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会计核算基础与会计实务操作指南 下载本文

村级会计核算基础与会计实务操作指南

魏根良 王明费 邢西珍 主编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写委员会

主 编 魏根良 王明费 邢西珍 副主编 王占江 许晓峰 申小莉 编 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书荣 刘建普 何进宝郭建颖 郝树朋 胡晓薇

张丽霞 张秋兰 赵立刚傅润青 穆军成

前 言

为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新手”行业知识缺乏、财会经验不足和“老手”文化素质较低、业务知识更新不够等问题,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在村级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针对目前村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村级会计核算基础与会计实务操作指南》一书。该书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组织;第二章为“会计核算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从事会计、出纳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帮助“新手”、“老手”将一些必备的财会基础知识梳理一遍;第三章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实务”,重点介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尤其是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如村集体经济组织预收承包金租赁费的账务处理、土地流转费的账务处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的账务处理、村集体与农户协议植树的账务处理等作了比较详细地讲解,对于统一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非常重要;第四章为“实账练习与参考答案”,采取实账练习的方法,要求财会人员运用借贷记账法,通过建立新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月末结账及编制会计报表,完成一个村一年内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全部会计核算工作,非常直观,看后一目了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和立竿见影之效果。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将会计原理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逼真、翔实的情景模拟练习,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以图解形式提醒读者;对于一些具体的技术操作问题,以真实的图表展示出来,让读者真正做到“学会了就能上手”,犹如身临其境般地进入会计角色。笔者衷心地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应用,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在村级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

本书由辛集市农村经济管理站组织编写。魏根良、王明费、邢西珍担任主编。 由于作者业务水平所限,书中错误或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3年12月18日

目 录

第一章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组织

一、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

(二)会计人员

二、会计工作交接

(一)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二)交接的基本程序

(三)交接后的有关事宜 三、会计档案管理 (一)会计档案的内容 (二)会计档案的整理与装订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

(四)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五)会计档案的借阅 (六)会计档案的销毁 四、会计监督

(一)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二)对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监督 (三)对财产物资的监督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知识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可靠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可理解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六)重要性原则

(七)谨慎性原则

(八)及时性原则 三、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四、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五、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六、如何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二)如何设置账户七、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三)借和贷对不同账户的经济含义 (四)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和账户对应关系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八、如何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三)村级自制原始凭证的种类及传递程序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五)经审核原始凭证的处理 (六)原始凭证常见错误的更正 九、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五)记账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方法 (六)填制记账凭证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十、会计书写规范 (一)文字书写规范 (二)数字书写规范

(三)数字书写错误的更正方法 十一、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十二、会计账簿基础知识 (一)账簿的概念

(二)账簿的分类 (三)账簿的基本内容

十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账簿的设置 (一)日记账的设置 (二)总账的设置 (三)明细账的设置 (四)备查账簿的设置 (五)账簿封面的设置 (六)账户的设置 十四、建账的基本程序 十五、会计账簿的启用与交接 (一)启用新账簿时的手续 (二)更换记账人员的手续

十六、账簿经管人员一览表的填写方法十七、账簿登记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一)账簿登记的规则 (二)如何登记日记账 (三)如何登记总账

(四)如何登记明细账 (五)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及平行登记 (六)账簿登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八、错账的原因、查找与更正 (一)错账的原因 (二)错账查找技巧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十九、如何对账 (一)账证核对 (二)账账核对 (三)账实核对 二十、如何进行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种类

(二)库存现金的清查 (三)银行存款的清查 (四)往来款项的清查 (五)实物资产的清查 二十一、如何结账

(一)结账的时间、内容和程序 (二)结账的方法 (三)过次承前

(四)更换账簿 (五)结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十二、如何编制科目余额表 (一)科目余额表的结构与内容 (二)科目余额表的编制方法 二十三、如何编制收支明细表 (一)收支明细表的结构与内容 (二)收支明细表的编制方法 二十四、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三)编制资产负债表应注意的问题 二十五、如何编制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一)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结构与内容 (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第三章 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实务

一、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

(一)外部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 (二)内部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 (三)土地流转费的账务处理

二、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二)固定资产核算使用的主要账户 (三)固定资产增加的入账价值及账务处理 (四)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六)固定资产修理的账务处理

三、林木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林木资产核算的账户设置 (二)林木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三)林木资产培植费用的账务处理 (四)林木资产管护费用的账务处理 (五)经济林木成本摊销的账务处理 (六)林木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 (七)村集体与农户协议植树的账务处理 (一)流动负债的计价 (二)流动负债的账务处理

五、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的账务处理 (一)村民筹资的账务处理 (二)专项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三)村集体投资的账务处理 六、各项收入的账务处理

(一)经营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发包及上缴收入的账务处理 (三)补助收入的账务处理 (四)其他收入的账务处理

七、各项费用的核算 (一)经营支出的账务处理 (二)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 (三)其他支出的账务处理 八、收益和收益分配的账务处理 (一)收益分配的步骤 (二)收益总额的构成 (三)收益的账务处理 (四)收益分配的账务处理 第四章 实账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实账练习题 (一)基本资料

(二)2012年该村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三)年终结账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建立新账

(二)年终结账并将有余额账户的余额结转下年

第一章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组织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村集体财务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与工作要求相适应、具有一定素质和数量的会计人员,并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度,是做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

1.会计机构的设置原则。会计机构是由专职人员组成的,在会计主体内部负责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设置原则。要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业务类型和规模大小设置会计机构。一般来说,经营规模大、业务量大的村,会计机构要相应大些;反之,则相应小些。

(2)明确内部分工原则。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要明确具体,每个会计人员都应有明确的职权、责任和具体工作内容,从而使每个会计人员之间责任清,业务明,以利于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

(3)经济有效原则。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机构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会计机构高质量、高效率的前提下,尽量精简会计机构,合理配备会计人员,以切实减轻集体负担。

2.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的设置。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经济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配备财会办公室。一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机构,可以设置会计组,由一名村主要干部主管财会工作,配备一名会计员(主管会计)、一名出纳员和一名保管员(财产物资不多的村,其保管员可由村出纳或其他村干部兼任),负责本村的财会工作。规模大和业务量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根据工作需要分别设置总会计(主管会计)和专业会计。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不再配备会计员和出纳员,而只配备报账员和保管员,由委托代理机构配备代理会计进行代理记账,承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

(二)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如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员、出纳员和保管员等。 1.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为此,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①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会计人员要了解会计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熟悉有关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财经政策和财会制度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会计人员只有熟悉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具体规定,才能对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性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③熟悉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除从事财会工作外,还承担着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其他业务。因此,他们不仅要熟悉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④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分析能力。具有了分析能力,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真正发挥财会工作的反映和监督职能。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较好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

(2)持有农村会计上岗证。从事会计工作应持有上岗证,这既是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要

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难以对拟聘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要定期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等业务培训。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会计人员应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合格后上岗。

2.会计人员的职责。①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工作,年终搞好分配决算和分配兑现工作。②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对本单位处理会计事务的方法做出具体规定。如采用何种账务处理程序及选用何种成本核算方法等。③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等。④如实反映经济情况,定期公布账目,编报各种会计、统计报表。⑤认真进行会计检查,实行内部会计监督,并接受外部监督和指导。⑥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⑦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⑧遵守、宣传、维护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⑨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3.会计人员的权限。①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办理有关会计事务。②有权参与本单位各项财务计划的编制和参加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议。③有权对本单位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财产保管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检查监督。④有权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反映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⑤有权要求本单位的有关人员提供与财会工作有关的各种情况和资料。⑥有权拒绝办理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业务。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业务,予以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乡镇农经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要求处理。

4.会计人员的任免。①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撤换。②村集体经济组织主管会计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乡镇农经管理部门考核批准,报县农经管理部门备案。

5.会计人员的回避。回避是指为了保证执法或执业的公正性,对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影响其公正性而要求执法或执业的人员实行的任职回避。《河北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明确提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人口少的村需要由村主要负责人担任会计人员时,必须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隶属关系是因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需要回避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亲属关系:

(1)夫妻关系。它是亲属关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属亲属回避的主要内容之一。 (2)直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出生于同一祖先,有自然联系的亲属(如祖父母、父母、子女等),也包括本来没有自然的或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认其地位与血亲相等(如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亲属关系中最为紧密的关系之一,也应当列入回避的范围。

(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旁系血亲是指源于同一祖先的非直系亲属。所谓三代,就是从自身往上数或往下数三代以内,除了直系血亲之外的血亲,就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所谓近姻亲,主要指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的配偶及子女的配偶的父母。因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在亲属中也是较亲密的关系,所以也需要回避。

6.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主管会计、专业会计、出纳员和保管员。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员不得兼管

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非出纳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

(1)主管会计的岗位责任。①领导、组织和指导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管理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经营管理。②根据上级财务制度的规定和本村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干部和财会人员付诸实施。③参与经营决策和各种经济合同的拟定,加强事前监督。④负责本单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规定时间和项目公开账目。⑤指导专业会计和村属企业会计搞好会计核算工作。⑥负责本单位会计人员交交接的监交工作。⑦组织会计人员管好、用好本单位的资金和财产物资。⑧负责村级财会档案的保管工作。

(2)专业会计的岗位责任。①按照财会制度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月报表和向群众公布账目。②按照财会制度的要求,建立会计档案,年终移交村主管会计统一保管。

(3)出纳员的岗位责任。①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逐日逐笔记账,每日结出余额,并与实际库存现金核对相符。②定期和会计核对账目,做到账账相符。③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④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不坐支现金,不公款私存,不白条顶库,不挪用公款,不超规定限额保管现金。

(4)保管员的岗位责任。①根据会计开具的出、入库手续进行产品物资的收发工作。②定期盘点库存,做到账实相符。③负责库存物资登记簿的登记。④负责存货的保管,防止霉烂、变质、损坏和被盗。

7.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根据会计这一职业的特点,对会计人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会计行为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它既是会计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亦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集体、其他单位和个人、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职业品质、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的统一。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同时,还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的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健康、求实、高效的态度对待会计工作,做到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品质。会计职业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职业,是一项与钱、财、物打交道的职业。会计人员只有做到洁身自爱、不贪不沾,才能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

(3)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所谓客观,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所谓公正,是指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

(4)保守秘密。保密秘密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能将从业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为己所用,或者泄露给第三者以牟取私利。保守秘密一方面指会计人员要保守本单位秘密,另一方面指会计人员不得以不道德的手段去获取他人的秘密。

(5)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会计人员面对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不能为、不敢为”,而且更应“不屑为”。会计人员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保持职业

尊严,“诚信守本,操守为重”。

(6)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重中之重。会计工作必须以财会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准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好财务收支合法性、合规性的关口,依法理财;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助纣为虐,也不监守自盗。

(7)提高技能。会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相应的经济理论水平、政策法规水平、业务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等。会计人员应该做到干一行专一行,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

(8)文明服务。会计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当好参谋,为单位经济管理服务,是新时期赋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悉心钻研会计服务知识,不断提高会计服务技能,并在服务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会计自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会计工作交接

会计工作交接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会人员调动或调职时,必须及时配备财会人员接管,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以分清移交人员和接管人员的责任,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会计人员移交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账簿的,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 3.整理应当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及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盘、磁带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5.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情况,向接替人员详细介绍。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

(二)交接的基本程序

1.更换村主管会计的交接程序。村主管会计交接时,必须有乡镇经管站委派的监交人在场,并按以下程序进行交接:

(1)全面核对,做到账实、账款、账据、账表、账账“五相符”。不符的账目由移交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处理。完全相符后,由移交人在各账户余额处盖章,以示负责。

(2)移交人填制移交清册表(具体内容包括移交账簿名称及本数,会计凭证本数,总账科目表及明细科目表,以及公章、空白支票、收据等),注明交接日期,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都要在移交清册上签章。移交清册一式三份,移交人、接管人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3)由移交人、接管人在各有关账簿的“经管人员一览表”内注明交接日期,盖章后移交账簿。

2.更换出纳员的交接程序。出纳员办理交接手续时,必须有村主管会计在场,并按以下程序进行交接:

(1)由会计和移交人核对账簿和现金(有价证券),达到账账、账款(账券)相符。

(2)由移交人和接管人在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交接余额处盖章。 (3)按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填写移交清册,并当场交接现金。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都要在移交清册上签章。移交清册一式三份,移交人、接管人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4)由移交人、接管人各在“经管账簿一览表”内注明交接日期,盖章后移交账簿。 3.更换实物保管员的交接程序。保管员办理交接手续时,必须有村主管会计在场,并按以下程序进行交接:

(1)由会计、移交人和接管人核对账簿与实物,达到账账、账实相符。 (2)由移交人和接管人在移交账簿余额处盖章。

(3)按账簿余额填写实物移交清册,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都要在实物移交清册上签章。实物移交清册一式三份,移交人、接管人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三)交接后的有关事宜

1.为了保证会计记录的连续完整和前后衔接,接管人员应当连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另立新账。

2.移交人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移交人所移交的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发生的,应当对这些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即使接管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管会计资料存在的问题,待日后发现后,仍应由原移交人负责,原移交人不得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卸责任。

三、会计档案管理

由于社会和自然的各种原因,会计档案始终处于渐进性的自毁过程中。为了延长会计档案的寿命,从而长远地利用会计档案,必须采取保护措施,这就形成了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会计档案的内容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凭证。包括外来的和自制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和银行存款(借款)对账单等。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卡片和辅助账簿等。 3.其他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财务计划、经济合同、财务公开底稿等文字材料以及电子数据等。

(二)会计档案的整理与装订

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形成的会计资料,在年度终了都要由会计部门按照规定的要求,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装订,做到按范围收集、按规定整理、按标准装订。

1.会计凭证的整理与装订。会计凭证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经济档案。每月记账后,都要及时将会计凭证整理装订成册,做到凭证完整无缺,以备日后查阅。会计凭证的装订方法及要求如下:

(1)整理凭证。会计凭证的整理,一方面要保证会计凭证的完整无缺,另一方面要便于会计凭证的调阅和查找。为此,整理会计凭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会计凭证应按时间顺序或编号顺序进行整理。②对于面积较小的附件,可粘在一张不大于记账凭证的衬纸上,以防装订后看不全凭证的内容。③由多虚线构成的原始凭证,要从虚线处剪下装订,避免装订后时间长了凭证脱落。④破损原始凭证要注意粘贴好,有重要内容的残缺处应查清内容及时补齐,或在空白处注明情况,以防日久核对不清。⑤凡是凭证上的大头针、回形针、订书钉

等金属物都要拆除,以免时间长了生锈隆起,影响凭证的美观和保管。⑥将所有凭证附件依记账凭证的左上角整齐,并用夹子夹牢。

以上是会计凭证整理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会计凭证装订时某些重要原始凭证的处理。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55条规定,会计凭证装订时,对于那些重要的原始凭证,比如各种经济合同等,为了便于日后查阅,可以不附在原始凭证之后,另编目录,单独保管,然后在相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上相互注明日期和编号,以便日后核对;二是会计凭证装订时数量较多原始凭证的处理。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55条规定,会计凭证装订时,对于那些较多的原始凭证,可以不附在记账凭证之后,单独装订成册,在封面上注明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种类,然后在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的名称、编号。

(2)折叠凭证。凡是附件长度、宽度超过记账凭证的,都要折叠成小于记账凭证的长宽度。折叠时,要按记账凭证的大小自下而上、自右而左折叠。然后,选用略大于记账凭证的木板1块,砖2块,将整理折叠好的会计凭证垫压2~3天,使所有凭证平整附实,这样装订出来的会计凭证才美观。

(3)装订凭证。会计凭证的装订是指把定期整理完毕的会计凭证按照编号顺序,外加封面、封底,装订成册,并在装订线上加贴封签。在封面上,应写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记账凭证的种类、起讫日期、起讫号数,以及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张数,并在封签处加盖主管会计骑缝章。

会计凭证装订前,首先要进行认真检查,看记账凭证的号数是否衔接,有无缺号和重号,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是否相符,所有附件是否整齐,以防个别凭证漏订丢失。然后加具会计凭证封面、封底,使会计凭证封面封底和记账凭证、附件等依左边和上边对齐,在会计凭证左上角三分之一处打眼用线绳(不要用金属丝)装订牢固,要避免歪斜和凭证脱落,绳结处注意贴封签密封,并由会计人员加盖骑缝章。

会计凭证装订的要求是既美观大方又方便于查阅,所以在装订时要先设计好装订册数及每册的厚度。一般来说,一本凭证,厚度以1.5~2.0厘米为宜,太厚了不便于翻阅核查,太薄了又不利于戳立放置。凭证装订册数可根据凭证多少来定,原则上以月份为单位装订,每月订成一册或若干册。有些单位业务量小,凭证不多,把若干月份的凭证合并订成一册也可以,只要在凭证封面注明本册所含的凭证月份即可。

为了使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外形美观,在装订时要考虑到凭证的整齐均匀,特别是装订线的位置,如果太薄时可用纸折一些三角形纸条,均匀地垫在此处,以保证它的厚度与凭证中间的厚度一致。

有些会计在装订时采用角订法,装订起来简单易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凭证封面和封底裁开,分别附在凭证前面和后面,再拿一张质地相同的纸(可以再找一张凭证封皮,裁下一半用,另一半为订下一本凭证备用)放在封面上角,做护角线。②在凭证的左上角画一边长为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用夹子夹住,用装订机在底线上均匀地打两个眼儿。③用大针引线绳穿过两个眼儿。如果没有针,可以将曲别针顺直,然后将两端折向同一个方向,将线绳从中间穿过来并夹紧,即可把线引过来,因为一般装订机打出的眼儿是可以穿过的。④在凭证的背面打线结。线绳最好在凭证两端也系上。⑤将护角向左上侧折,并将一侧剪开至凭证的左上角,然后抹上胶水。⑥向后折叠,并将侧面和背面的线绳扣粘死。

(4)填写记账凭证封面。封面各记事栏是事后查账和查证有关事项的最基础索引。“启用日期”要把年、月、日写全;“单位名称”要写全称;“本月共××册,本册是××册”要写清楚;“凭证张数”填本册共多少张;记账凭证号数“自第×号至第×号”一栏要填写清楚;“保管期限”按规定要求本册凭证应保管多少年。还要把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总页数,

按照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加计清点,准确填好数字。装订年、月、日要如实填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要盖章,卷脊上一般应写上 “某年某月凭证”和“案卷号”,以利于查找。为了解决会计凭证装订后封面写错不易更换问题,此项工作可于会计凭证装订前完成。

装订好的会计凭证厚度通常在1.5厘米至2.0厘米之间,这样可以保证装订牢固、美观大方。凭证装订好后,按编号顺序入柜,并在显露处标明凭证的种类编号,以便调阅。

2.会计账簿的整理与装订。各种会计账簿在年度结束后,除按规定可以跨年度使用的账簿外,其他账簿应按时整理立卷。会计账簿的装订及要求如下:

(1)订本账的整理与装订。订本账虽然有固定的格式和明细的分类,但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也要及时进行加工整理。为了保持会计账簿的原貌,整理时不拆去空白页,但需要在记录账页的最后一行下面画红线,以示结束使用,并在会计档案案卷备考中,详细记明使用账页的页数和空白账页的页数。

(2)活页账的整理和装订。活页账在装订前首先要撕去账夹和空白账页,填齐账户目录页号,然后按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账页、封底的顺序排列,装订成册。同时,还要在本账的封面上填写好账目的种类,编好卷号,并由主管会计和装订人签章。

装订账簿一般是一个会计科目装订一册。如果一个会计科目的总页数比较少,可以把几个会计科目合并装订成一册;如果一个会计科目的总页数比较多,也可以分装成几册,在每册账簿上注明“共×册第×册”字样。

账簿装订后,应将装订线头用纸条粘贴封口,由装订人或经办人、会计主管人员在封口处加盖名章,以示负责。

(3)会计账簿编号顺序。会计账簿按年编号,编号顺序为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产品物资明细分类账及其他明细账。

(4)认真填写会计账簿案卷的封面。详细写明:单位名称、会计年度、账簿名称、账簿编号、本账起讫页次、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盖章等。

3.会计报表的整理与装订。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一般可按月、按季或按年整理装订成册。装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会计报表的装订顺序为会计报表封面、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各种会计报表按会计报表的编号顺序排列、会计报表的封底。②装订前,要按编报目录核对是否齐全,整理报表页数,上边和左边对齐,如有损坏部分应进行修补,完整无缺的进行装订。③按用途和保管期限编制卷号。

4.其他会计资料的整理与装订。对其他会计资料,也要随同正式会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卷。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项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保管会计档案的,必须配备会计档案室(柜),由村主管会计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和销毁等工作。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档案由乡镇委托代理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档案不得私人保管。

2.会计档案的移交手续。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果将会计档案移交乡镇委托代理机构统一保管或委托代理机构保管期满将代管会计档案移交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管理时,应按以下程序办理移交手续:①开列清册,填写交接清单。②在账簿使用日期栏填写移交日期。③交接人员按移交清册和交接清单逐项检查无误后在交接清单上和账簿使用日期栏中签章。

3.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①会计档案的保存应做到防盗、防火、防潮、防虫,磁性介质

还要防尘、防热、防冻、防磁,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②设置归档登记簿,及时记载会计档案的保存数、借阅数和归档数,做到心中有数,不出差错,同时也便于查阅。③机构变动或变动档案管理人员时,应当办理交接手续。

(四)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按其特点可以分为永久性和定期性两类。凡是在立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会计核算的,对工作总结、查考和研究经济活动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会计档案,应永久保存。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国家总结历年经验,根据各类会计档案以发挥作用的最长时间统一规定的,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擅自变更。

1.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①原始凭证保存15年。②记账凭证保存15年。③汇总凭证保存15年。

2.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①日记账一般保存15年,其中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存25年。②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辅助账簿保存15年。③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应继续保存5年。

3.财务报告类的保管期限。①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保存3年。②年度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永久保存。

4.其他类会计档案保管年限。①会计移交清册保存15年。②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保存。③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保存5年。

(五)会计档案的借阅

保存会计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的整理、装订、保管等工作,只是为利用奠定基础。由于会计档案是历史记录的原始资料,在数量上一般都是单份,为防止会计档案的丢失损坏,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和执行以下制度:

1.建立会计档案清册,将会计档案的内容、保管期限、存放地点等内容登记清楚,建立会计档案登记清册,登记借阅人姓名、单位、日期和借阅会计档案的内容、数量以及归还日期等。

2.外部调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注明调阅内容,经主管会计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单位内部借阅会计档案时,应经主管会计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借阅人应认真填写档案借阅登记簿,将借阅人的姓名、单位、日期、借阅数量、内容、归还等情况登记清楚。

3.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拆散原卷册,借阅人员不得在案卷中乱划标记,也不得涂改抽换、携带外出或复制原件(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后方能携带外出或复制原件)。

4.借出的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并办理注销借阅手续。 (六)会计档案的销毁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期满需要销毁时,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1.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年限、已保管年限等内容,经领导审查签具意见后报乡镇经管站批准后销毁。

2.会计档案保管期满,但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外立卷保管,直至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3.会计档案销毁时,乡镇经管站应派人监销,监销人员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经办人和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

毁清册”上签章,注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日期,并归入档案备查。

四、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监督包括对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收支等一切涉及会计行为的监督。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监督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一)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1.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的是由于记录错误,有的是故意歪曲事实,弄虚作假等。会计人员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制止、纠正和揭露经济业务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为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打下基础。

2.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更正、补充。所谓不准确的原始凭证,是指原始凭证没有准确的表述经济活动真相,或在文字上、数字记录上发生差错等;所谓不完整的原始凭证,是指凭证上的文字说明,有关数字没有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填写齐全。这类原始凭证主要由于填制人员在填写时的差错或疏忽造成的,对于这类原始凭证,只要求退回进行更正、补充后即可作为记账依据,而不能不予受理。

(二)对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监督

会计账簿的登记,必须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和有关资料编制。认真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审核监督账簿和报表的各项内容,确保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真实、完整,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监督的内容。通过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伪造、编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账外设账,编造、篡改会计报表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处理。

(三)对财产物资的监督

账实、账证、账账相符,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重要措施。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账簿、实物、款项核查制度,保证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做出处理。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账实不符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4.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②对违反规定不应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③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④对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应当在接到书面意见起10日内做出书面决定,并对决定承担责任。

5.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制止或纠正,又不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出书面意见的,也应承担责任。

6.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团体利益的财务收支,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村集体经济经济组织的预算、计划执行情况也要进行监督,以促进预算、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知识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假设是一种公认的、无需证明的基本前提或建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收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说是对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时所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的范围的界定。要开展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工作,也就是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立场),解决为谁做账、算账、报账问题。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只要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业务的单位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一样都是典型的会计主体。

通过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对会计主体经营时间长度的描述,其假设是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将按照它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简单地说,就是假设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应当以经济组织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该假设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只有设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持续经营的,考虑了持续经营假设,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才选择按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会计主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人为地将持续经营的活动时间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阶段,每一个阶段作为一个会计期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比如从某年1月1日至该年12月31日,称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期末是指月末和年末。

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根据持续经营假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是无限期的,若想了解某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成果,必须等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终止经营时,但有关各方面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的需求是不能等到其终止经营后再取得的。因此,通过设定会计分期假设,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相等的期间,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期核算与反映,以定期提供经营成果。

通过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的综合运用,会计核算中的诸多方法和原则才能成为可能。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使得不同类型的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递延等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分期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收益都得到了确认,在此

基础上形成各个会计期间的各种会计报表,并且及时、定期地向内部全体成员公布,同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上报。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核算对象都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共同的计量尺度,把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涉及不同的计量单位,电脑论“台”,机井论“眼”,房屋论“间”,如果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就无法进行系统的会计核算。对于这个统一的计量单位,毫无疑问,最优的选择就是货币。

货币计量还必须有一附带假设,即币值稳定假设。只有假设货币本身或它的购买力稳定,才能保证货币计量的适用性。在发生持续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一假设也就失去了真实性和可比性。

上述四个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作用各有不同,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结合起来共同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会计主体确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它主要包括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等。

(一)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原则

可理解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同一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比;不同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三、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

所谓会计核算方法,就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七个方面。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进行其他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会计所要核算的内容很多,要想对经济业务进行系统、分类地核算,必须先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然后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相应的账户,以便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名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场所。

(二)复式记账

所谓复式记账,是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既可以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了解有关经济业务的全貌,又可以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因此,复式记账是一种比较完善、科学的记账方法,被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的借贷记账法就是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会计信息资料的最初载体,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可靠,审核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理合法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

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应按实际情况填制会计凭证,而且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只有审核无误的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登记账簿

会计账簿是由专门格式的账页组成的,用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是记录和储存会计信息的数据库。

登记账簿简称记账,就是运用复式记账法,将会计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连续、完整地记入有关账簿中所设置的各个账户,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通过登记账簿,可将分散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连续系统地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了解经济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便提供完整而系统的会计信息资料。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部分。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计算确定各个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支出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货币资金的实有数额,并进行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 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进行清查,以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在清查中,如果发现账实不符,应立即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存数与实存数相一致,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定期总括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收益分配情况,提供系统的会计信息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编制会计报表,能够对分散在账簿中的日常核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加工整理,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以上七种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正确、全面地加以运用。当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并以合法、真实、正确的凭证为依据,使用规定的会计科目加以分类,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记入有关账簿的账户中,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同时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四、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

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最初环节)、登记账簿(中心环节)以及编制会计报表(最终环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转换过程,即从填制和审核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就是一般所说的会计循环。

由于各个会计主体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管理需要的不同,其会计循环的各个基本环节的组织形式也不同。这种组织形式就称为“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作“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规定了不同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就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言,其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凡事要有个顺序,或说程序,会计核算也是如此。从填制或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为止,就完成了一个会计核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始凭证上的数据如何汇集到会计报表里,这里有个程序问题,这就是账务处理程序。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尤其是登记总分类账的直接依据上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各单位根据业务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及其他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非常有必要。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业务量大小,可以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或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与特点。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其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账务处理程序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

2.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设置。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如下:

(1)凭证设置。可有两种设置形式:一是采取通用记账凭证,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编制此种记账凭证;二是采用专用记账凭证,可以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格式。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分别编制不同的记账凭证。

(2)账簿设置。应设置以下账簿:一是日记账。主要是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采用三栏式的订本账。二是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应根据单位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管理的需要而设置,一般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等格式的活页账或卡片账。三是总分类账。总分类账按规定的科目开设账户,一般采用三栏式的订本账。

3.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步骤如下:①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为了减少记账凭证的张数,将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加以整理汇总,编制汇总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起到的作用与原始凭证相同。②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③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④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⑤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⑥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⑦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4.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因此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如下:一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二是总分类账详细地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便于对经济业务的分析和检查;三是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清晰,便于核对和检查账目。其缺点:一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较大,记账凭证多,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就大,不便于对会计工作进行分工,总分类账与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显地表现为重复登记。因此,这种账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日常编制记账凭证的数量不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与特点。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针对由于记账凭证数量多,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大而形成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是先定期把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2.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设置。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如下:

(1)凭证设置。记账凭证一般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格式。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可以采用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等五种格式。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不同的记账凭证。

(2)账簿设置。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对账簿设置的要求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科目汇总表可以每月分次汇总,为了方便凭证的装订每次汇总的凭证不宜过多,每月按业务量不同汇总的次数也不同。

3.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步骤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2)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7)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8)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4.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五、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以便于分门别类地提供经济信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及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体现,也称为“利润表要素”。

1.资产。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资产的特征。资产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①资产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②资产能够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未来经济利益。③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④资产必须是通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⑤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资产的分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持有的可以在1年或者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等。

农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物资产(活的动物或植物)中的牲畜(禽)和林木资产。牲畜(禽)资产包括幼畜及育肥畜、产畜及役畜;林木资产包括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

长期投资,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入的准备持有1年(不含1年)以上的各种有价证券等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以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劳动资料。有些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单位价值虽然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也可列为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为出租给他人或者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商誉。

2.负债。负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在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

(1)负债的特征。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负债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的,目前仍然存在的必须在未来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一种义务。②负债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者合理估计其金额。③负债有确切的收款人和偿付日期,或者收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合理地确定。④负债需要在将来通过转移资产或者提供劳务予以清偿。

(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①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超过1年(不含1年)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款以及一事一议资金等。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者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净资产的所有权,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通俗地讲,所有者权益就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资产中属于投资者所有的那部分。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收益。

(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权益相对于负债而言,具有以下特征:①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②村集体经济组织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③所有者权益中的基本部分可以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而负债不能参与收益分配,只有按照预先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收入。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收益。①资本,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各种财产物资。资本分为个人资本、村(组)资本、外单位资本和国家资本。②公积公益金,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收益中提取的以及从其他来源取得的专用资金。③未分配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本年末累计未分配完的收益。

4.收入。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收入的特征。①收入是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尔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②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由于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引起的经济利益流入。③收入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入的分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包括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两类。 经营性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①经营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各项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体又包括产品物资销售收入、出租收入、劳务收入等。②发包及上缴收入,是指农户和其他单位因承包集体耕地、林地、果园、鱼塘等上缴的承包金及村(组)办企业上缴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润等。此外,投资收益也属于经营性收入。

非经营性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与经营管理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具体包括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两种。①补助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的资金。②其他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

5.支出。支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支

出与收入相配比,即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盈利,或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1)支出的特征。支出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①支出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相一致。②支出会导致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收益。③支出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能带来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流出,是不能确认为支出的。如用现金偿还以前期间所欠的债务,尽管是经济利益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但结果是其负债减少,而不是所有者权益减少,所以不能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作为支出予以确认。

(2)支出的分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出分为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经营性支出包括经营支出和管理费用;非经营性支出是指其他支出。①经营支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因销售商品、农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支出。②管理费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因管理活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维修费等。③其他支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管理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支出。如公益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利息支出、农业资产的死亡及毁损支出、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的盘亏、损失、防汛抢险支出、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损失、罚款支出等。

6.收益。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当年实现的全部收入扣除应由当年收入补偿的各项支出后的余额,包括投资收益、经营收益、收益总额。

(1)投资收益。是指本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2)经营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本会计年度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收益。 (3)收益总额。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本会计年度实现的全部收益额,包括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两部分。①经营性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本会计年度实现的各项经营收入减去各项经营支出后的余额;②非经营性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非经营性收入减去其他支出后的余额。

(二)会计恒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和会计平衡式,是指以货币形态表示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关系的等式。在上述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静态要素构成了会计的基本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等式一) 上述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等式(等式一)称为资产负债表会计恒等式。它反映了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归属关系(即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总是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同时它还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资产负债表会计恒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表会计恒等式是静态等式,它反映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者之间的恒等关系。

2.收益表会计恒等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会取得一定的收入,同时也会发生一定的支出。合理地比较一定期间的收入与支出,便可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该期间所实现的经营成果。当收入大于支出时,其差额为收益;反之,当收入小于支出时,其差额为亏损(负收益)。因此,收入、支出和收益这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收入—支出=收益 (等式二) 上述等式(等式二)称为收益表会计恒等式,反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

收入、支出和收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确定经营成果、设计和编制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的理论依据。

3.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由于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必须会影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收益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到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根据等式一,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会同时带来资产的等额变动,所以会计恒等式还可以扩写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 (等式三) 由于会计期末收入和支出要经过结算才能转入所有者权益之中,从而使扩张的等式三又回到了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不难看出,等式一反映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村集体经营的某一天,一般是反映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等式二反映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收入,收入减去支出即为收益。而收益又会作为资产参与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在经过收益分配后,除一部分交税和分给投资者外,其余均转化为所有者权益,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因此,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终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这个等式不平衡了,那就说明记账有了错误。

4.经济业务类型及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会引起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在会计上,这些具体的经济活动被称为“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多种多样,但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之间的增减变化,不外乎四种类型:一是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每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其总额不变;二是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其总额不变;三是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之间同增或同减,金额相等;四是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同增或同减,金额相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济业务的发生,虽然会引起会计要素之间发生增减变化,但不会改变会计恒等式的恒等关系。

六、如何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名称。每一个项目都规定一个名称,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明确地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不同的会计科目反映会计事项不同的特点。

为了系统地、分门别类地、连续地核算和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把价值形式的综合核算和财产物资的实物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财产物资的实物形态,就必须将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或用途进一步分类,并赋予每一类一个含义明确、概念清楚、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名称。这种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做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就称为会计科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代表特定的经济内容。

2.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必须根据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总分类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

附注: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无形资产的,可增设“无形资产”科目(科目编号161);有向所属单位拨付资金业务的,可增设“拨付所属单位资金”科目(科目编号171);有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的,可增设“专项应付款”科目(科目编号241)。

3.会计科目的级次。根据会计科目所提供的会计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将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分类核算和监督,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内部往来”、“公积公益金”等。

(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会计科目,以详细反映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具体经济内容。

在会计实务中,除少数总分类科目(如“现金”、“公积公益金”、“累计折旧”等)不必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外,大多数会计科目都要设置明细科目。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规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主要是根据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类型而决定。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统驭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还可以增设二级科目(也称子目)。二级科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科目。这样一来,会计科目就可以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

4.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核算的内容相同,都反映同一会计对象的增减变化;核算的依据相同,都要根据相同的能够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二者的资料相互补充,总分类科目提供总分类的货币指标,对所属明细科目起着统驭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提供详细具体的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对总分类科目起着补充作用。

(二)如何设置账户

1.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账户的名称是根据会计科目而定的,所登记的内容与有关会计科目所规定的经济内容也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常把会计科目称为账户。

2.账户的分类。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会计科目来设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或者一级账户,它是根据总分类科目来设置的,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会计对象某一类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只能用货币来计量;同时,由于总账无法提供说明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方面详细情况的会计信息,因此还必须设置明细分类账。

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按明细科目设置的,既可以用货币计量单位也可以用其他计量单位(如实物单位)对某一经济业务进行详细核算的账户。它能够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除了提供货币价值量的会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以实物量或劳动量表示的各种会计信息。

总分类账是所属明细分类账的统驭账户,对所属明细账起着控制作用;而明细账则是有关总账的从属账户,对总账起着辅助作用。某一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但前者提供的资料是总括的,后者提供的资料是具体、详细的。如果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层次较多,还可以按会计科目的细分方法,将明细账进一步分设

为二级账户、三级账户??

七、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

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的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 “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为便于记账,采用复式记账法时,对所设置的账户,都要固定记账的方向。只有按照记账方向去记账,才能避免差错,保证记账的正确性。表示记账方向的记号,就是记账符号。各种记账方法的记账符号不同,借贷记账法采用了“借”和“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其含义如下:

1.表示资金运动的数量变化。“借”,既表示资产或成本、费用的增加,又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减少;“贷”,既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又表示资产或成本、费用的减少。

2.表示账户的性质。借方余额的账户必定是资产性质,贷方余额的账户必定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性质。

3.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4.表示记账的方向或栏目。账户的左方为“借”,账户的右方为“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由于“借”和“贷”已成为一个纯粹的记账符号,只表示记入的方向,究竟是表示增加还是表示减少,要根据所在账户的性质来确定。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其中:“有借必有贷”的含义是: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借贷必相等”的含义是: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记录的金额。任何时候,都不得例外。“借贷必相等”还表明,某一期间里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借方发生额总和与贷方发生额总和也会相等。这种记账规则实际上体现了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登记的规律性,也为检查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记录正确提供了一定便利。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不同,一项经济业务可能涉及两个账户,也可能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可能属于同类性质,也可能属于两类性质,但不管何种情况,在账务处理时,都必须同时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而且记入借方和贷方金额一定相等。

(三)借和贷对不同账户的经济含义

作为记账符号,“借”和“贷”要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和减少。至于“借”对什么账户表示增加,对什么账户表示减少,完全取决于会计账户的性质。但对同一类会计账户,“借”若表示增加,“贷”对该类账户肯定表示减少;反之,“贷”若对一类会计账户表示增加,“借”对该类账户则表示减少。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将会计账户分为5大类,其中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类账户和支出类账户,而收入类账户和支出类账户的性质又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在借贷记账法下,

损益类账户又要区分为收入类账户和支出类账户。这样,就视同有六类会计账户。对这六类会计账户,“借”和“贷”的经济含义是不同的。

1.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增减变动的账户,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这些账户,资产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减少额记入账户的贷方,账户若有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与增加同方向),表示期末资产余额。账户期末结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这类账户的结构刚好与资产账户相反。其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如有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3.收入类账户。对于用来记录收入的账户,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减少额(或转销额——结转本年收益)记入账户的借方。期末时,本期收入增加额减去本期收入减少额后的差额,转入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没有余额。

4.支出类账户。对于用来记录费用、支出的账户,费用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减少(或转销额——转入本年收益)记入账户的贷方,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必定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转销的费用额。

根据以上对各类账户结构的说明,可以对所有账户借方和贷方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加以归纳:

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成本费用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成果的减少。以上表示的是资金运动的去向。

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成本费用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成果的增加。以上表示的是资金运动的来源。

(四)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和账户对应关系

1.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的会计分录。在会计实务中,为了保证各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并不是将发生额直接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而是首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所谓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简称分录。会计分录的内容包括:一组对应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借贷双方的账户;借贷双方的金额。

(1)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按照其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即其涉及对应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如“一借一贷”的分录。如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时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现金就是一个简单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同几个账户的贷方或一个账户的贷方同几个账户的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它是由几个简单的会计分录组成的,包括“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和“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如用银行存款30000元购买不需要安装的机械一台,以现金200元支付运杂费时的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30200,贷银行存款30000,贷现金200就是一个复合会计分录。

(2)编制会计分录的注意事项。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笔分录要写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②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借”、“贷”应该分行,将应借账户排在上面,应贷账户排在下面,并缩进一格或两格。③账户的名称要写全称,金额数字要写整齐准确,上下笔分录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要分别对齐。

(3)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编制会计分录,是处理经济业务的首要环节,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分析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