借差摊销=1500-1256=244(元)

借:银行存款 3 000

贷:应收利息 1 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44

投资收益 1 256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100 244-244=100 000(元)

(8) 20×8年4月1日收取本金。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5.乙公司初始投资成本=12 000 000×70%=8 40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8 400 000 管理费用 15 000

贷:资本公积 400 000

银行存款 8 015 000

6.(1)取得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4 500 000

(2)调整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2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25 000

(3)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利益=[1 500 000(300 000-200 000)]×45%=63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30 000

贷:投资收益 630 000

7.(1) 20×7年末相关会计处理。

应分担的投资损失=5 300 000×35%=1855 000(元)

以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实际确认的投资损失为:

1 200 000+300 000=1500 000(元)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1855 000-1500000=355 000(元)

借:投资收益 1 5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 200 000 长期应收款减值准备 300 000 20×7年年末: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0元 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 0元

(2) 20×8年度相关会计处理。

应享有的投资收益=700 000×35%=245 000(元)

期末未确认的投资损失=355 000-245 000=110 000(元)

20×8年年末: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0元

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 0元

(3) 20×9年度相关会计处理:

应享有的投资收益=800 000×35%=280 000(元)

实际确认的投资收益=280 000-110 000=170 000(元)

借:长期应收款减值准备 170 000

贷:投资收益 170 000

20×9年年末: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0元

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 170 000元

8.(1)取得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3 800 000 调整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000 (2)宣告股利。

借:应收股利 2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 000

(3)收到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股利 20 000

(4)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2 000 000-(200 000-160000)]×20%=392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92 000

贷:投资收益 392 000

9.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减少的利润

=(1050-750)×80%=240(万元)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整增加的折旧额

=2 400÷16-1800÷20=60(万元)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整增加的摊销额

=1200÷8-1050÷10=45(万元)

调整后的净利润=900-240-60-45=555(万元)

甲公司应享有份额=555×30%=166.50(万元)

甲公司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 665 000 贷:投资收益 1 665 000

10.未实现内部交易应减少的利润=(900-600)-(900-600)÷10÷12-297.5(万元) 调整后的净利润=1 600-297.5=1302.5(万元) 甲企业应享有份额=1 302.5×20%=260.5(万元)

甲企业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 605 000

贷:投资收益 2 605 000

11.(1)A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分录:

1)处置投资。

借:银行存款 44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 000 000

投资收益 14 000 000

2)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处置后,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 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600万元(6 000-13 500×40%)为商誉,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原投资日至处置日之间B公司实现净利润7 500万元,A公司应享有3 000万元(7 500×40%),调整增加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 000 000

贷:盈余公积 3 00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 000 000 (2)C公司追加投资的相关会计分录: 1)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4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44 000 000

2)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原投资成本1 500万元,与原投资时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150万元(1 500-13 500×10%)为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追加投资成本4 400万元,与追加投资时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200万元(4 400 -

21 000×20%)为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投资日至追加投资日之间B公司实现净利润7 500万元,C公司应享有750万元(7 500×10%),调整增加C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7 500 000

贷:盈余公积 75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 750 000

12.(1)A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1) 20×8年1月1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45 000 000

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 500万元大于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4 050万元(13 500×30%),形成投资商誉450万元。

2) 20×8年12月31日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3 000 000

3) 20×9年1月1日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 35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0 000 000 ——损益调整 2 000 000

——投资收益 3 000 000

A公司处置投资后,剩余投资占B公司股权的10%,账面价值为1 600万元(4 500+300-3 000-200),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其中,初始投资成本为1 500万元,损益调整为100万元。

(2)C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1) 20×8年1月1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000

2) 20×8年12月31日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4 000 000

3) 20×9年1月1日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35 000 000

C公司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 900万元(6 000+400+3 500)。

六、简答题

1.直线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摊销额和投资收益固定不变,但由于随着利息调整借差或贷差的摊销,债券投资成本在不断变化,因而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也在变化。采用直线法能够简化计算工作,但在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正确反映各期的经营业绩。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但由于债券投资额在不断变化,使得各期的投资收益也在不断变化;实际利率法下,债券利息调整借差或贷差摊销额是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即实际利息)的差额,在票面利息不变而投资收益变化的情况下,摊销额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采用实际利率法能够使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相同,正确反映各期经营业绩,但计算工作较为复杂。

2.初始入账价值可拆分为面值、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和初始入账价值(含初始直接费用)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与面值的差额三部分分别反映。我们将该差额称为利息调整。它代表了债券存续期间的利息总额(未折现的金额)的一部分,严格来说是全部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后的金额大于债券面值的差额称为利息调整借差,为债券溢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后的金额小于债券面值的差额称为利息调整贷差,为债券折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减去初始直接费用的差额。如果债券折价金额(不含一次付息债券应计利息)小于初始直接费用,则其差额也为利息调整借差。利息调整借差、贷差本质上均是债券投资成本的组成部分,借差是债券面值的增项,而贷差则是债券面值的减项。

3.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同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双方的合并行为不完全是自愿进行和完成的,这种企业合并不属于交易行为,而是参与合并各方资产和负债的重新组合,因此,合并方可以按照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相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合并各方自愿进行的交易行为,作为一种公平的交易,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4.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在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应将初始投资成本按照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持股比例进行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性质与商誉相同,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在投资期间也不摊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企业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一方面应按照享有被投资企业净利润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作为追加投资。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也应按持股比例确认应分担的损失。被投资企业的净亏损也应以其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调整后加以确定。

对被投资企业分派的现金股利应视为投资的收回,应将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现金股利,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对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资本公积。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投资企业做相反的处理。

5.权益法下,如果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之间发生内部交易,不论是投资企业向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销货(即顺流交易)还是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向投资企业销货(即逆流交易),其未实现的内部损益中属于投资企业享有的份额,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均应予以扣除。在顺流交易的情况下,投资企业已经在个别报表中确认了销售损益,而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未实现销售,即损益未能最终实现;但是,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未实现的损益中,属于其他股东享有的份额,从投资企业的角度看其损益已经实现,不需要进行抵销处理,因此只是其中属于投资企业享有的份额应在确认投资收益时予以抵销。在逆流交易的情况下,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在个别报表中确认了销售损益,而投资企业未实现销售,即损益也未能最终实现;但是,投资企业未实现的损益中,属于其他股东享有的份额,从投资企业的角度看相当于向其他股东购买货物的价值,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销售损益已经实现,不需要进行抵销处理,因此也只是需要将其中属于投资企业享有的份额在确认投资收益时予以抵销。

6.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为两种情况。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由控制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控制权,但仍存在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将剩余投资改按权益法进行核算。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大于原投资时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视为商誉,不需要对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小于原投资时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期初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对于原投资日至处置日之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基础的净利润、分配现金股利和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进行调整,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期初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当期投资收益和资本公积。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由无重大影响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也应当改按权益法进行核算。首先,应将原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原投资时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采用权益法进行调整;其次,对于原投资日至追加投资日之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基础计量的净利润、分配现金股利和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进行调整,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期初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当期投资收益和资本公积;最后,应将追加投资的成本与追加投资日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也采用权益法进行调整。

7.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分为两种情况。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转为无重大影响。投资企业因处置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处置投资以后,投资企业收取的现金股利如果没有超过处置投资时保留的原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损益调整的数额,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收回,不确认投资收益;收取的现金股利超过处置投资时保留的原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损益调整的数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转为控制。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也应当改按成本法进行核算。投资企业在追加投资日,应对原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确认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还原为原购买日的初始投资成本,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采用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追加投资日的投资成本按照支付投资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两者之和即为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教材练习题解析

1.利息调整摊销表见表5-4。

表5-4 单位:元

计息日期 票面利息 投资收益 利息调整摊销 持有至到 期投资账 面余额

借:应收利息

(或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

资——利息调整

①=100 000

×6%÷2

②=期初价值

×8%÷2 ③=②-① ④=期初

价值+③

20×6年1月1日

20×6年6月30日

20×6年12月31日

20×7年6月30日

20×7年12月31日

20×8年6月30日

20×8年12月31日

20×9年6月30日

20×9年12月31日

20×0年6月30日

20×0年12月31日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3 676

3 703

3 731

3 760

3 790

3 822

3 855

3 889

3 925

3 960* 676 703 731 760 790 822 855 889 925 960 91 889

92 565

93 268

93 999

94 759

95 549

96 371

97 226

98 115

99 040

100 000 合计 30 000 38 111 8 111

*含尾差调整。

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 1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 111

银行存款 91 889

20×6年6月30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3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76

贷:投资收益 3 676

20×6年12月31日至20×0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的分录依表中数字列示,此处略。

2.该题可以有两种解题方法:

第一种:分别确认票面利息和溢价摊销额。 20×6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1000×80) 80 000 ——利息调整 4 400 贷:银行存款(1050×80+400) 84 400

到期价值=80 000×(1+12%×4)=118 400(元)

实际利率=4√(118 400/84 400)-1=8.83%

(2)各年末确认利息收入,详见表5 5。

表5-5

计息日期 票面利息 投资收益 溢价摊销

摊余成本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贷:持有至到期

投资——利息调整

①=80 000

×12%

②=期初价值

×实际利率 ③=①-② ④=期初

价值+②

20×6年1月1日

20×6年12月31日

20×7年12月31日

20×8年12月31日

20×9年12月31日

9 600

9 600

9 600

9 600

7 453

8 111

8 827

9 609*

2 147

1 489 773 -9 84 400

91 853

99 964

108 791

118 400 合计 38 400 34 000 4 400 —

*含尾差调整。

(3) 2011年1月1日到期收回本息。

借:银行存款 1 184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1 184 000

第二种:不分别确认票面利息和溢价摊销额,只计表5-5中与投资收益相对等部分的投资成本,即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部分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相抵销。

(1) 20×6年1月1日购买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84 400

贷:银行存款(1 050×80+400) 84 400

到期价值=80 000×(1+12%×4)=118 400(元) 实际利率=4√(118 400/84 400)-1=8.83% (2)各年末编制的会计分录:20×6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7 453

贷:投资收益 7 453

20×7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8 111 贷:投资收益 8 111 20×8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8 827 贷:投资收益 8 827 20×9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9 609 贷:投资收益 9 609

(3)2×11年1月1日到期收回本息。

借:银行存款 118 4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118 400

3.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 20×6年1月1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2) 20×6年5月应收股利=100 000×10%=1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10 000 贷:投资收益 10 000

(3) 20×7年5月应收股利=350 000×10%=35 000(元) 借:应收股利 35 000

贷:投资收益 35 000

4.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取得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000 (2) 20×6年5月。

借:应收股利(1 000 000×30%) 3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 000 (3)实现利润。

确认投资收益=(2 000 000-1 000 000÷20)×30%=585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85 000

贷:投资收益 585 000

(4)资本公积增加。

借: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300 000×30%)9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