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生高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三校生高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组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骤(zhòu)雨 歼(jiān)灭 冠(guān)心病 稗(bài)官野史 B.杳(yǎo)然 杜甫(fǔ) 空(kōng)心砖 宵衣旰(gàn)食 C.兴(xīng)奋 粮囤(dùn) 落(là)花生 怙(hù)恶不悛 D.埋(mán)怨 执拗(niù) 模(mó)特儿 浑身解(xiè)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陈词滥调 安详 完美无瑕 B.气概 轻歌慢舞 抉择 贻笑大方 C.毕竟 漫山遍野 烦恼 首屈一指 D.玷污 漠不关心 辍学 铤而走险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 的损失。 ②我生于山东的莱阳,九江只是我的第二 。

③在选择专业时,小江的父母反复 ,最终决定填报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A.估计 故乡 商榷 B.估量 家乡 商榷 C.估量 故乡 商榷 D.估计 家乡 商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且又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C.在人行道上卖茶叶蛋的王老汉一见市容执法人员到来,立刻七手八脚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却不慎被茶汤烫伤。 D.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 5.对下列诗句的修词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比喻)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反问)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B.省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由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D.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B.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游过了那条河。

C.她叫他坐下,怀疑地问:“听说你当县长了,真的”?

D.“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环了,正在修理。”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左传》是记载西周、东周诸国历史的著作。 B.《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其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

C.《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称号的法国作家莫泊桑。

D.鲁迅是现代文学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小说名篇,都被收入小说集《呐喊》。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①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

②你来到海边,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海洋植物(海藻)。有绿色的石莼、浒苔和礁膜,有褐色的海带和裙带菜,有红色的紫菜和石花菜,还有形状像羽毛的羽藻,细长似绳的绳藻等,可以说是五颜六色,形状万千,无所不有。这些较大的海藻,有的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是是重要工业原料和药材,有些海藻已进行人工养殖。奇怪的是,许多海洋植物动物并不吃这茂盛的海洋牧草。

③离开海岸较远的广阔海面,很难再看到海洋植物的踪影了。那里真的没有植物吗?不。那里有植物,只是肉眼看不见罢了。从大海里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许多单细胞海藻。有的细胞外面有一个由硅质组成的硬壳,这是硅藻;有的细胞长着两根细长的鞭毛,在水中游来游去,这多半是甲藻。硅藻和甲藻是海洋里的主要单细胞海藻,此外,还有其他单细胞海藻。

④不要小看这些单细胞海藻,它们是海洋的主人。它们的数量很多——约占海洋植物总量的95%;分布广——分布在占地球面积 2/3海洋上。它们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机物,约等于陆地植物的总产量,或更多。就是它们,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而生长在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不管它们怎样令人注目、讨人喜爱,它们在海洋植物界却微不足道的。

9.对文段中“真正的海洋牧草”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种各样的海洋植物(海藻) B.生长在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 C.海洋里的单细胞海藻。 D.海洋里的硅藻和甲藻。 10.对第(4)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单细胞海藻的数量与分布。 B.单细胞海藻的作用。

C.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与单细胞海藻的比较。 D.单细胞海藻在海洋中的地位。

11.对上述文段中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 B.列数字、引用、下定义 C.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D.打比方、下定义、引用

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昔日,最原始的生命是在海洋里延生的。

B.大海的一滴水里,有的细胞长着两根细长的鞭毛,在水中游来游去,这就是甲藻。 C.单细胞海藻是海洋的主人,因为它们数量多,分布广。

D.许多海洋动物并不吃石莼、浒台以及海带、紫菜等生长在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 三、(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羞耻。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过。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低下。

1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A.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将“小学而大遗,吾未见明也”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聪明(之处)。 B.小学时学的(东西),长大后遗忘了,我没有看到(他的)聪明(之处)。 C.小学时学的(东西),长大后(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白(之处)。 D.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忘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白(之处)。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四、(5分)

16.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第小题1分,共5分)

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②加有幽愁暗恨生, 。(《琵琶行》) ③ ,水波不兴。(《赤壁赋》)

④不管风吹浪打, ,今日得宽余。(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师说》) 五、(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4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年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眼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18.第2段第一句中的“泻”字妙在哪里?试简要赏析。(3分) 答: 。

19.第1段依次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4分) 答: 。

20.以上两段文字具有怎样的语言色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16分)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的创作,有时用简:异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有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1)写,从(2)写,从(3)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拖沓( ) ②言简意赅( )

22.在第3段的空缺处,根据语境按合理的顺序分别填入以下词语:听觉、味觉、视觉。(3分) 答:① ② ③

23.在第3段处的两个画线句子中,“繁”字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答: 。

24.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什么论点?(3分) 答: 。 25.简要概述第1段的思路。(4分) 答: 。 六、(10分)

26.某校学生会将举行迎“五四”篮球比赛,决定先召开一次各班班长、体育委员会议,讨论比赛的有关事宜,地点定在校体育组办公室,时间为4月20日下午4点到5点,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会议通知。

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语言得体,字数在100字以内。

七、(6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你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幸福?你是否探求过怎样获得幸福?你是否有过幸福的经历和体验?……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700字。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0 C 16、略

17、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舒展开的样子,突出荷叶的形态美(姿态美)

18、“泻”字与“如流水”的比喻恰切呼应,把静态的月光写出动感,直接描写出月色的动态美。 19、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到远,由静态到动态 20、色调比较明朗、亮丽,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21、略繁

22、味觉、视觉、听觉

23、不同,前句的“繁”指繁冗拖沓是贬义词,后句的“繁”是繁博繁丽,是褒义词

24、举例论证,举《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证明“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

25、首先从评论界的一般看法入手,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然后从讲道理和摆事实两方面对自己的论点加以进一步的解释,最后补充完善论点。

B C B D D B A C D 11 C 12 B 13 B 14 B 15 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