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福建省宁德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 )

A.铜球比铝球的大 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 D.难以判断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C>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C>ρ水

3.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下列对 “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B.透镜成的是虚像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6.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7.2018年9月24日,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台中秋晚会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举行,众多明星演员到场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现场观众合唱的声音比明星演员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声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的耳朵

D.离舞台较远的现场观众虽看不清楚演员本人,但“听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响度来判断是那位著名明星正在演唱

8.敲响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撞击后,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大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地球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0.如图,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白霜。这是因为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

11.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将甲切去、乙切去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

12.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用手摸一摸镜面,会发现它是一种_____(填“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薄边缘厚”)的镜子;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____(填“靠近”或“远离”)被观察的物体,同时调整头部位置,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

13.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像(以上两空均选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书本

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

14.老门东是南京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南京的古建筑风貌、感受文化积淀,还能品尝到各种新奇美食,奇奇发现,“液氮冰激凌”和“油炸冰淇淋”不仅美味,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它会迅速_____成气态,同时_____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就制成了“液氮冰激凌”再说“油炸冰激凌”,用油炸而不用水煮,其中一个原因是食用油的_____比水的高,能快速加热表皮,避免里面的冰激凌熔化。

15.“请保持安静”,考场上监考老师的提示声通过______传入我们耳中,该过程说明声音可以传_____(能量/信息),“请保持安静”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6.甲、乙、内三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图象如图A、B所示,由图象B可知,丙同学是做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由图象A可判断_____同学运动最快,a点为甲、乙两图线的交点,它表示_____,6s末时甲、乙两同学相距_____m。

三、计算题

17.现有甲乙丙三个完全一样的瓶子,甲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500g,乙瓶子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 420g,丙瓶子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 600g, r水 =1.0g / cm , r 酒=0.8g / cm, (1)求空瓶的质量? (2)求该液体的密度?

(3)现在往装满水的甲瓶子里轻轻放入一个密度为 4g/cm 的 A 物块,在装满酒精的乙瓶子里轻轻放入一个密度为 1.6g/cm 的 B 物块.结果甲瓶子的质量为乙瓶子质量的1.2 倍.已知 A、B 物块质量相等.求 A、B 的质量

18.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如图)的建设解决了中山西路的交通拥堵问题。海上大桥全长5898m,一辆小轿车通过主桥及其前后共2400m的直道时,行驶速度是80km/h,通过桥上弯道等剩余的路程用时

3

3

3

3

3.6min。试求:

(1)小轿车通过主桥及前后的2400m路程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小轿车在桥上弯道等其他路程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小轿车通过全桥的平均速度米/秒?(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四、实验题

19.小贝想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药液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为m1 B.计算药液的密度 C.称瓶和剩余药液的质量m2

D.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药液,测出药液的体积V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2)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她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为60g;将药液倒一部份在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cm3;剩余药液和瓶放在天平上称的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_______g,这种药液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20.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如甲图所示的装置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图乙是用图甲凸透镜在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像,根据成像特点可知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想要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图象,应该把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一段距离,此时像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15cm的位置上,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5cm的位置上,此时像与物同侧,得到一个_____、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1.如图所示,小亮和小红为了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台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

(4)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5)小亮改变蜡烛的位置,记录了蜡烛A和较清晰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