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铭健案例科研所交Microsoft Word 文档 下载本文

巧妙的情境创设 学生思维的生长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案例

第九小学 申铭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教学一直都是被定位为“枯燥,教法单一”的无趣课堂。这样的课型并不是孩子喜欢的,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思维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了。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景,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探究中,通过合作学习,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案例描述及思考】: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出示“翻版游戏”检测孩子的口算。当学生知道屏幕上显示的翻版下面有漂亮的图片时,好奇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增,而对其他同学的“准确及时做出判断”的要求,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找到思维的生长点,是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为准备去鸟岛的四个班设计乘船方案时,意见发生了分歧。学生由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2.1班23人,2.2班31人,2.3班32人,2.4班39人;每艘船限乘68人。根据信息,学生一共设计了三种乘船方案:一班和二班,三班和四班;一班和三班,二班和四班;一班和四班,二班和三班。有的认为这三种方案都可以,有的认为不行。面对两种不同的

意见,我抓住这个有效时机,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

师:孩子们,当我们遇到问题,你们是喜欢老师告诉你答案,还是喜欢自己去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生:自己研究。

师: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验证哪种方案可行。” 学生小组交流后最终得出结论:方案是否合理要看每种方案的两种乘船方法,人数都不能超过68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恰当的评价能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种方案口算验证。要求要叙述清楚口算方法。可是在汇报时我发现,由于有了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基础,大多数学生所用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心里列竖式”。例如:32+39.想:2+9=11,进一写一,3+2=6加进上来的1等于7,所以32+39=71.虽然此时的教学可以不必要为了追求算法多样而浪费太多时间,但我深深知道,束缚孩子个性发展的课堂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为此,我鼓励孩子,想一想:看看有没有其他口算方法,看谁的发现多,并且简便。然后小组长组织小组学生交流各自发现的算法,小组交流时不仅要会叙述自己算法,还要会复述别人算法。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激活,探究出了多种不同算法:凑十法;分解法,转化法。。。。。。还有位同学想出了:把32+39看成32+40,32+40=72,72-1=71.

师:为什么要减一?

生:因为要加的是39而不是40,我刚才多加了一个,所以最

后要减一。

这种假设法,正是孩子思维碰撞迸发的火花。鼓励算法多样化实质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要敢于想象,并能合理地进行验证。

在解决问题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进行计算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能力,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了学生思维的生长点。